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刘新国

2015-01-19 09:21:15

刘新国:荆楚大地上的浙江好儿郎

文/《钱江侨音》记者 刘 俊

  最新发布的全省基本侨情调查情况显示,浙江籍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有202.04万人。在这个群体中,绝大部分侨胞都属于谦虚低调、实干兴业的人,他们在世界各地用心经营着属于自己的事业,他们发扬敢闯敢冒的浙江精神,在当地打下了一片新天地。

刘新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侨胞选择回到祖国创业创新,他们的脚步不仅踏遍了世界各地,更是扎根于中国的每个省份。在荆楚大地,就有这样一位浙籍侨商,他凭借踏实做事的风格扎根于湖北宜昌,用融入当地生活的方式发展兴业,用为市民打造“幸福家园”的理念,逐步成为宜昌侨商中的领军人物。他,就是本期封面人物—— 德国青田同乡会副会长、宜昌德昌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国。

  淳朴宜昌“引”投资

  在宜昌,刘新国的工作生活极有规律。每天7点起床,提前到办公室上班,这让公司里许多员工纳闷:老板怎么每天都这么早上班?为什么不像其他公司的董事长一样从容安排上班时间,或者干脆在家休息?

  其实每天提早上班对于刘新国而言,更像是一个生活的小习惯,“做事就是做人,作为一家之长,我要展现给员工更多的担当,这也不枉费当初自己独立创业后许多从原单位出来跟随我的员工对我的认可。”略微腼腆的刘新国讲诉了自己在湖北宜昌的投资兴业史。

  2003年,早过而立之年的刘新国在朋友的推介下到湖北宜昌考察投资,“当时的我仅仅是为了帮朋友的忙,从中参与一些联络联谊的工作,但宜昌人的淳朴让我觉得这个城市有属于它自己的美,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十年。”刘新国选择宜昌,还有这样一段小插曲。

  都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人的性格自古就具有多面性。当年刘新国带着妻子坐了近2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汉口,由于对当地不熟悉需要转车,刘新国就在汉口火车站门前搭了一辆出租车,打算到最近的汽车站。热情的出租车师傅一边开车一边给刘新国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转了很久才到达武昌长途汽车站。虽然需要68元的打车费,但刘新国觉得这里的人如此热情,还听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大方的他一甩手就付了100元。

  可让刘新国没有想到的是,坐上长途汽车后他发现,长途车竟然一路按照原来出租车走的线路回程,一问身边的旅客才知道,原来汉口火车站附近就有到宜昌的长途汽车站,想想出租车师傅的一路介绍,刘新国只能把自己当作是一名游客,顺便游览了一圈武汉。

  到了宜昌后,这里的出租车师傅又给刘新国留下了另一种印象。到宜昌的第二天,刘新国在酒店搭出租车到宜昌伍家岗区人民政府。上车时,由于出租车师傅在打电话没有听清楚目的地,车子开出几分钟后出租车师傅又重新问了一下地址,一听开错了地方,出租车师傅马上折回酒店,重新打表送刘新国到目的地。这一系列举动让刘新国和妻子对于宜昌人的淳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为他在宜昌投资兴业埋下了种子。

  随后,和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的一系列磋商,当地负责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让刘新国打进启动资金,而是安排了专门团队为刘新国投资的产业进行分析。实实在在的举措,坚定了刘新国在宜昌投资创业的信心。很快,刘新国投资的第一个楼盘“铂林晶都”居住组团项目很快进入了实质性的施工阶段。

  包工头的“华丽转身”

  宜昌是一个移民城市,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的许多移民纷纷在这个长江边重要的城市安家落户。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延伸,大量的房地产公司也纷纷涌入这里。“目前整个宜昌市有100多家房地产企业,特别随着宜昌新区建设的加快,应该会有更多的置业公司出现。”说起当初投资房地产行业,对于刘新国而言只是干回了“老本行”。

刘新国

  1968年,刘新国出生在浙江青田县城区一个普通家庭,高中毕业后由于没有考上大学,他就到哥哥的建材店里上班,主要负责玻璃的裁剪等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刘新国所在的鹤城镇一村村委决定成立建筑工程队,一向好学上进的刘新国被派到杭州参加施工管理培训。一年后,刘新国回到青田,年轻气盛的他选择自己创业,成立了青田第二建筑工程队。

  当年,身为“包工头”的刘新国接连承包了青田工商银行宿舍楼、山口邮电局宿舍楼等承建项目,不仅为自己赚得了人生的第一笔重要财富,也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如果当时坚持下去,一直在青田从事建筑及房地产行业的话,说不定公司的规模应该可以和现在的万基等青田本土房地产企业旗鼓相当。”但很多事情往往事与愿违,在青田投身建筑行业几年后,刘新国离开这个行业,并相继投资了娱乐等行业。

  随着在宜昌考察投资的项目落地,这个曾经的“包工头”再次涉足建筑行业,铂林晶都、中南二号、德昌瑞园……一个又一个打造全新生活理念的楼盘呈现在宜昌市民的眼前。由于多年对建筑行业积累的经验,在几个楼盘建设过程中,刘新国身兼多职,不仅要负责施工管理,还要负责营销等综合业务。“当一个企业的老板就是一件心力交瘁的事情,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面对。”这个曾经的“包工头”已经在建设行业中实现了华丽转身,在宜昌房地产行业中占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出国锻炼“学”态度

  青田是浙江省著名的侨乡,在全县52万户籍人口中有近25万华侨分布世界各地。刘新国的家庭也不例外,90年代初,他的大哥就远赴西班牙打拼,但当时在青田已经小有成就的刘新国从未想过要离开青田到国外打拼。“那时候我们成功地做出几个楼盘,也结交了一大批朋友,对于国外的那种生活并未向往。”虽然,刘新国不准备到国外创业,但调皮的儿子却让他有些犯难,他认为应该让儿子到国外去锻炼一下,同时自己也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刘新国

  1998年,刘新国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奥地利,随后辗转来到德国,一开始人生地不熟的他只有依靠在朋友店里打工,“其实我在国外还算是比较幸运的,没有像早期的一些华侨那样吃苦受累,在德国的时光里,我甚至还学会了厨房里的一些技术活。”2001年,刘新国在德国成功办好绿卡,与朋友合作,在德国投资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

  本身在青田就小有人缘的刘新国在德国也一样,豪爽的性格让他结交了一大批在德国创业的朋友,并积极参与到在德国的社团侨团工作。他先后担任德国青田同乡会副会长、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在中德文化交流等方面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虽然在国外的那几年,刘新国没有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但德国人严谨做事的态度深深地触动了刘新国的神经,也培养了他现在每天准时上下班的时间节奏及做事做人的态度。“每次到德国,我什么都不用想,只需要按照那里的节奏生活即可。”现在,刘新国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到德国小住一阵,一方面放松一下身心,和朋友聚聚,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下一步的创业积蓄新能量。

  融入理念“建”家园

  从2003年开始就扎根宜昌创业的刘新国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年,那个曾经不喝酒、不吃辣的他也逐渐融入成为“新宜昌人”。“我认为在一个地方创业,首先你就得融入这里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延续企业的生命力。”刘新国笃定地说。

刘新国

  说起这个“融入”的文章,未到宜昌前滴酒不沾的刘新国就碰到了最大的难题。刘新国说,自己之前就是一杯倒的酒量,可好客豪爽的湖北人一拿出来就是白酒,一心准备在这里开拓事业的刘新国就撇开自己酒量不好的顾虑,不断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

  为了更好地拓展自己的事业,刘新国与当地的朋友合开了一家名为阿玛尼的酒吧,虽然投资酒吧并没有产出太多的效益,但在宜昌圈子里,这个敢打敢拼的浙籍侨商已经得到了同行及当地领导的一致认可。

  在置业事业上,刘新国始终坚持为宜昌市民打造“幸福家园”的理念,每个楼盘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当地人的建议,“中南二号倡导人性化景观空间与居所空间的结合,在配套设施等方面充分采纳宜昌人的生活观念,这个楼盘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大力追捧。”眼下,刘新国正全力打造自己在宜昌建设的第三个楼盘—— 德昌瑞园,小区整体规划是从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提炼规划布局,借助景观优势,充分利用景观特点,将小区绿化与南侧的自然山体融为一体,依地势起伏形成自然路网,构成景观节点与商业步行街的节点交相呼应,每个景观组团内部与楼栋之间隐密而不隐蔽,从而营造出一个景色优美、绿意盎然的高品质小区。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一个高品质的小区,更要打造入住居民的精神家园,为置业者带来更高的居住体验,也为宜昌城市新区建设带来更多亮点。”刘新国认为,作为一名建筑者,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楼盘的建筑,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属于当地的精神家园,让它成为这个城市建设进程中一部分。也正是坚持这样的发展理念,刘新国投资的项目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一致认可,虽然遇到了全国楼市的集体低迷,但他的企业依然在稳步前进。

  民间外交“搭”桥梁

  虽然相比浙江、广东、福建等侨资源大省,湖北省侨资源并不十分丰富,特别在宜昌,华侨群体主要以东南亚归侨为主,且由于种种原因,宜昌市困难归侨占有相当比例,他们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差、劳动能力弱,因而造成他们长期就业率低、生活水平差、贫困面大,成为亟需扶持救助的弱势群体。

  作为一名在宜昌创业的侨商,刘新国积极关注这个弱势群体。通过宜昌市侨联牵线搭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刘新国就通过宜昌市侨联向灾区捐款2万元;2012年宜昌市侨联成立“侨心基金”,企业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又捐资5万元,且每年定期为这些困难归侨送去慰问品及慰问金。“作为一名侨商,我们理应关注华侨的各个群体,为他们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难题也是身为一名侨界企业家的责任。”眼下,刘新国担任着湖北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宜昌市伍家岗区区侨联副主席、宜昌市政协委员、宜昌市侨联常委等职务。

刘新国

  有责任就需要更多的担当,2013年湖北省到德国招聘人才,刘新国几乎全程安排陪同,“我们深知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湖北重视人才引进,我能为这个做一点小小的工作,感到非常的荣幸。”作为宜昌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2013年,刘新国牵线搭桥带领宜昌侨商考察团赴浙江省侨联、青田县侨联学习考察,为两地加强侨联和侨商会之间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作为宜昌市政协委员,刘新国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涉及校车安全、宜昌建设自驾游中心等方面的提案。现在的刘新国已经把家庭安置在宜昌,每天习惯着这里的辣,感受着宜昌人的那份淳朴,还有这个城市给予他的一切。

  事业成功,家庭和睦,但刘新国还是有些心里话:“这10年,我感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世间百态,回想在家乡青田的那段时光,再对比一个外来户要独自拼搏的局面,有时心里不免有些惆怅。不过这些都是瞬间的,我还是会坚定在这里走下去。”

  2007年,刘新国与第一个合伙人不欢而散,选择独自出来创业,很多第一个公司的老员工选择跳槽跟随刘新国,他们给予了刘新国莫大的鼓励。即将过去的2014年,房产市场的全国低迷让这个40多岁的男人心生些许疲惫,“如果说原来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提升自我修养,那么现在作为一名企业家社会责任也将更大。”刘新国表示,做完目前手头的这个楼盘,自己准备好好休整一段时间,为再一次薄发而蓄力。

  采访后记:

  本期的封面人物刘新国仅是200多万浙籍华侨群体中平凡普通的一员。采访中,他对于自己创业经历的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他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浙江侨商在海外、在国内其他省市打拼的背影。他们的成功没有捷径,只是踏实做事,本分做人,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默默耕耘,以期待生活更加美好、和谐。

  时光的马车匆匆,2014年即将离去,走进历史的范畴。这一年的封面人物采访,我接触了许多优秀的浙籍侨商,他们有的在转型升级中从容应对市场变化;有的在困难坎坷中不断摸索前行,但无论如何,他们都用不懈的坚守,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林吴东
下一篇:杨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