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拜见旅德八十周年的詹冠军老人

2008-08-20 23:10:11

拜见旅德八十周年的詹冠军老人

吴志芬

拜见旅德八十周年的詹冠军老人图中为詹冠军老人、右为叶肖忠记者

  2008年3月4日,青田华侨文化研究专家、青田侨报记者叶肖忠辞别德国青田同乡会在柏林区骨干们隆重招待后,我和他一起去LEIPZIG这个曾属东德的城市。因为他说要采访一位90多岁的旅德八十周年的老人,我也来了兴趣,决定去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按了车上的导航,到那地址只有188公里,不到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早到,春寒,我们找到了附近一家PIZZA店坐下来吃点东西,等待一位引见老人的同胞。一小时后新光酒家詹平洲先生如约而至,原来被采访的老人正是他的亲叔叔。

  进了房子,便见一个子不高的老人在迎接我们,还有一个中年的长得很标致的德国人,和另一中年中国女人,她也很温和亲切。(后来知道这一对中年男女是占冠军老人的儿子和媳妇)这老人自然是叶记者感兴趣的人了。我们忙和他热情的握手问好。可以感觉得到老人很客气很热情。我们坐定后,这位被时间遗忘的老人定是被远方那个叫“青田”的字眼所感动而颤抖,他那倦怠的眼帘荡漾着岁月的苦痛记忆,发出了少有的光芒,布满老年斑的保养尚好的圆脸庞随着哆嗦的语音而抽蓄,久久才平静下来。叶记者俯着身子帖着他的脸问好。家乡来人了?老人哝哝着,一开始他听不大清楚,可后来他听的越来越顺,变成可以聊天了。叶记者就拿出了笔记本,并开启了录像机开始问长问短。老人也就就柔柔地讲了下去。

  詹冠军先生出生于1912年青田县城镇,在他17岁那年,从温洲上船,在船舱最底的杂货间充当“货物”在大海漂泊,只吃青田咸菜与一匡杂粮,大约40天后抵达意大利上岸,同船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另外3位青田人。他次年到德国。没有身份、语言不通更是穷困潦倒,只好提小百货上街卖来维持生活,他的脖子上挂着领带或珠子之类的东西,沿街挨家挨户的去卖,背后跟着一大串德国小孩子搞鬼。因没有身份证,大白天不敢上街,警察下班后的晚上才偷偷溜到外面透透气。有幸认识了德国女孩子,约会也只能在晚上,一切都是偷偷偷摸摸,却也充满趣味,几年后结婚。在二战的战乱岁月,他曾被抓进去坐牢数月,与另外三位青田人发明了“用香烟壳剪成麻将,打得不亦乐乎”,充满无奈的生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才第一次感觉被别人当“人”看。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到LEIPZIG参办工业展览会,他被请去当翻译。这是他人生中很风光的一笔。这一次,他把在德国购买的,本要寄给在中国的亲弟弟的几箱西药都捐给了代表团,当时,这批药贵如黄金。詹老先生不时强调: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试想想,1949年之前中国是个水深火热的战场,被小日本欺侮,谁把你当人? 1955年他回中国探亲,我看到了大使馆为他打听火车票的信函,据说这时回中国乘火车经莫斯科约为20天,比起颠簸的轮船来当时是进步了。

  我也看到了詹老先生很多的照片。新婚时的结婚照,她那漂亮德国太太和他一起及很多孩子一起的各种照片。詹先生和旅德中国人的照片,及詹先生自己的生活照,看得出来,他重情重义,又很好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人生很富足。1980年前后青田人到德国创业者逐渐增多,他也把身边亲戚朋友接到海外,在年岁渐增时给了他异常的温暖。他们在家里请我们吃了地道的德国菜,老人不断地讲健康保养的事。老人被请去当翻译期间还学会了读书写字,加上他会医学会做魔术会做领带会做皮革,我想老人在当时肯定很受人尊重吧。在他家,我感觉到尊老的传统荡漾在每个角落,而老人聊起平洲、敏洲等旅德亲人,更是无比的骄傲。

  还有令我们低回不已的,是老人每日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数十年难改其痴。1998年中国嫩江等地洪灾,年近八旬的老人竟然到中国驻柏林大使馆捐款!起初接待人员说中国够富强了不需要海外华侨的赠予,但在老人执着的眼神前,所有人都肃立……还有他的侄子詹敏洲,也是几十年如期给詹老汇去养老金!

  在现场的叶肖忠记者呢,可能他也鲜有这个场面采访吧,一脸凝重。是啊,这样的老人这样的题材对他来说的确是不枉此行。要挖掘华侨故事,他来总算找到了。他深深地被带入“过往”之中,微微前倾地坐着倾听。我突发奇想说:女人安安静静如蒙娜丽莎,那么男人专注于一件事,怎么比喻?我想不出来,只觉得叶记者聚精会神笔记,轻轻柔柔地回应,他那端端正正的背影,均美的轮廓和老人的慈祥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案。我想,家乡政府培养出这样一位认真专注的工作人员,我的内心也是充满感激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詹平洲先生对本次采访的关心。一大早起床开五六个小时的车,为的是叶记者顺利采访。因为时代交错,词语变化,他又帮老人回答了很多问题。百岁老人易累,他又想方设法让叔叔攒足精神。他的那份热心和对叶记者,乃至整个华侨史都是一份贡献。

  老人今年97岁,正好是留德国80周年。这段岁月凝结的是旅德国中国人挺起腰向前走的历史,也是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历史。最后应叶记者的邀请,老人亲笔写了“青田华侨会更好”,这句青田味很重的话语,是历史的总结,更是未来的祝福。

  听了故事出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震撼了,我的心在流泪,我是第一次亲耳听到老华侨当年的苦难史,直到后来走出他家的门,我都还沉浸在他的故事里,我很长时间笑不起来,虽然我也曾经吃过很多苦,可毕竟人格上从没有受过侮辱。我为早年华侨在国外的辛酸史而震惊。我久久地,久久地沉默着……

上一篇:德国餐厅和礼仪
下一篇:保加利亚中国商会侨领看望赴保疗伤的四川地震灾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