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爱国归侨的“读书为国”梦

2016-05-23 15:32:14

文/胡新云

  能留在杭州大学外语系任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此内心十分高兴和感激,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信任,给予我机会为实现“读书为国”的崇高愿望而努力奋斗。

  1960年杭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招收了49名学生,分三个小班,我教一个班的精读基础课。系领导强调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理论的教学和实践,采用许国璋主编的《英语》一至四册,以生活散文为主,辅以原著节选,题材广泛,有正副课文,其中有对话和练习等,着重打好扎实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基本功和知识理论基础,随后逐步增加外国文学原著和知识的占比。

爱国归侨的“读书为国”梦

年轻时的胡新云

  随后,我连续接受了几届教学工作,都如期圆满完成任务,为高年级输送了许多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学生。他们毕业后被分配到社会的不同岗位上,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中坚力量,如杭大的张少伯、章胜强、黄遵洸、王志章等教授,时任杭州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的胡伟民教授,时任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的毛颂唐……“读书为国”的梦想开始结出果实,如今桃李满天下,甚感欣慰和光荣。

  1966年,当我任大学二年级老师时,“文革”开始了。杭州大学校园里显得冷清平静,似乎整个学校机制已停止运作。我们共约10位年轻教师商议前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徒步“串联”。我们从杭州出发,经衢州、江山入江西,再经玉山、上饶、鹰潭、抚州、吉安到井冈山,后经永新、莲花、萍乡进入湖南醴陵、湘潭、长沙,随后乘火车回杭州,历时28天左右,每天行程约80千米至100千米,从一个县城到另一个县城,经风雨日晒,跋山涉水,攀高峰渡险滩,睡地铺盖披风,吃杂粮喝冷水。每逢困难难忍时,我们便高唱革命歌曲,鼓舞士气,振作精神,日夜兼程继续前进。

  这次徒步“串联”活动磨炼了我们刻苦耐劳、英勇奋斗、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精神。我们深入农村目睹了广阔富饶的祖国大地、山清水秀的大好江山,激励了我们爱农村、爱祖国的思想和热情,期盼能早日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农为国”的思想感情。

  1972年,我兄新平从马来西亚回福建探望母亲,要我回乡团聚。闻讯,我十分激动。阔别20多年,多么渴望能与兄亲相会团聚!于是我向校系领导和工宣队申请20天的探亲假期,获得批准。回闽探亲后,又陪同兄来杭,经上海北上苏州、南京、北京等地参观旅游。在南京祭拜了中山陵;在北京游览了故宫、天安门、天坛、八达岭长城等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华的历史古迹。我们还参观了卢沟桥,深刻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欠下的累累血债,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热忱。我们热爱和平,拥护正义。

  此次探亲旅游是我们母子兄弟阔别20多年后,心心相印、血脉相连的再会,加深了母子兄弟的爱和友谊。这是我们归侨,也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联络海外华侨,培育爱国感情友谊,团结和保护海外华侨华人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我于1986年被中国教育工会杭州大学委员会评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并被授予奖状;又于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这是对我的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做出的公平合理的评价和肯定,圆了我一个爱国华侨回国“读书为国”的梦。(作者系马来西亚归侨,本文摘选自《足迹》一书)

  作者简介:

  胡新云(1934.4—),副教授,马来西亚归侨,祖籍福建省闽清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饱受日本侵略者入侵所造成的苦难。之后响应祖国号召,回国读书,报效祖国。

  1953年回国后,先后就读于杭州高级中学、浙江师范学院,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留校任教。教授英国语言学22年。随后研究、编写有关“美国概况”教材,并在杭州大学开设、教授相关课程。与此同时,其受浙江省教育厅和杭州大学自考办委托,主持“美国概况”课程自学考试工作,直至1995年退休。

上一篇:从浙江侨缘会会歌感受浙江华侨的同胞情怀
下一篇:洛阳花开不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