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新刊推荐┃浙江人在欧洲开了1万多家餐厅

2020-06-22 14:21:00

新刊推荐┃浙江人在欧洲开了1万多家餐厅

一部分浙江人到欧洲后先是在餐馆打工,然后开一家餐馆、安一个家、立一份事业,勾连着祖国的人脉,拓展着欧洲的人情,尔后,思考着将事业做得更好。

本文首发于《浙商·侨音》第三期

无所谓向往或是憧憬,年轻的时候,他们就来到了德国。

来得早的或来得晚的,都走过了一条差不多的发展道路。一部分浙江人到欧洲后先是在餐馆打工,然后开一家餐馆、安一个家、立一份事业,勾连着祖国的人脉,拓展着欧洲的人情,尔后,思考着将事业做得更好。

来得更早的,他们的孩子慢慢成为德国的主流人群,走入大公司、进入管理层,当律师、当医生,或是从事其他在德国人眼里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也是很多去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的选择。在一个高度发达、成熟的社会里,他们成为了德国人庞杂而又严谨、规则社会里的满天星。

“在德国这样发展很成熟的社会里,创业到马云那样是不可能的,这里和国内不一样,创业的机会不是很多,德国人的第一选择也都不是创业。”德国浙江总商会会长郑旭涵说。

浙江人在欧洲开了1万多家餐馆

海外浙江人以旅居欧洲为主,到欧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外出的浙江人当中又以青田人居多。但是在德华人到底有多少,一般没有确切的统计。按照郑旭涵的说法,德国官方曾做过一次统计,具体数字大约是15万人,但郑旭涵直觉不准确,“我估计有25万人左右,其中浙江人最多,占比30-40%。”郑旭涵说,“在浙江人当中,又以青田人最多,其次是温州文成人、瑞安人。”

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在德国的浙江人算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浙江人选择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定居。这其中,谋生最大的一个途径就是开餐馆。德国青田同乡会会长赖成敏说:“浙江人在欧洲大概开了1万多家餐馆,到处都是。所以,中餐在欧洲非常普遍,也深受当地欧洲人的欢迎。”

也因如此,无论是郑旭涵还是赖成敏,到德国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在餐馆打工。“或许开一家餐馆在国内是一件小事,但在德国并不那么容易。”赖成敏说,“我算是来得早的,开餐馆的时候,很多华人都羡慕我们青田人,为什么呢?因为当地有很多青田人,大家能够凑钱开餐馆。”

一方面,华人在餐饮业有基础,从事的人多,摸索的经验也很足;另一方面,从事餐饮也是一种创业,自己当老板,这也是浙江人愿意开餐馆的原因。赖成敏认为,真的不要小看开餐馆,因为在德国,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并不便宜,开一家餐馆的成本在五六十万欧元左右,华人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所以,那些其他省份过来的中国人羡慕我们,因为我们抱团,一说要开餐馆,很多人就会凑钱给你。”

定位现在的身份,不高也不低

郑旭涵到德国的时候是1995年,他形容自己来到德国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因为家人来得早,就把他也带过来。更因为在那时,对于出国这件事也是心生向往。“当时出国,可以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991年电影《大撒把》中的对白,形象地描绘了上世纪80年代人们心目中的出国梦。1985年,国家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一场史无前例的出国热潮席卷全国,第二年自费留学的人数就突破了10万人。而对于浙江人来说,出国同样是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到德国,也同样是草根创业。

“我记得小时候,姨妈从国外回来,会带剪刀、电器等一些物件,当时国内物资紧缺,我们就很羡慕。亲戚朋友从国外寄来照片,和自己家乡相差真得很大。我到德国,第一感觉是德国很干净,什么事情都井然有序。”郑旭涵说,早些时候出国是带有优越感的,但后来慢慢就有了不同的感受。

赖成敏认为,这样的变化也很正常,因为国内的发展非常迅猛。德国社会发展很成熟,近30年来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他认为,如果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德国反而是落后了。

郑旭涵认为,现在德国浙商定位自己的身份既不要高也不要低,“相比于国内,肯定没有特别的优势,但我们在德国有自己的生活,融入当地的节奏,同样也有很多的机遇。”

转型升级的机会与挑战

老一辈的浙江人以餐饮业为突破口,为在德国甚至在欧洲的浙商打开了创业的天地。而后随着中国和欧洲的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德国浙商在慢慢把商业版图扩展到新的领地。

2000年后,郑旭涵开始慢慢把目光瞄向了国际贸易,将国内的产品引入到德国,发散到欧洲。同样,因为婚姻跟随丈夫从比利时来到德国的陈梅梅,也在2004年左右从国内批发配饰等小商品,在德国打开了市场。

加入WTO,中国融入到世界的市场循环中。走在市场经济前列的浙江人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小商品输向全世界。德国浙商也在时代的趋势里,找到了自己商业的新坐标。

“德国浙商其实和国内是连为一体的,我们也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机会越来越多,德国浙商现在的关键是怎么去选择发展机遇?”郑旭涵认为,在国外的浙商都面临事业的新选择,即如何处理国内和所在地的发展机遇问题,“是选择回国内投资发展,还是深入所在地,扩展欧洲市场,事业的重心怎么处理,这是个挑战。”

新刊推荐┃浙江人在欧洲开了1万多家餐厅

编辑|汪菁璐 供稿 胡俊翔 审核丨加慧 谢庆

上一篇:林东:父亲教会我失败是一种财富
下一篇:海外侨胞抗疫说⑲朱茂奏:这场疫情,我们肯定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