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省侨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大力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系列工作,打造了“千个侨团(企)帮千村”“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等侨助共富标志性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树立典型,引领示范,现特开设“之江同心·侨助共富”专栏。今天浙小侨带您走进台州市三门县。

要“点亮”乡村,产业振兴是基石。三门县丘陵山地资源丰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为走兼顾生态与经济的产业带富之路,三门统战部推进华侨要素回流,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对接油橄榄产业侨商傅玉楼,引进浙江省油橄榄龙头企业浙江绿泉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比对省内、贵州、甘肃等14地特色农业项目,选定在三门县亭旁镇种植优势突出的“土特产”油橄榄,聚焦全链打造生财共富增长点。
实施侨力回归,“强村公司”引领集体共富。三门统战部深挖侨务资源,对接华侨傅玉楼,合作浙江绿泉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建设油橄榄育苗基地。发挥亭旁镇党委主体作用,牵头成立强村公司“三门县亭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吸纳亭旁镇54个行政村入股,形成“龙头企业+强村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公司化运营推动油橄榄产业基地和炼油厂配套设施建设。探索“以建代投”模式,以基地投资入股,强村公司占股48%,按每年收益分红。目前,累计盘活闲置山地2000亩用于油橄榄栽种,各村集体主要以土地入股,持股量达48%,其中约定20个经济相对薄弱村每年保底分红15万元。
实施侨资回流,“兜底收购”探索企业帮富。鼓励侨资主动让利,重点面向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富余劳动力在油橄榄园区就地务工,同时引导村民参与油橄榄项目土地流转,在强村公司股权分红、领取股金基础上,村民还可得到土地租金、劳务薪金等收益。统一实施种苗供应、技术服务、鲜果收购“三包”模式,引入浙江绿泉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等油橄榄种植龙头企业,与强村公司签订苗木购买和兜底收购协议,如油橄榄苗木给予市场价七折优惠,以高于市场价1—3元/公斤回购油橄榄果实。企业对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护等提供全程技术支持,降低种植及后续销售风险。目前,该镇油橄榄生态产业园区用地租金达800元/亩·年;累计实现固定就业30余人、园区季节性劳务2000余人次,带动劳务人员年均增收4000余元。

实施侨智回援,“产学协作”实现科技促富。华侨傅玉楼积极践行 “科技兴农” 理念,依托甘肃陇南市油橄榄种植专家团队、省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建设亭旁镇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台州学院、市农科院林下作物研学基地密切合作,开展油橄榄种植全生命周期营养支持研究。落地转换绿泉公司历时15年的研发成果“优选品种及配置合理栽培技术”,筛选出具有明显高产挂果优势的“尼I”“豆果”等油橄榄高端苗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成活率从45%提升至95%。选聘农业领域鲜果种植“土专家”作为帮带导师,联合油橄榄培育技术服务站驻点专家,通过“集中授课+田间操作”方式,就油橄榄种植的修枝整形、测土施肥、土壤改良等技能进行全面培训,通过现场指导“手把手”解决村民种植难题。截至目前,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培训10余次,技术专家下乡指导200余次,选育苗种出油率最高达20%,超出一般出油率5个百分点。
三门县亭旁镇油橄榄产业基地项目入选浙江省2023年“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5个项目之一,一期10万株油橄榄已产出,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收入达2400万元,惠及全县150余个村居、5.2万户村民。


搭配种养殖,亩产效益显著提升。充分利用油橄榄株间空间,套种经济作物,并试点将油橄榄与林药、林菌等中草药高矮搭配进行林间套种。依托成片果林,规划打造标准化鸡鸭圈舍,推广林下生态养殖。目前,120亩油橄榄育苗基地加速建设中,林间套种预计可带动产值提高500元/亩·年以上,林下生态养殖产生利润600—900元/亩·年。
发展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围绕“基地+产品+物流+销售终端”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在规模化种植基础上,推动建立橄榄油加工基地和仓储中心,配套建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发展仓储、加工、营销等延伸产业。加工基地建成投产后榨油收益预计最高可达8万元/亩;目前,已协调解决延伸产业工业用地20亩,一期“1928”区域公共农产品展销中心正在建设中。

农旅养融合,产业生态持续建强。打造油橄榄生态康养基地、橄榄文化博览园等,推进“油橄榄园区+乡村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如亭旁镇下路朱村油橄榄园区,引进林溪谷·城际悦氧酒店项目,依托园区溪流、山地、田园等稀缺资源,建设特色民宿、露营基地、山林体验等16大场景,规划打造集生态休闲旅游、农家餐饮娱乐等一体的生态康养基地,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
来源:台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