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智利3位杰出华人女性故事:岁月让她们如此美丽

2012-03-13 10:34:32

智利3位杰出华人女性故事:岁月让她们如此美丽

智利3位杰出华人女性故事:岁月让她们如此美丽

  中国女性温柔不失刚毅,柔美不失坚韧;顺境中她们隐于万家,逆境中则勇立潮头。在智利,有这样3位杰出的华人女性,她们勇敢面对人生,挑战自我,尽管岁月改变了青春的容颜,但历经沧桑,她们把岁月酿成一杯甘醇的美酒,香飘海外。

沈咏菡:致力于中智交流的管理专家

  2010年,智利独立200周年之际,当地媒体选出“百名杰出女性领导者”,鸿展集团执行总裁沈咏菡是其中唯一的东方面孔。沈咏菡祖籍湖北,出生于台湾,1984年随父母移民巴拉圭。后来因为在旅行中爱上智利,已在智利念大学的沈咏菡1992年说服父亲,全家移民智利。

  可是命运多舛,移民智利不到1年,父亲病故,生活重担压在母亲和6个兄弟姊妹身上。“当时生活压力很大,现实扑面而来,细细回想当时情景,似乎也来不及悲伤,只能硬着头皮把生活撑起来……”在圣地亚哥普罗维登西亚区舒适的办公楼里,回忆起往事的沈咏菡轻描淡写中透着无奈和哀伤。

  为了生计,20岁的沈咏菡组织兄弟姊妹学做豆腐面条,卖给当地华侨华人。1993年,沈咏菡决定中断大学学习,和朋友一同创业,先是电脑行业,后来又涉足旅行社,正是在旅游服务行业中,沈咏菡的语言优势和沟通组织能力得以发挥,为后来的鸿展集团打下基础。

  沈咏菡的商业哲学是“服务优先”加“完美主义”。旅行社成立之初,国内一个团组定了200张机票,那时还没有电子客票,为了节省时间、防止邮寄丢失,沈咏菡硬是背着一大包机票飞回国内,把机票送到客户手中。

  随着中智经贸关系发展,沈咏菡的业务也搭上顺风车。数十载风雨,成就了今天鸿展集团业务涵盖会展和大型活动、国际交流、顾问咨询、文化培训和语言翻译等五大领域,也赢得了智利商界、政界和文化界人士认可。目前,鸿展集团是唯一一家被智利国会图书馆聘为顾问的私人企业,同时也是直属总统府管理的智利国家形象基金会的顾问。2010年,鸿展集团成为政府指定的唯一华人企业,作为上海世博会智利馆官方赞助商。

  回顾过去,沈咏菡总想到父亲:“他不会因为学习好奖励我们,只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找到办法时奖励我们,所以在困难面前我们一直很自信。”在智利生活多年,沈咏菡最强的感受是,在异国他乡要入乡随俗,放弃偏见学会适应,作为华人要不卑不亢,自尊自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尊重。

陈晓岚:在社会公益中延伸自我价值

  陈晓岚,智利华商联合总会副会长、智利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代理会长,移民智利后主要从事进口、旅游、房地产生意。她的进口公司被智利多家主流连锁销售企业评为优秀供应商,她本人也在2008年被智利第一大报《信使报》评为旅居智利华人女性代表。

  在陈晓岚看来,只要善于发现并敢于坚持,人生充满机会。1988年大学毕业时,中国商品经济大潮即将袭来,学医的陈晓岚弃医从商闯海南,从打工到创业,逐步拥有自创品牌服装公司。经历了中国服装业的黄金10年后,1999年,陈晓岚决定放弃国内业务去智利发展。两年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市场融合,再次为她的事业送来了东风,公司也从最初的小商品进口发展到现在的当地零售企业主流供货商,事业可谓顺风顺水。

  成功的路径容易描述,然而过程冷暖自知。“当时在海南,为维持生计,我们组建过乐队,为减少开支,合租过棚户房”,“到智利后,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一切从头开始,大人吃苦,孩子跟着受罪……”说起往事,陈晓岚感慨万分。

  回顾从学医到从商、从国内到国外这两次人生和事业的转型,陈晓岚说自己“总在寻找不一样的生活”。但随着年龄增长和事业的稳定,陈晓岚开始更多关注商界以外的东西。

  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看着电视直播,陈晓岚和女儿丁丁对四川同胞的不幸感同身受,“我感觉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于是她带着女儿立即行动,在圣地亚哥走街串巷发动侨界为汶川灾区募捐,在此过程中,陈晓岚发现,有能力帮助他人带来的满足感是商业成功所无法给予的。

  不过,那次募捐也让陈晓岚意识到,需要关爱的不仅仅是远在国内的灾区同胞。一次,陈晓岚为筹集赈灾捐款来到一位华侨家,女主人冷淡而礼貌地说:“我关心了别人,可是谁来关心我呢?”后来她得知,这名女士正陷入失去亲人的极大悲痛中。陈晓岚深受触动,她感到,爱心只有在传递中才能消弭人际的冷漠,这对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来说更是如此。

  现在,陈晓岚的生活三分之一为工作,三分之一照顾家庭,还有三分之一投身公益活动。除了为国内灾患积极组织捐款捐物,她每年参与侨团为智利当地残疾和贫困儿童组织的捐赠活动。2010年智利大地震捐款和最近当地妇女联合会组织的“爱心妈妈”等大小公益活动中,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韩平伟:教书育人延续中华文化根基

  2003年,智利中华会馆中文学校成立,退休不久的韩平伟没有像大多数退休人士一样安享清闲,而是在中国大使馆的推荐下,成为中文学校第一任校长,并且一干就是8年。

  韩平伟开始并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只能边学边教,还把自己小时候接受外语教育的那套语言教学方法搬到课堂。她说:“确实挺辛苦,好在家长、侨胞都很支持,使馆、国家汉办经常搞培训,加上自学,慢慢地也摸到了门路。”

  中文学校通常周六上课,每次4个课时,虽说一周只有一天课,但平时韩平伟除了备课,还要打理学校日常事务,管理财务支出,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校刊《中文学校小天地》……

  8年的坚持,韩平伟克服了无数困难,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师资缺乏。学校建立初期,老师都是华侨志愿者,虽说不计报酬,但流动性大,韩平伟经常身兼数职,担负几个年级的教课任务。被韩老师的坚持所感动,在校华人大学生、专职汉语老师和公派志愿者逐渐加入中文学校,师资队伍慢慢稳定下来。

  第二个困难就是维持生源。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尽管家长急切希望通过中文教育密切孩子同祖(籍)国的联系,但在行动上却疏于配合,有的本身不会说国语,有的埋头生意,有的中途打退堂鼓,一年级的孩子几乎不会中文。韩平伟不断家访做家长的工作,并为孩子们举办成果反馈展,帮助学生和家长坚定学习的信心。

  作为老师,韩平伟说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孩子们不断进步。韩老师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苏嘉怡(音)的孩子,5岁进入中文学校,一句国语不会说,现在读到八年级,不但中文表达顺畅,还能写漂亮的作文。

  目前,这所为华侨华人子女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集资创办的公益性学校有110名学生,11名中文教师。在历年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都有该学校学生获得名次。韩平伟说,孩子的进步让她欣慰,更让她感动的,是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对自己华人身份的认同和对延续中华文化根基的那份坚持。(记者 叶书宏 赵燕燕)

上一篇:智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
下一篇:美南加州侨团纪念孙中山逝世87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