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经济增速为何没有换来幸福感

2013-09-29 10:53:18

经济增速为何没有换来幸福感

  联合国大会最近发布的第二届《世界幸福度报告》显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排名首位的是丹麦,紧随其后的是挪威和瑞士。美国排名第17位,中国仅列第93位,评价得分是4.978分,低于5.1的平均分(满分10分)。

  去年,一项2011年全球民众幸福感调查同样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排名靠后,而且低于平均水平。对此,虽然我们不必过于当真,但联合国大会发布的第二届《世界幸福度报告》毕竟是分析了全球150多个国家从2005年开始的幸福度数据后得出的,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应该承认,一个国度的幸福感与经济发展多少有点关联。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应该是全球第一,经济总量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但国人的幸福感并非仅仅取决于经济,就像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并不仅仅取决于是否富裕一样。“幸福经济学”鼻祖伊斯特林有个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又称“幸福悖论”:经济增长越快,人们未必越幸福,因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未必会换来生活满意度的改善。

  从这个角度看,在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的中国,国人幸福感低于世界平均值,也可以说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正视经济发展和民众幸福之间的差距,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众幸福同步?

  那么,到底是什么“偷走”了国人的幸福?一份调查显示,在我国“最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的社会因素”位列前三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导致人们压力过大。

  有专家说:当人们得到一些东西时,获得的幸福感并不会有多么高,但当失去一样东西时,不幸福感就会很快发生。确实,“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会让国人有种危机感,虽然收入比以前提高,也比20多年前要幸福得多,但仍担心患病得不到有效医治,也担心老无所养。正如伊斯特林所说:单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幸福感,社会保障的安全感才会真正带来满意度。

  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则让人们感到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人与人之间不由自主地比职位、房子、财富等,比来比去,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而“社会转型导致人们压力过大”,更是让承受着高房价、高物价、高学费、低收入的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上一篇:海归招聘进行时
下一篇:亚太不应是“文明冲突”角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