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海外华媒: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11-11-23 08:44:36

海外华媒: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推进剂”、“调节剂”与“黏合剂”,本月20日在马尼拉开幕的“华文传媒与海外华人社会”学术研讨会上,中国驻菲大使刘建超在演讲中,这样形容华文传媒在海外华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传播中华文明、传递乡情的重要纽带,成百上千的海外华文传媒兢兢业业、薪火相传。

  担负使命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这是今年9月在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这样形容华文媒体蓬勃发展时所说的话。当下,传媒的发展也受到更多的关注。而作为海外传媒,华文媒体担负起了更多的使命。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深深地眷恋着祖国,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魅力之所在。无论落魄与荣华,海外华人无不都在关心着祖籍国的发展,而华文媒体恰是这样一个窗口。”创办了《欧洲华人报》的蒋明,这样形容海外华文媒体密切联系侨胞和祖国的纽带作用。“通过它,海外华人及时地了解到祖国的每一个进步,使千万海外游子的心和祖国一起跳动,把自己的发展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也指出,在华人数量最多,华文媒体诞生最多的东南亚,随着其与中国经贸合作的拓展,华文报纸成为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备受关注。海外华文媒体肩负着更好地报道华人社会,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能。数据显示,88.7%的专业人士赞同或非常赞同华文媒体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海外华媒也扮演着“驻外使节”的作用,促进祖国与所在国的交流。

  刘建超在此次“华文传媒与海外华人社会”研讨会上,更是评价说:“媒体兴则华社兴,华社兴则媒体更兴。华文传媒是华社发展的‘推进剂’,是菲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华媒主动报道和服务海外华人社会,疏导、化解华社中的一些矛盾。

  面临困境

  在世界金融危机阴影未散,传媒行业面临深刻变革的当下,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也面临多重困境。

  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显示,目前华文媒体经营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表现为华文媒体的竞争压力——在有限的华文媒体市场环境下的同行竞争。超过60%的媒体认为这是其经营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另外,华文媒体内部经营管理的困难也较为明显,其中资金短缺占50.8%,专业编辑人员匮乏占47.7%。只有9.2%的华文媒体表示经营中没遇到太大困难。

  在赢利方面,有调查显示,目前只有32.3%的海外华媒已有盈余,23.7%的收支平衡。并且,越是后创办的华媒经营状态越令人担忧。数据显示,1989年以前创办的媒体,达到收支平衡状态的比例为80%,20世纪90年代创办的媒体,收支平衡状态比例为75%,2000—2005年创办的媒体,达到收支平衡状态的比例为50%,2006年以后创办的媒体,仅有42.9%的媒体达到收支平衡状态。

  同时,海外华媒也面临在当地主流社会需加强发声的问题。海外华媒主要以当地华人居民为主,占89.6%;其次是华商,占74.6%;留学生和新移民占60%,这三大类人群构成了海外华媒的主要受众,只有部分媒体拥有本土之外的华人受众。虽然不少华媒“逆风飞扬”,成功地度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华文媒体如何更好地发声,仍然是华媒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机遇”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各国传媒业,华文传媒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困扰。但是金融危机,也是拓展之机。在今年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国侨办副主任赵阳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面临着新的、难得的“中国机遇”。

  近年来,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华文媒体也成为增进华人社区与其他族裔沟通交往、凝聚华人社会的首要话语平台。海外华文媒体通过发行双语版、加强与当地媒体合作等途径,逐渐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重视。在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热门候选人明确表示希望得到华文媒体集团的支持;在加拿大,前后两任总理先后走访当地华文报纸。

  同时,在新媒体发展的语境下,全球化和数字化给全球媒体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风云激荡中,华文媒体如何求生存、求发展,如何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使命?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指出,目前,华文媒体的发展趋势中,出现了集团化、网络化、跨国化等特征,其中,网络化趋势最为明显,55.7%的媒体已经创建了媒体网站,12.9%的媒体已经计划开展网络化工作;20%的媒体已经集团化运营。

  “整合将成为海外华文媒体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加拿大温哥华多元文化电视台制片人丁果这样表示。他呼吁海外华媒找准自我定位,在竞争中合作。美国ITV电视总裁黄天波提出“竞合”的概念,优化华文媒体的服务和形象,从根本上提升华文媒体的国际竞争力。海外华媒正在逐渐适应传媒行业转型的趋势。

上一篇:文化场所不应沦为“文化会所”
下一篇:欧债危机引发“中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