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演讲比赛丨听他们讲那侨的故事(二)

2019-08-26 09:01:00

演讲比赛丨听他们讲那侨的故事(二)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展现侨界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浙江省侨联组织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浙江省侨联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讲比赛。比赛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展现我省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留学人员和侨联工作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拓展海外联谊、积极参政议政、维护合法侨益等方面感人故事。

演讲比赛丨听他们讲那侨的故事(二)

其中优秀演讲作品,将在“浙江侨联”微信公众号和网站进行展播。

三等奖由王虹、郑悦、刘超杰、金叶、徐子雁这五位选手获得

这期,请一块欣赏金叶、徐子雁这两位的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丨听他们讲那侨的故事(二)

浙江传媒学院留联会副会长、留英博士 金叶

声音传承中华文化,艺术凝聚侨心侨力

(浙江传媒学院选送)

金叶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留联会的金叶。在演讲的一开始,我想先请您来认识这样一群孩子,这些都是来自于坦桑尼亚的留学生,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一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留学生。来中国前,同学们的汉语水平几乎是零基础,不过,经过短短三到四年的学习,他们不仅仅能够用比较纯正的汉语进行流利的表达交流,更热爱上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朗诵成为他们了解中国、锤炼语言、抒发情志的重要方式,播音主持也成为了他们传播两国文化、讲好中非故事,增进诚挚友谊的主要途径。现在已经毕业的坦桑尼亚留学生中,有些已经成为了当地电视台的主持人、记者,有些成为了汉语老师,教更多的人学会说中国话,学会诵读古诗,成为中非友好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说,最难忘的就是那些带领他们走进中国文化艺术殿堂的老师们。

这些老师来自于浙江传媒学院留联会,他们都有着多年的海外留学或工作的背景和经历,有的曾经在香港卫视、凤凰卫视担任双语主持人,有的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全国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都秉持一份初心,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在强化联络联谊中凝聚向心力。

在刚刚接触到这些非洲同学们时,留联会的老师们都觉得,对他们来说,汉语的入门是艰难的。于是,老师们根据同学们的发音特点,制定了非常有针对性的练声计划,还精心编制了训练读本。其中,既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经典诗篇,也不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现代诗歌。为了让同学们尽快地打下扎实的语音基础,留联会的老师们还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轮流排班。无论严寒、酷暑,在操场上、在校园里,都能看到老师同学们共同练习的身影。朗朗诵读声,高低起伏、宛如流水,圆润饱满,字字珠玑。诵爱我中华的诗篇,树共铸梦想的信念,成为了美丽的浙传校园一景。

在留联会团队中有这样一位年轻老师。去年11月,在体检中发现她不幸患上了淋巴癌,情况不乐观。而此时她正在和学生们一起紧锣密鼓地备战省教育厅举办的“新时代,外国学生说”演讲比赛,参赛的几位同学都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对于好不容易进入决赛的同学们而言,机会的确非常宝贵。于是,陈蕾克服着巨大的不适和疼痛,在化疗期间,坚持在病床上和参赛同学们通过电话、微信反复推敲修改演讲稿,在其他老师的辅助下,发来音视频,用微弱的声音亲身示范,纠正他们的语音与发声,还指导他们表情、动作,增强感染力。最终,几位同学以《我的非洲梦》、《最忆是杭州》等主题演讲,斩获了全省二等奖。

浙传留联会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热情、充满勃勃生机的团队。自建立以来,我们一直以艺术为桥梁和纽带,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充分发挥着浙传的艺术和媒体优势。校统战部成立的同心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团,汇聚了文化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留学归国人士,走进乡村、走进基层,送去了高雅艺术,赢得了阵阵掌声。与此同时,每一次走访,都让这些曾经远离祖国、奋力打拼的海外游子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祖国的绿水青山,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反哺于艺术创作,灵感源泉深耕于祖国大地。而且,近年来,浙传留联会成功承办了两届浙江省高校归国人员文艺演出,“寻根之旅”夏令营,以及南澳华人学者联谊会等活动,结合喜迎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侨联你我等精心编排的主题节目,将中华文化融于艺术,用艺术传达出共筑中国梦的家国情怀!

我们深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用心吐字,用爱归音,以“梦”为马,同心引领,全方位宣传推介浙江,讲好中国故事!不改本色,不忘来路,不负重托,始终坚守初心使命!

演讲比赛丨听他们讲那侨的故事(二)

浙江师范大学

初阳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

徐子雁

徐子雁,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硕士毕业,留学是一段自我蜕变,快速成长的经历。希望能鼓励、引导和帮助更多追梦学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拓宽国际视野,学成后做最好的自己,为祖国做贡献。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浙师人的时代担当

(浙江师范大学选送)

徐子雁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侨界工作者们:

大家好!我是浙江师范大学徐子雁。

10年前,迎着飘飞的雪花,他从剑河之畔回到北国春城,只为赴一个与祖国的约定;7年后,依旧是大雪纷飞,这个像转子一样超速运转的人猝然离世。他的回国,能让某国航母演习的整个舰队后退一百海里;他的回国,加速推动中国深探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他就是时代楷模黄大年,在他的身后,是千千万万“心有大我”的知识分子,以忠诚和奋斗书写着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在浙师,也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严谨治学,以累累硕果诠释科学精神。

2006年,在荷兰拼搏十四年的华人博士朱伟东加盟浙江师范大学。作为学校首位省特聘教授,他带头的“先进催化材料”团队成为学校首个入选教育部的创新团队。为了打造这支团队,他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大到招贤纳能,小到一个插座,经常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朱教授说:“留学归国,并不是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而是在追求一种更高的生活。”这种“更高的生活”便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最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

朱绪鼎,我校离散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他留学、访学加拿大八年,在台湾任教十五年,最终选择来到金华。如今,他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图论与组合优化研究已达“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创新发展了图的圆染色理论,使该方向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海漂”到“海归”,不变的是朱教授那份心怀家国、努力奔跑、助力实现中国梦的赤诚与真心。

他们潜心育人,以满腔热血投身教育事业。

李盛教授,两次被美国密苏里大学授予校长奖,学成后他毅然放弃国外高校聘请,回国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浙师的13年里,他始终坚持“育人要掏出心、吃得苦、俯下身、共前行”的理念,与学生打成一片。他自费资助学生去国内外访学,指导的多名学生获国际顶级名校的全额奖学金,有效构建本科生名校名所互动交换和教学、科研互融机制,成为师大学子出国深造前的资深学业导师。

张可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 年在美国完成博士后工作举家回国。在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是张教授回国的初心。他主动担任我校荣誉学院本科生导师,通过“党建1+1”平台推荐多名低年级本科生进实验室见习,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指导的多名学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他们协同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拓新平台。

往返于中非大地,活跃在国际舞台,面对疾病、战乱,他们依然热爱非洲、扎根非洲、研究非洲,去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们就是我校以刘鸿武教授为代表的非洲研究院教师团队。他们创办的中非智库论坛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被外交部称誉“有效带动了国内对非研究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他们的政策咨询成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被国家部委赞誉“用得上、靠得住、可信赖”,他们拍摄的首部中非合拍纪录片《我从非洲来》在央视、爱奇艺上热播,他们培养的一批批研究生,远赴非洲,为中非关系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努力奉献。

甲午战争后,大批爱国青年远赴海外求学,将救国图强梦淬炼成坚定的民族精神。如今,我们欣慰的看到,近85%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视野的追梦人投身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中来。哪怕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也很自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习总书记曾说,天下为公、担当道义,修齐治平、兼济天下,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和砥砺前行的价值航标。在这一批批海归教育人身上,潜心钻研与立德树人成为他们学成报国最好的姿态;作为一名海归青年教师,我也将接过接力棒,心怀大我,锤炼本领,以时代先锋为榜样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担当!

编辑|赵哲位 供稿|赵哲位 审核|加慧

上一篇:汇聚海外浙商力量 助力中国纺织“走出去” ——“侨连海宁•侨商论剑”首届纺织品国际贸易合作发展圆桌会顺利举行
下一篇:奋进的力量·70年·70侨(15)丨何军:用身体力行的公益为祖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