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同心·侨助共富㉞ | 在郁园,邂逅侨智与乡野的双向奔赴

作者:省侨联 发布时间:2025-11-17

编者按

         近年来,省侨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大力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系列工作,打造了“千个侨团(企)帮千村”“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等侨助共富标志性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树立典型,引领示范,现特开设“之江同心·侨助共富”专栏。今天浙小侨带您走进嘉兴平湖市。

         从上海出发,沿高速驱车一小时,便抵达了平湖市独山港镇东郁路7号。这片被稻田与绿意环抱的建筑群,正是将侨智基因深植乡野的郁园乡野度假村 —— 这里不仅是长三角都市人的田园秘境,更是一座以“侨”为桥、连接世界与乡村的特色“侨舍”。

图片 1.png

一座会种蔬菜的“侨舍”,藏着产旅居融合的巧思

         推开郁园大堂的玻璃门,180平方米的垂直蔬菜工厂立刻映入眼帘。层层叠叠的种植架上,生菜、奶油菜等蔬菜在 LED 灯光下舒展叶片,这座全国首创建在酒店大堂里的“微型农场”,年产能达3万斤,不仅为餐厅提供新鲜有机食材,更是展示现代农业科技的生动窗口。

         作为全国首家农产旅居融合的精致度假村,郁园的每一处设计都藏着团队的巧思。70余间客房涵盖酒店式公寓、联排别墅等多种形态,既有都市酒店的舒适,又透着江南乡野的雅致;24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里,曾举办过无数场交流会议;咖啡吧的角落,常能看见入住客人与本地村民围坐畅谈…… 在这里,“侨舍”不再是简单的住所,而是产、旅、居深度融合的空间载体。

图片 2.png

一群追梦人,让乡村成为创业沃土

         “从德国留学归来,我始终想找一片能将文旅与农业结合的土地。”郁园创始人曹杨栋的话,道出了许多归国人才的心声。这位曾任职于国际文旅企业的海归,2022年带着 “青村”合伙人计划扎根独山港镇,团队中,不乏深耕文化行业的精英,更有服务过国际品牌的运营专家。正是这样一群带着全球视野的“新农人”,让郁园跳出传统度假村的框架。他们将德国农庄的精细化管理经验融入田间地头,用文旅行业的标准化服务提升乡村体验,更以侨界资源为纽带,引入酒店管理、农业科技等专家智库。如今,这座“侨舍”已成为侨界人才返乡创业的“试验田”,更成为长三角侨智交流的重要节点。

图片 3.png

一场场侨界盛宴,编织起乡村与世界的纽带

         每逢周末与节假日,郁园的草坪上常飘着多国语言的欢声笑语。在这里,“侨”的元素从不局限于建筑与团队,更体现在一场场有温度的活动中:上海市与嘉兴市的欧美同学会成员曾齐聚于此,一边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漆扇,一边分享海外留学故事,让归国学子在乡野间找到归属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侨界专家带着最新研究成果走进“高层次人才沙龙”,与当地政府共话产业升级,让“侨智”直接对接乡村发展需求;“侨爱公益行”里,侨界人士与村民共同参与助农义卖等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增进侨胞与乡村的情感联结。这些“侨”量满满的活动都离不开地方侨联的精准赋能,为“侨舍”搭建起对接长三角资源的桥梁,让郁园从“度假目的地”变成 “侨界生态圈”,更让独山港镇的乡村肌理中,多了几分国际化的活力。

图片 4.png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前哨站”,郁园的故事正在续写。这座藏在乡野里的“侨舍”,既是侨智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也是长三角农文旅融合的创新样本,更见证了侨联以平台搭建为抓手,助力侨界人士服务乡村发展的实践。未来,郁园将继续发挥“侨舍”优势,举办更多富有特色的侨界活动,吸引更多侨界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让这片乡野之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嘉兴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