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我省侨眷杨余律获全国侨界“十杰”提名奖荣誉称号

2009-07-20 10:15:59

我省侨眷杨余律获全国侨界“十杰”提名奖荣誉称号

我省侨眷杨余律获全国侨界“十杰”提名奖荣誉称号

民政部李学举部长(左1)为杨余律颁发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提名奖

  在本次中国侨联八代会上,我省温州瑞安市桂峰乡政府退休干部、意大利侨眷杨余律荣获全国侨界“十杰”提名奖。

我省侨眷杨余律获全国侨界“十杰”提名奖荣誉称号

  在浙江侨界,杨余律是近些年名声鹊起的传奇式人物。论财富,他并不富有。二子二女在意大利、荷兰十来年,都才摸个创业的门径,仅够温饱而已。他夫妇如今都靠乡民政助理员退休金过日子,每月三千来元;论长相,他个子瘦小,皮肤黝黑,手脚因患多年的类风湿病而变得畸形扭曲。加上他节俭成性,衣衫陈旧,在崇尚帅哥美女、华服美食的当今潮流中,一些不认识他的纨绔子弟,路上碰见甚至误以为是从灾区逃荒来的流浪汉或乞丐。他们哪里明白,海水不能斗量,人不可貌相。就是这个杨余律,安心山区六十年,节俭奋斗一辈子,带头改变了山乡的面貌。近十年他夫妇节衣缩食捐款三百来万元用于修桥铺路,造敬老院,多交党费及抗震救灾等等慈善事业,闪亮着一位爱国侨眷的赤子情怀。作者在参与杨余律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全省侨界作报告及今年巡回瑞安市城乡报告之时,除了听到全场火爆的掌声,会后又常看到受感动的听众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直夸:“杨余律,不简单!” “杨余律,奇人哪!”

穷山沟飞出了金凤凰

  杨余律出生并工作一辈子的浙江省瑞安市桂峰乡,离市区60公里,人称“瑞安的西藏”。那里山高路险、冷岙偏僻,过去十分贫困。一首悲凄的民谣“竹篾当灯草,火笼当棉袄,野菜薯丝吃到老”吓跑很多姑娘,使一批批桂峰男人成了光棍汉。胆子大的举起锄头镰刀入党闹革命,使桂峰成了革命老区;诚实认命的漂泊海外去打工谋生,又使桂峰成了有名的侨乡。亲带亲,友携友,乡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去海外寻“翻身”去了,留下老的老,病的病,少的少,给在乡政府当民政助理员——后来又兼司法助理员、公安员的杨余律在为乡亲服务上提供了用武之地。“他为老人、复退军人、穷人、病人、残疾人,还有癫人(精神病)、犯人等等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也不知要装几担箩筐!”两任桂峰乡长都向我如此感叹。正因为杨余律乐在其中,2004年办理退休之时,坚持回绝意大利儿女请他“去海外享受晚年”的邀请,带头扎进慈善总会,投身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他讲得朴实:“我靠共产党翻了身当上干部入了党,儿女靠改革开放出了国,发展了事业。知恩图报才是个人!怎么报?爱国先爱乡,团结侨眷们把公路造好,把大桥铺通,把学校与敬老院办好,把文化宫、公园造起来,把孝亲敬老、文明风尚倡导开来。事情多,干不完呢!”

  他首先倾听侨眷们的呼声。都说临街峰垟村的过溪木桥老朽了,摇摇晃晃的,踩上去心惊胆战。对面是小学和老人协会活动室,老老少少的若有闪失,人命关天!退休得留个有意义的纪念。干了20年民政,为乡亲们再做件有价值的事吧。杨余律寻思着。

  他决定捐资造一座石拱桥,请石匠师傅们去实地计算。这座石拱桥十几米长至少得花10万元。儿女们汇来了6万元,妻子身边只有卖猪、卖鸡鸭的万余元,还差3万元。当夜,一个越洋电话给意大利的大儿子。第二天,老大就从生意资本中抽出四千欧元汇回家。

  半年后,杨余律夫妇组织工匠终于造好坚固漂亮的石拱桥。孩子们乐得在桥上蹦跳,青壮年则健步如飞,再也不用愁心跌入溪谷了。村民们建议给杨余律立块公德碑,要求把石拱桥命名为“杨余律桥”。

  杨余律一听说,仿佛炸了脑袋,暴起满脸青筋,坚决反对。“不说李嘉诚、邵逸夫,为民做好事一掷几亿元本乡的侨领就有杨益盈、潘世锦、朱庆局等,为祖国助善上千万元。我这瘦老头这点钱算不了什么!”

  杨余律想得远。近年桂峰乡富起来了,有些华侨子弟少有磨砺贪图享受。少数年轻人学会吃喝嫖赌,怎么提示教育下一代?怎么让过桥人深省?他又请工匠在八块大石板上刻下“致富思原,富而思进”八个大字嵌成桥栏,在桥头又竖起“双思桥”大石碑。小学校长与教师最早反应:“啊!到底是老杨有境界,造桥也想到教育!”

  2003年,邻村修建文化活动场所,他把儿子寄来让他治病买药的一万元捐掉了;同年,在瑞安市“慈善一日捐”认捐大会上,他又高高举起“捐助15万元”的大红牌。两年后,老杨又说服儿子,把全家花了两年心血、造价50万元新建的一幢5层930平米大楼,捐作乡侨联活动中心。这一次,贤惠的老伴终于掉下眼泪,为了房子,她为工地师傅烧了6000多碗点心!

  乡亲们感动于老杨夫妇捐钱捐大楼,更感动于他们那份周到与细心。大楼交付之前,其妻董文梅请师傅来重新粉墙,清洁地面,搞得干干净净。老杨又拿出五万元进城买来办公、会议用各二套桌椅,二台彩电,制作了捐赠铜牌,并配好大门的五把钥匙,最后亲手把捐赠铜牌钉到外墙上。当乡侨联潘世敢主席接过这串发烫的钥匙,看到宽敞光洁的大楼内乐呵呵看彩色电视的男女老少,他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作者事后采访时,老潘笑着说:“老杨好样的,我当时感动得手都发抖,拿不稳钥匙。”

  杨余律带头做公盖,年年有新套套。2006年是建党85周年,他多捐党费101111.11元,用“七个一”纪念党的生日;在全市慈善大会上,他又捐了25万元,用于资助桂峰乡建造文化中心。他要让青少年有一个喜欢的学习活动场所,这事儿关系到未来的发展!

  2007年,作为浙南最高峰(海拔1350米)的桂峰巾子山旅游兴旺起来,桂峰乡的“农家乐”也应运而生。可惜有段上山道路崎岖,连青年游客也感叹行路难!杨余律夫妇又挤出20万元,协助乡政府修建平整上山的水泥公路。行车通畅了,人气旺了。农户们的果蔬、山货买得了好价钱。

  2008年冰火两重天。四川汶川大地震伤亡惨重,让杨余律寝食难安。他先跑到慈善总会捐了一万元,又到红十字会捐了五万,接着又打电话给两个儿子,鼓动他们各捐献了十万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才叫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侨友们诉说,因而带动贫困的桂峰乡在抗震救灾上名列全市前茅。

  “迎奥运,多登山,”这是市体委与旅游局的口号之一。来桂峰游客多了,却反映乡居建设规划不好,乡容欠雅,尤缺休闲、健身的让人赏心悦目的场所。实际上乡党委书记苏立宪抓全乡新农村建设,已与杨余律等侨眷筹划过几次。尽管杨余律年前捐出两亩自留地花费二万多元营造了风景林,尽管老华侨詹应选、朱庆局等热心地捐出四十多万元新建坳后公园与元底公园,但峰垟、下垟公路沿线,仍有几块旧坟、残垣、垃圾甚至露天粪坑!这太不雅观了。他们想给子孙留一片绿水青山啊!

  当夜,老杨夫妇商量妥当,又打两个电话到意大利,统一了儿子的思想:他们要捐钱移旧坟,填粪坑、栽花木,建造一个峰垟公园。估计费用得四十来万元,全由自家承担。儿子应允,乡里支持,村民高兴。杨余律忙前忙后,今年开春,八间迴廊造妥了,大小花坛建成了。一批健身器材安置稳固。种下的花木,至5月已是争奇斗研,春意盎然,就差三开间气势恢宏的门楼廊柱还缺两幅对联。6月11日杨余律找作者征求他所拟一副联语的意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同心合力创建新家园

  我作为老朋友直言相告:联语意义好,你既捐钱又费心,忠心可嘉。可惜标语式的,可读性欠佳。听此,他便缠住我代写。被他的爱乡情感打动,我怎么推得了呢!当晚,居然拟出五幅,其中一幅如下:

  好男儿闯四海,志坚不随流水转;

  慈善者皆一家,心静常看白云飞。

  至此,杨余律林林总总地为慈善事业、为侨乡建设奉献了接近三百万元,激发了广大华侨、侨眷浓浓的爱乡情怀。他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瑞安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三等功及“慈善楷模”与“道德模范”的光荣称号;瑞安市委和省侨联先后发出《开展向杨余律同志先进事迹学习的决定》;他还被温州市评为“十大爱心人物”,省、全国 “侨联活动先进个人”,荣获第二届中华慈善奖提名奖。2008年5月作者陪他赴京参加领奖典礼。当民政部长李学举上台给他颁奖时,他说的一句感言:“温饱解决后,捐钱只是个数字。为公益多捐款,可以把爱的种子撒播到人的心田!”

  当乡里干部乡亲们从中央台看到其貌不杨的杨余律如此荣耀地为侨乡争了光,个个喜出望外。敬老院里阿娄伯一伙互相赞叹:“阿律还算是穷侨眷,真不容易!这叫积德有好报,穷山沟里飞出一只金凤凰!”

杨余律的节俭让人刻骨铭心

  我是2003年从学校退休返聘筹建慈善总会才认识杨余律的。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伍仟、一万元地捐善款,是华侨家庭比较富裕。后来发现我们判断错了。

  现在社会上捐100万元、200万元的人不少,但杨余律可贵在于他儿女在海外充其量只算小有成就,而他却鼓动儿女把赚来的钱捐出去。他捐的钱,大多靠对自己的“抠门”、靠省、靠挤、靠自己养鸡养猪挣来的。别说打车,他连小三轮车除非急事一般都不坐。

  他过去花30元买个旧手机,还设置密码,只能接听不能拨打。除了杨余律,恐怕没有第二个人会省到这个程度。

  杨余律对自己吝啬得实在“有个性”。大冬天,居然穿着腋下破了口的外套、磨了毛边的裤子、光着脚穿着凉鞋、背着一个20年前的草绿书包。“我当时见他时,根本无法把他和捐款200万元的侨眷慈善家联系起来。”我们如实报告,招来阵阵掌声。

  杨余律的开销,几乎比低保户还要节俭———每个星期,买两元钱的肉、一元钱虾皮,就是他和老伴的下饭菜。至于外出,他只吃两、三元一碗的面条。在杨余律家的墙角边,我们多次看到几双破旧的解放鞋,那是他种菜下地时穿的。屋子的厅堂里,摆放着许多农具——锄头、钉耙、铁铲、木锨、扁担、泥箕。尽管现在年龄大了,农活做得少了,但他依然坚持动手下地。我几次上山采访,发现他们在种菜。他夫妇向我解释:种菜有五大好处:一是省钱;二是不施农药,真正绿色环保;三是晒菜干邮寄国外儿女亲友吃,是一种乡情联络,传统教育,使他们忘不了家乡;四是锻炼健身,活动筋骨;五呢,不失劳动本色,心中牢记令人揪心的“三农问题”!一席话,让我张口结舌。

  有几件亲历之事,真让我刻骨铭心。

  2006年4月一周日下午,天气闷热,我刚好在瑞安商城门口碰到他。他忙招呼 :正要找你商量,给我造的公益风景林写个碑文,让后代记住植树护林,保护生态。当时我糖尿高,口干,写碑文得精雕细刻。我请他到左边华都大酒店茶座边喝边推敲。他忒热情,快步走进让服务员端上两杯:给我一杯热气腾腾龙井茶,他却喝一杯二元的矿泉水。我笑问:“一杯龙井20元,我会付,就省这18元?”他解释道,一辈子在山上喝山水,喝不惯热茶,又能省钱!

  商量一阵子,我要动笔了,感到有点饿了,建议回家再写。他忙起身:“找到你不容易,我们边吃边写,又方便修改。”说罢噔噔噔地叫服务员端上两大碗面:递给我的是排骨大肉面,还有香菇;他吃的是清汤光面,浮些葱花而已。我有点不好意思,责怪他瘦得皮包骨头,就是过分节省没保证基本营养。他嘿嘿地辩解:“你是客人,应该吃好一点。我青菜淡饭吃惯了,不喜欢吃肉。”实际上他夫人告诉过我,老杨爱吃肉,只是节省而已!

  2007年3月,省侨联安排我们赴杭州报告杨余律先进事迹,老杨与我同住金川宾馆318标房,房价是368元。他一吐舌头:“这么贵?一人184元,就睡几个钟头,我们得卖一头小猪了!”我说这房价算中档,是省里付钱,你担心什么?他直起脖子争:“公家的也是钱!住一夜一头猪,你不心痛?”让着要找小旅社去。经我们好劝歹劝才把包儿挪进房间。入夜谈心中我才听出,他过去出差上海、杭州,都找澡堂或私人旅社10元、15元的通铺睡。

  去年5月陪他赴京参加中华慈善奖颁奖大会,也是公费。他硬要我找4折的往返机票,弄得半夜才到北京。民政部安排我们住中民大厦,房价488元。我有过上次教训,便说北京便宜,才188元。他乐了,还说“到底是首都,为我们山区穷人想!”所以座谈会上,中央台主持人沈冰,还有民政部慈善发展司的王司长,都夸杨余律有一颗赤子之心。“老杨这捐出二百多万元,其含金量超过有些企业家的一个亿两个亿!”

榜样的力量 山呼海应

  杨余律坚持多年乐善好施,感动了侨乡,感动了温州,扩大了慈善意识,浓郁了爱乡情结。如今桂峰乡千山叠翠,生机勃勃,这是榜样的效应。因为“学余律,做公益”,已成为瑞安乃至全省侨界发展慈善事业的一句流行语。

  老杨的儿女们跟着关注起家乡公益事业来了。前年山西省登报结对贫困大学生,他两个儿子结对8个。桂峰乡校要添电脑,老大杨正超捐给三万元,郑重交代不必声张。今年春节马屿镇老协给我一块铜牌,上书“感谢杨正昭先生孝敬老人”让我设法转交,说是杨的老二汇的钱,让他们装修了老协活动室,至此,我才发现老杨的慈善家风将会延续下去。

  乡党委、乡政府巧打侨牌,随处宣传杨余律动人事迹。投一石激起千层浪,鼓励、吸引大批华侨、侨眷捐钱捐物、乐做公益,把桂峰的新农村建设搞得热闹非凡。

  杨余律的表兄、荷兰华侨潘世锦历年来多做善事,去年他又拿出35万元修整村里的水泥路面。今春他母亲病故,他简约办丧事,把30万元捐给村里翻造综合办公楼。

  瓦窑头村旅居意大利的朱良泽、吴文俊等几位华侨今年凑了125万元开山修通至水龙头自然村的6公里机耕路。奥地利华侨傅光玖拿出18万元造了一座石拱桥;意大利的青年华侨朱善衡、胡少华、胡爱芬等等。都10万、20万元地掏钱把乡政府至河上垟浙南游击队纪念馆的4公里公路拓宽了。杨余律事迹还感动了搬离桂峰移居温州的老华侨陈益滔等人。目前他们正在筹集120万元要动工修建元底村的水泥路。这些都属于新农村的康庄工程。

  由于侨眷归侨们爱国爱乡之情被激发,他们捐助项目也向高层次发展。乡里去年推开农村合作医疗,意大利侨领詹杨毅一人承担最近三年的全乡农民应负的份额30万元。今年五、一他又主动表态,再拿出15万元,多资助一年,让乡民们一分不花地安心看病。

  下垟村有几次发生偷盗,有些华侨在国外不安心。意大利华侨李维立、卢学元各出资15万元,建造了两个重要路口的治安岗亭;坳后村华侨潘锡万、卢继顺、张品墨、张品昌等出资承担了乡政府组织的14人巡逻队五年的维持经费。如今社会治安良好,为乡里解了难事。

  最有趣的是西班牙华侨王永珏与意大利女华侨胡爱芬。他们捐出20万元在坳后、元底两个人口大村安装太阳能路灯。一为节能减排示范,二为乡亲行路安全。一盏盏路灯雅致漂亮。入夜亮似白昼,男女老少都称赞。

  过去,乡里年轻人都往海外跑。杨余律固守家园有出息,也感召一些华侨子弟归乡创业。年轻侨眷陈晓青,投资30万元在河上垟山顶办起“部落珍禽养殖场”,招聘了八个农民就业。黄林村的归侨吴正光投资30多万办起“正光农家乐”,助推古朴的黄林旅游风风火火。

  我们站在桂峰山上,蓝天、白云,春风吹拂满眼绿。乡党委书记苏立宪自豪地告诉我们:杨余律无私的爱乡精神,鼓动了广大归侨、侨眷关心家乡科学发展的热心与干劲。这些年众多侨胞捐资乡里年年都过两百万元,源源不断地成为政府惠民泽老的重要补充。桂峰乡凝心聚力,前程美好,将会成为海外华侨的后花园!

上一篇:中国侨联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 我省侨联主席王成云当选为第八届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
下一篇:浙江省代表团审议通过八代会的相关决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