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省侨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大力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系列工作,打造了“千个侨团(企)帮千村”“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等侨助共富标志性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树立典型,引领示范,现特开设“之江同心·侨助共富”专栏。今天浙小侨带您走进嘉兴市南湖区。
近年来,嘉兴市南湖区侨联聚焦“最美乡愁”化作“最美风景”,以侨为“桥”,扎实推进“千侨帮千村”项目,深入实施侨力助力产业共富等行动,助推南湖区侨企与乡村开展结对共建,通过村企互通、爱心助困、吸纳就业等方式,以企带村,带动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充分聚集,助力高质量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数字智慧”的现代化美丽乡村,实现促进乡村振兴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双赢。
结对结情,绘就联心“共富梦”
加强侨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侨企踊跃参与结对帮扶行动。党侨共建,拓能强基。以党建侨建“四同步”(同步研究、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奖惩)、“三纳入”(纳入党建规划、纳入党建目标考核、纳入党组织学习内容),强化党建的引领推动作用,促使基层侨联组织建设从“组织起来、活跃起来”转向“规范起来、提升起来”。牵线搭桥,“三联”共建。南湖区新丰镇侨企浙江新恒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嘉兴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春平多次前往新丰镇竹林村展开深入调研,充分了解村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情况,经与相关负责人深入探讨交流,确定了“助残”和“促就业”两大共建目标,并于2022年8月与竹林村正式签订侨助共富结对共建合作协议,开展“联系、联情、联心”主题活动。携手共促,激发活力。结对后企业将自身发展与村庄发展紧密融合,锚定共建共赢模式,通过达成帮扶协议,突出产业造血功能,携手协作丰富农文旅项目,着力建设智慧大棚,深化“万元千斤”模式,以清晰多元的发展路径引领竹林村在共富的道路上稳步迈进。2024年,竹林景区游客纷至沓来,共计接待游客13.9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超60万元,带动直接就业120余人,村级经济总收入416万元。

“侨助共富”结对共建签约仪式
扶残助残,托起暖心“幸福梦”
围绕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能级、拓展服务内涵,出谋划策,主动参与乡村共同富裕建设。尽心竭力,坚守情怀。聚焦竹林村争创省级无障碍社区这一重点工作,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携手新恒泰共同参与并开展创建工作。通过提供助残设备帮扶、参与扶残助残志愿活动等方式,有力支持并带动竹林村顺利完成竹林村党群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改造、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出资出力,精准帮扶。针对竹林村无障碍环境存在的短板,以改造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扶持全村新建改造无障碍电梯2部,改造无障碍公厕4个,修建改造盲道40米、出入口无障碍坡道20处,建设无障碍停车位7处、轮椅休息区6处、无障碍服务柜台4个,以“有爱”助力“无碍”,为“浙里无碍”建设增添强劲动力。温暖侨爱,贴心服务。 聚焦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实际生活需求,依托侨界资源,组织开展常态化的关怀慰问、健康义诊、辅具适配指导等“暖心到家”服务。开展“侨爱助残”公益集市活动,链接社会爱心力量,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义卖、技能培训、微心愿认领等精准帮扶。

“侨爱助残”公益集市
提能扩产,点亮就业“增收梦”
积极引导鼓励侨企在乡村共同富裕主战场用心用情、倾力倾智,共同谱写振兴发展同心篇章。坚持领跑,壮大产业。新恒泰深耕功能性高分子发泡材料领域,其主打产品MPP在新能源电池缓冲垫、5G微波天线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广泛应用于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等头部企业,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重点“小巨人”企业。前期,新恒泰计划总投资近3亿元的“新能源电池缓冲垫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生产项目”落户竹林村所在的新丰镇,该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5万立方米超临界微孔发泡材料生产能力和研发中心建设,企业用工需求进一步扩大。深入对接,破解难题。为缓解就业难题,新恒泰找准村企结对共建切入点,改变过去片面的企业“单向输出”招工模式,开展村民就业情况和就业意愿信息采集,并充分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企业用工宣传,让闲置人员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帮助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缓解侨企用工缺口,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截至目前,新恒泰为竹林村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培育发展新型技术型人才42人。发挥作用,彰显担当。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探索建立“侨企+村社”合作模式,打造“共富工坊”,通过提供灵活就业岗位、来料加工订单、技能培训支持等方式,让村民尤其是弱劳力群体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有效拓宽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企业开展村民就业意愿信息采集
来源:嘉兴市南湖区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