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同心·侨助共富⑫|“侨‘in’小岛”解锁海岛共富密码

作者:省侨联 发布时间:2025-10-28

编者按

       近年来,省侨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大力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系列工作,打造了“千个侨团(企)帮千村”“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等侨助共富标志性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树立典型,引领示范,现特开设“之江同心·侨助共富”专栏。今天浙小侨带您走进舟山市普陀区。

       普陀区存在海岛青壮年人口外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等问题,导致“一老一小”照护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4050”妇女群体就业渠道受限等发展瓶颈日益凸显,这些结构性难题制约了海岛地区共同富裕建设进程。省侨联“千侨帮千村”工程的深入实施,为破解海岛发展困境提供了重要抓手和实施路径。普陀区侨联充分发挥本地侨企在专业技能培训领域的优势,重点对接服务侨企——爱比健康管理公司,积极搭建资源整合平台,引导其参与海岛共同富裕建设。通过精心培育“侨‘in’小岛”特色品牌项目,将专业服务网络延伸至偏远海岛,以侨企力量填补公共服务空白,以侨界智慧提升海岛妇女能力。

图片 1.png

       建立技能精准下沉机制,靶向输送、闭环赋能。构建“需求精准摸排-专业送教上岛-考证无缝衔接”的闭环服务体系。依托基层侨联组织网络,动态收集各乡镇服务需求,组织侨企专业师资团队携带模块化教具包,按需登岛开展“点单式”授课。针对海岛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增设“海岛特色护理”模块,提供定制化护理方案。结合长护险岗位资质要求,实现“培训即认证、持证即上岗”,有效解决专业技能人才短缺与本地劳动力闲置问题。建立“长护险报销数据+区域需求热力图”双轨研判模式,精准识别重点区域。针对失能老人集中的海岛,推行“驻村小班制”;对需求分散的海岛,实施连片统筹培训;建立急响应调度平台,将照护服务半径控制在30分钟内。截止目前,海岛养老技能培训项目已累计开展跳岛培训7场,覆盖7个海岛乡镇,253名参训人员,其中179人取得养老护理员证书,为海岛群众节省跨岛培训成本26.2万元。这支由侨企培育的本土化、专业化照护队伍,有效缓解海岛地区专业养老护理力量短缺问题,使海岛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专业、便捷、温情的“侨爱夕阳红”优质服务。

       完善资源整合机制,优势互补、盘活存量。依托“校企合作”“村企合作”模式,突破海岛资源瓶颈。推动爱比健康与沈家门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成校企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展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及“互联网+”新业态等培训课程。充分利用沈家门成校现有的一整套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高标准实训基地资源,盘活岛内闲置或低效利用的护理培训设施,,促进人才、技术、资源共享,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制定并推广舟山市家政服务地方标准,有效填补海岛行业规范空白。帮助提升海岛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社会认可度,树立侨企引领的海岛家政服务新标杆。

图片 2.png

       发展可持续造血机制,内生循环、长效驱动。精心构建“侨企供技赋能-岛民主动提升-政策保障支持”的内生循环发展体系。在持续开展海岛技能培训的同时,定期遴选优秀学员赴宁波、杭州、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对标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树立“侨字品牌、专业可靠”的优质形象。通过系统培训,一批“4050”家庭妇女获得专业资格认证,开辟增收致富新途径,海岛居民参训积极性显著提升。对年满60周岁且具有强烈培训意愿的居民,区侨联主动协调争取培训名额,并给予专项培训补助,支持其提升自我照护及家庭护理技能。这种“赋能-参与-反哺”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侨‘in’小岛”养老技能培训活动持续深化,为服务海岛乡村夯实人才基础,彰显“侨助共富”的品牌效应。目前,爱比健康依托行业优势和培训体系,已累计解决海岛“4050”妇女就业366人,人均月收入达6000元。这支队伍不仅成为家庭增收的重要力量,更是推动海岛乡村共同富裕、激活“她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生动展现“侨企搭台、妇女唱戏、海岛受益”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片 3.png

       普陀区侨联精心打造“侨‘in’小岛”品牌项目,依托爱比健康管理公司,创新构建“技能精准下沉、资源高效整合、造血长效驱动”的侨助共富发展模式。该模式有效破解海岛发展瓶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拓展重点群体特别是“4050”妇女就业渠道,切实增强海岛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整合侨界资源优势、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本地人才培养和价值提升,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使海岛群众成为共同富裕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直接受益者和重要贡献者。

来源:普陀区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