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新刊推荐  廖宗林:以侨为“桥”助力文化出海

2021-04-13 14:40:0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浙江省侨联“十代会”胜利召开的开端之年。

“十四五”开局之年,海外侨胞要怎么干?全球各地的浙籍侨胞又有何所悟和行动规划,且看《浙商·侨音》第7期特别策划《“十四五”开局,开创未来侨力量》,来听一听海外侨胞的所感所悟!

新刊推荐  廖宗林:以侨为“桥”助力文化出海

对海外侨胞而言,中华文化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维持着异乡与故土的交融互通。

本文首发于《浙商·侨音》第七期,由《浙商·侨音》记者张鲁楠撰写

全文约 1210 字,细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你或许不理解在海外的侨胞们会怎样渴望知道祖国的近况,渴望和家乡间的沟通,渴望一个说话的平台,甚至只是渴望能看到中文。”从1981年闯荡意大利到日后深耕文化事业,廖宗林的名字紧紧地和“文化”二字联系在了一起。

在他看来,对海外侨胞而言,中华文化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维持着异乡与故土的交融互通。正如浙江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形成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文化浙江新格局。“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侨胞一定大有作为。”廖宗林说。

做中意文化传播使者

1981年漂洋过海到亚平宁半岛的廖宗林,从在餐馆打工,到自己开餐馆,白手起家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其中他开在罗马的“玉泉”大酒楼更是无人不晓,颇有特色的中式茶肴,使得当地人常常光顾,就连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也常是座上客。就在自己餐饮、贸易事业做的如日中天的时候,廖宗林却选择了“改行”。

1996年,廖宗林在意大利创办了第一张中文报纸《欧华时报》,谈及转战文化产业的初衷,廖宗林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让海外华侨了解祖国、了解家乡,让欧洲人了解温州发生的变化。如今这张温州味很浓的报纸,已经成为欧洲第二大中文报。

2014年,《欧华时报》与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更名为《欧华联合时报》,这次合作被誉为海外华文媒体与侨乡主流媒体合作的典范。《欧华联合时报》的头版总是洋溢着醒目的中国红,在廖宗林看来,这是在传递着中国情、中国精神、中国责任。去年海外疫情之下,《欧华联合时报》为战“疫”加油,一篇篇报道、一张张照片记录了这场跨越欧亚大陆的爱心接力。“我们一直在努力书写着中国故事、世界故事,作为海外华文媒体我们的功能与角色不可或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

“十四五”期间文化出海正当时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带着自信,正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廖宗林一直认为,海外侨胞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创造者、承载者、传播者、践行者。走出国门的侨胞们,不仅在住在国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积极担当起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的重要使者。廖宗林介绍说,作为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典型案例。《欧华联合时报》已连续三年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对于浙江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廖宗林也有自己的理解。“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打造先进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建设‘文化云’平台,抢占数字文化产业制高点。另一方面也要促进科技与文化进一步融合,推动文化符号产业化发展,寻找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加快建设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廖宗林觉得这其中海外侨胞有太多事情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知道,一旦把华侨华人积极性调动起来,会形成更宏大、更具规模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扬局面。这就叫走进去、渗进去、融进去,其中的桥梁就是海外侨胞们。”山海虽广,行远而梦同。廖宗林说自己的“十四五”开局之年,已经蓄势待发。

上一篇:侨音频道 Xi calls for boosting rural vitalization
下一篇:“终于盼来了!”中国“春苗行动”让海外同胞暖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