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新刊推荐┃溯源德国浙江青田人

2020-06-28 09:36:00

新刊推荐┃溯源德国浙江青田人

谁也说不清青田人是否骨子里就有往外闯的基因,但沿袭传统,一代又一代的青田人走出国门,走到世界各地,安营扎寨,开始草根创业。

在欧洲有这样一个段子,只要你懂青田话,走到哪里都不怕。就像国内到哪都有温州人一样,走到世界各地哪都有青田人。

谁也说不清青田人是否骨子里就有往外闯的基因,但沿袭传统,一代又一代的青田人走出国门,走到世界各地,安营扎寨,开始草根创业。

艰难出走史

著名记者邹韬奋在游记中记录了1933年他在巴黎的见闻:“据熟悉青田人到欧‘掌故’的朋友提起,最初约在前清光绪末年,有青田人某甲因穷苦不堪,忽异想天开,带着一担青田所仅有的特产青田石,由温州海口而漂流至上海,想赚到几个钱以维持生活,结果很不得意,不知怎的竟得由上海飘流到欧洲来,便在初到的埠头上的道路旁,把所带青田石雕成的形形色色的东西排列出来。欧洲人看见这些从未看见过的东西,有的也被唤起了好奇心,问他多少价钱,某甲对外国话当然是一窍不通,只举出几个手指来示意,这就含混得厉害了!有时举出两个手指头来,他也许是索价两毛钱,而“阿木林”的外国人也许就给他两块钱。这样一来,他不久便发了小财。这个消息渐渐地传到他的本乡,说贫无立锥之地的某某,居然到海外发了洋财,于是陆陆续续冒险出洋的渐多,不到十年,竟布满了欧洲!最多的时候有三四万人……”

一战期间,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于是在中国大量招募劳工,青田人踊跃响应。据1922年法国战争部统计,在法国雇佣的36941名华工中,31409人来自华北,4024人来自南方。其中,有2000多人来自青田。

季羡林在他的欧洲日记中专门记录了二战时期在德国的青田人:我在这里又想到了哥廷根城以外的那一些中国人,不是留学生,而是一些小商贩,统称之为“青田商人”。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他们是浙江青田人。

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所出养不活这里的人,人们被迫外出逃荒,背上一袋青田石雕刻的东西,沿途叫卖。有的竟横穿中国大陆,经过中亚,走到西亚,然后转入欧洲。行程数万里,历经无数国家。

要知道,青田老乡走这一条路,不知要吃多少苦头,经多少磨难。我们实在说不出,也想象不到。有的走海路,为了节省船费,让商人把自己锁在货箱里,再买通点关节。在大海中航行时,夜里偷偷打开,送点水和干粮,解解大小便,然后再锁起来……

一代又一代

季羡林在德国帮助青田人打过官司,用他的文字记录在德国青田人的悲苦与豁达,但对于像他这样的旁观人,亦难免觉得可悲可怜。最后他写道:我听了,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这一批青田商人背井离乡,在异域奔波,不知道有多少危险,有多少困难,辛辛苦苦弄点钱寄回家去。不少人客死异乡,即使幸存下来,也是十年八年甚至几十年回不了家。他们基本上都不识字,我没有办法同他们交流感情。看他们木然又欣然的情景,我只想流泪……

读来多有戚戚然焉,同是中国人,却是不一样的境遇,很难想象,如此贫苦、没落、遭人嫌弃,为什么青田人依然能够抬起胸膛去往异国他乡?或许像那句歌词说的: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他们在追寻什么?不过,季羡林同样在日记里也写道:这样辛辛苦苦,积攒下一点儿钱,想方设法,带回青田老家,这些人誓死不忘故国。

德国青田同乡会会长赖成敏说,老一辈青田人出门就带三把刀:菜刀、剃刀和刻石刀,青田石雕享誉世界。1853年,青田石雕在南美路易斯的国际赛会上首次参加国际展出并获奖;随后,许多青田石雕作品被选送参加多场国际展会。如1896年欧洲万国博览会、1899年巴黎博览会、1905年世界万物博览会及1915年太平洋万物博览会等,在后两次博览会中分别获特别奖和银奖。很多青田人出国背着的就是一袋石头。

但青田人真正在欧洲安居乐业,最开始涉猎的还是餐饮行业,尤其是在北欧地区,慢慢的,新一代移民或是二代华人都在思索新的机遇和行业机会。“最早的二代华人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慢慢关注中德经贸交流的机会,很多汽车品牌比如宝马、奔驰的中国区代理高层领导是在德国的二代青田人,他们是最早意识到将德国品牌引回国内的群体,也由此成为新一代青田人的佼佼者。”赖成敏说。

但很多青田人依然固守在德国的餐饮本业上,毕竟在一个国家定居,首先需要的是安居乐业。

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代又一代青田人在德国慢慢延伸和持续,老一辈青田人就像大树慢慢扎根,新一代青田人仿佛大树上的繁枝茂叶,遮出一片天地。而后,更小的孩子在成长,他们更融入德国、更懂得知识、更有自我的追求。但不变的是,他们不会忘记自己是青田人,敢想、敢闯、不忘本。

新刊推荐┃溯源德国浙江青田人

编辑|汪菁璐 供稿 胡俊翔 审核丨加慧 谢庆

上一篇:海外侨胞抗疫说⑳季增斌:疫情下,侨胞们团结得像一家人!
下一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