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6月11日至12日,由浙江省委统战部(省侨办)、省侨联主办,湖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湖州市侨联,德清县委统战部(县侨办)、德清县侨联承办,浙江省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协办的浙江省“侨助共富”暨“乡村侨舍”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州德清举行。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姜景峰,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庄莉萍,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工委书记魏祖民,浙江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慧雷,湖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潘友明,德清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施震海,省委统战部(省侨办)、省直机关工委、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总工会、省侨联、省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等有关处(部)室负责人,各地市党委统战部(侨办)、侨联负责人,“乡村侨舍”及侨青入乡代表等出席活动。
姜景峰指出,在湖州举行全省“侨助共富”暨“乡村侨舍”现场交流活动,旨在展示“乡村侨舍”优秀案例,分享“侨助共富”经验,部署新阶段任务,推动侨助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取得更大成效。他表示,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共同富裕的部署,打造了“侨助共富”特色品牌,成效显著。共富机制更加健全,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优化了顶层设计;共富载体更加丰富,从“千侨帮千村”到“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等特色载体不断涌现,侨元素辨识度显著提升;共富成果更加丰硕,超额完成“千侨帮千村”目标,建成“侨助工坊”474家、“乡村侨舍”329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共富项目。他指出,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之年”,要推动“侨助共富”提质增效。他要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站位把准方向,凝聚侨心侨力,以“侨助共富”助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要以更优理念找准路径,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创新创业勤劳致富,不断提升“侨助共富”的能力水平;要以更实举措锚准重点,项目化推进“千个侨团(企)帮千村”,精品化发展“乡村侨舍”,定向化建强“侨助工坊”,差异化布局“侨韵街区”,确保“侨助共富”取得实战实效。
庄莉萍总结了全省“侨助共富”工作开展情况。她表示,自2021年浙江承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使命以来,全省侨界构建起“千个侨团(企)帮千村”“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四大品牌矩阵,通过制定实施方案、纳入省级行动计划、举办现场交流活动等举措,形成侨界助力共富的特色路径,累计推动1054个侨团(企)结对帮扶,到位资金近70亿元;培育“乡村侨舍”329家,制定等级评定标准,带动乡村经济新业态;建成“侨助工坊”474家,实现山区26县全覆盖,发放加工费超12亿元;启动“侨韵街区”创建,打造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融合平台。工作成效获中国侨联和省委领导多次批示肯定,“侨助工坊”入选省级最佳实践案例。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之江同心·侨助共富”品牌建设,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更强侨界动能,展现新时代侨务工作新作为。
潘友明向上级部门对湖州侨务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从五个维度诠释“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幸福图景。他表示,湖州在省委统战部(省侨办)、省侨联指导下,聚焦“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青年入乡”三个维度,迭代“侨@南太湖”工作品牌,深入实施“侨建新功”工程,开展“五侨五助强村富民行动”,创优“乡村侨舍”等载体阵地,整合侨界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大局,引导侨资侨智参与青年入乡发展,形成侨务工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他强调,下一步将认真学习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推动湖州侨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全省侨务工作先行贡献更多的“湖州方案”。
活动由胡慧雷主持。
施震海介绍了德清县基本情况以及“侨助共富”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期盼更多的侨胞侨眷以及新侨人士通过产业投资、侨智回归、公益捐助等方式成为助力共富的“生力军”。
活动中,发布了第二批全省“乡村侨舍”TOP50名单,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11名“乡村侨舍”业主代表分享了创新经验,并作典型案例交流。
活动还进行了全省“侨助共富”典型经验交流,湖州市、温州市、绍兴市、杭州市淳安县侨务部门负责人分别围绕“乡村侨舍”“千侨帮千村”“侨韵街区”“侨助工坊”工作作交流发言。
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活动期间,10名来自湖州的侨界青年代表现场发出“侨青入乡发展”倡议,号召全省侨界青年忠实践行“两山”理念,深入乡村创新创业,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大局中彰显侨青“新力量”。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赴省级“侨韵精品酒店”象月湖、省级“乡村侨舍”看见远方·遥远的山、云起琚等地进行现场学习。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乡村侨舍”业主代表座谈会。
来源:浙江省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