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致敬侨魂】浙江华侨与抗战史⑪:勿轻花弱无筋骨--国民党抗战女杰郑苹如

作者:省侨联 发布时间:2025-08-28

       80年前,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国民党抗战女杰郑苹如以柔弱之躯扛起家国重任,用智慧与勇气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壮歌。她或潜入敌营智取情报,或直面生死刺杀汉奸,或宁死不屈守护气节,用热血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丰碑。

       在浙江金华兰溪青松公园,白柱灰瓦的“郑亭”静静矗立,与池塘边的依依垂柳相映。亭边碑记上,郑氏“一门忠烈成仁”的记载,被往来行人的目光反复摩挲。

       这座由旅美华侨、郑氏宗亲郑德明捐建的纪念亭,承载着对国民党抗战女杰郑苹如的缅怀。

图片 1.png

浙江金华兰溪的“郑亭”。张斌 摄

图片 2.png

       出生于1914年的郑苹如,祖籍兰溪。

       其父郑钺在兰溪长大,曾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其母木村花子是日本人,嫁与郑钺后相夫教子,并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从上海政法学院毕业时年仅23岁的郑苹如投身抗日,成为国民党的一名地下工作者。

       作家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影视剧《旗袍》里“女英雄刺杀汪伪76号头目丁默邨”的故事,就是以郑苹如为原型。

       “我叫她一声嬢嬢,我们家的孩子都很钦佩她。”近日接受连线采访时,郑苹如的侄子、已是耄耋之年的郑国基忆起郑苹如时说。

       据他介绍,特务头目丁默邨是郑苹如所上中学的一位董事。获得刺杀他的任务后,郑苹如利用其好色的特点,借“师生之谊”与之结识并发展关系。

       1939年12月21日,郑苹如以买大衣为由,将丁默邨诱至上海静安寺路戈登路口皮货店,由他人伺机刺杀。但丁默邨十分警觉,最终逃脱。刺杀失败后,郑苹如的特工身份也随之暴露。

       郑国基回忆,刺杀失败后,丁默邨愤怒地以郑苹如家人相要挟,要求她立即前往汪伪76号特工总部自首。为不连累亲人,郑苹如与家人吃了最后一顿饭,毅然走进敌窟。

       在狱里,郑苹如曾给父亲郑钺写过一封信,里面写道:“爸爸,我很好,请您放心,苹如。”

       郑苹如被捕后,汪伪政府随即联系郑钺,以郑苹如的自由为条件,利诱他出任“司法部部长”。这位国民党元老断然拒绝,宁舍爱女性命,也要守住民族气节。

       1940年2月,郑苹如被带到上海郊外执行枪决,牺牲时年仅26岁。郑钺闻讯后一恸成疾,于1943年4月含恨而终。1944年1月,郑钺病逝后不到一年,郑苹如的哥哥郑海澄(郑国基之父)在重庆的飞行任务中牺牲。

       中共兰溪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郭连标介绍,近年来,兰溪当地编纂《兰溪史志》,发表《郑钺一门忠烈风存》《幽兰自香》等文,持续推进郑苹如相关历史研究。

       兰溪郑氏后人郑瑞明近日向笔者展示《兰溪郑氏族谱》,里面记载了郑苹如及其一家的抗日事迹。

       “作为后人,我们对郑苹如的纪念,就是要永远铭记传承这段抗日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郑瑞明说。

       在上海福寿园,郑苹如的雕塑与墓碑庄严肃穆。据记载,从事地下工作期间,她及时向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报告汪精卫投日的重要情报,为抗战传递关键信息。

       如《兰溪史志》中《幽兰自香》有记:“勿轻花弱无筋骨,异香堪可惊仇虏”。

       今天,当我们凝视这些泛黄的记载,回望郑苹如的壮烈人生,那些智斗汉奸的惊险、狱中书信的温情、一门忠烈的牺牲,依然震撼人心。她用行动证明:爱国,无关性别,不论生死,只因血脉相连。如《兰溪史志》所记:“勿轻花弱无筋骨,异香堪可惊仇虏。”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让我们铭记这位浙江女儿的功勋,传承她“心系桑梓、胸怀天下”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