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省侨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大力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系列工作,打造了“千个侨团(企)帮千村”“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等侨助共富标志性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树立典型,引领示范,现特开设“之江同心·侨助共富”专栏。今天浙小侨带您走进衢州市柯城区。
“吴大姐社区非遗侨助工坊”的创始人吴争仙原是衢州市柯城区的一名普通女工,下岗后,她凭着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投身来料加工,开办了“吴大姐编织社”。近年来,衢州市区两级侨联、荷花街道党工委积极支持吴大姐打造了以手工编织品来料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吴大姐”侨助工坊。目前,工坊已吸纳柯城区27个村社近500余名女性灵活就业,累计年发放加工费约500万元,实现人均月增收10000元以上。

侨连共富,培养技能
市区两级侨联积极与义乌中国来料加工协会联系,对接义乌来料加工企业,为工坊联系加工订单和外贸订单。近年来,吴大姐利用网络将拍摄的视频向海内外进行传播,吸引了众多海外粉丝,累计获得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各国侨商订单,年产值达700余万元。“吴大姐”侨助工坊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线上微培训+讲堂线下大培训”的形式定期开课,开设沙龙、座谈、技能比武等形式爱心课堂,为社区侨眷和农村妇女提供编织、电商、设计等技能讲堂。截至目前,“吴大姐”侨助工坊已累计开设培训班50余期,培训超过1万余人次。

非遗传承、就业共富
通过开展传承人培训和技能大讲堂等形式,”吴大姐“侨助工坊在社区侨眷、陪读妈妈、留守妇女等城乡闲散劳动力群体中广泛传播非遗文化,在做好非遗匠人传承的同时,自主创新了象征着中国民俗风情的十二生肖、瓜果蔬菜,以及大气宏伟的衢州名胜江郎山、南孔爷爷、文明小鹿等编织品,充分挖掘柯城区的文化底蕴,促进了衢州的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成立“侨眷手工编织团”队伍,有针对性的为有需求的社区侨眷带去技术、订单和资源,有效地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目前,“吴大姐”侨助工坊带动柯城区内就业5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长14400元。

东西部协作,共同富裕
“吴大姐”侨助工坊在柯城区的基础上扩大加工代理点的规模建设,目前四川、河南、甘肃、江西等省均有“吴大姐”共富工坊的加工代理点。在结对的北川县创立“北川柯城吴大姐扶贫车间”,定期赴北川手把手教授北川妇女手工编织技术,以“羌绣+编织+网销”开启灵活就业新模式,首期实现订单支持30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200余人增收。
来源:衢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