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省侨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大力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系列工作,打造了“千个侨团(企)帮千村”“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等侨助共富标志性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树立典型,引领示范,特开设“之江同心·侨助共富”专栏。今天浙小侨带您走进绍兴市新昌县。
在绍兴市新昌县澄潭街道宋家村,千亩桑田如碧浪翻涌,一座由归国留学人士领航的“莓好宋家”侨助工坊,正扎根这片沃土焕发蓬勃生机,成为绍兴侨界力量助推共同富裕的鲜活注脚。
工坊主理人宋莹莹,2015年,怀揣着对桑梓的眷恋,宋莹莹带着满腹“洋学问”回到宋家村。在新昌县侨联的全方位赋能下,从资源对接的“搭桥铺路”到发展思路的“精准点拨”,她将海外习得的先进理念与乡土实际深度融合,以“侨”为桥、以“智”为笔,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描绘出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桑田为基,多元融合
“莓好宋家”侨助工坊以种桑养蚕为核心产业,同时积极拓展水果种植领域,形成了“种、产、销”一体化的完整经营模式,构建起种桑养蚕、蓝莓种植的特色产业体系,并不断深度延伸产业链。工坊的主要产品丰富多样,涵盖100%手工蚕丝被、桑叶茶、蓝莓鲜果及蓝莓果酒等优质农副产品。其中,“华兴蓝莓”品牌秉持健康有机的理念,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青睐。工坊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借助抖音、小红书等极具影响力的平台进行宣传推介,成功打通线上销售渠道,近两年来,累计成交1.5万单,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海归智慧,赋能乡村
在县侨联的牵线搭桥下,宋莹莹加入当地合作社,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关键优势。她凭借在海外培养的国际视野,敏锐地捕捉到“健康有机”的消费趋势,精准指导产品定位与品牌建设,成功打造出“华兴蓝莓”“龙亭山”“云桑田”等一系列品牌。同时,她将在国外接触到的先进互联网思维和电商技能运用到实际运营中,大力推行“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与“帅农鸟哥”、“乡村老六”等知名三农短视频创作者合作,打造共富直播基地,积极推动蚕桑文化传播和水果采摘产业发展,让乡土产品成功走向全国市场。如今,合作社的产品借助“互联网+” 的东风,已远销美国等海外国家。融合先进理念、以创新驱动产业链延伸、高效运用数字化工具,为合作社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

惠及乡邻,激活乡村
“莓好宋家”侨助工坊以共富生产线为纽带,将发展成果实实在在装进村民口袋。工坊精准对接宋家村就业需求,优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与低收入农户,5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昔日闲置的劳动力变成了“带薪干活”的产业工人,乡亲们都说“莹莹织的蚕丝被不仅温暖身体,更温暖人心。”在“企业+村+农户”的合作框架下,工坊的辐射效应不断外溢,联动周边乡镇构建原料供应链,每年收购桑叶20吨,让5000余亩零散桑田连成“绿色基地”,惠及村民1300多户,小农户稳稳嵌入产业链条。土地流转带来的“躺赚”收益更让村民笑开了花,工坊集中流转宋家村200余亩闲置土地,村民年均获得10万元租金,村集体则通过参与工坊经营分红、提供场地服务等方式,年均增收超30万元,这些资金被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侨联助力,机制护航
新昌县侨联在“莓好宋家”侨助工坊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侨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工坊搭建起与海外侨胞、侨商沟通合作的平台,帮助工坊引进海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助力工坊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上深度融合,新昌县侨联精准对接资源,于2024年引荐宋莹莹加入县网联会。为她搭建了跨界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与电商领域精英、文化创意从业者的频繁互动,宋莹莹不仅拓宽了产业视野,更深刻意识到: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蚕桑文化作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其传承不能停留在静态展示,必须与现代消费需求碰撞出创新火花。基于此,她以“让古老蚕桑焕发新生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推出“认养一只蚕”“桑蚕研学游”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蚕桑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更带动工坊衍生品销售增长40%,成为连接城乡的文化纽带与富民载体。
来源:绍兴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