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任游商海 博爱美名——记松阳籍侨领、塞尔维亚南方商业协会会长郭晓先生

2009-06-25 16:04:02

任游商海 博爱美名

——记松阳籍侨领、塞尔维亚南方商业协会会长郭晓先生

松阳县侨联 傅长俞

任游商海  博爱美名——记松阳籍侨领、塞尔维亚南方商业协会会长郭晓先生

  在人们眼中的郭晓,“阳光”、“帅气”,笑声爽朗,在一群老侨领当中,显得格外年轻,很难让人把这样年轻的他和一大串头衔联系起来 :他担任塞尔维亚南方商业协会会长、塞尔维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塞中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塞尔维亚尼什贸易中心董事长、塞尔维亚尼什中国城名誉董事长、马其顿郭氏进出口公司董事长、塞尔维亚郭氏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阿联酋大自然进出口公司董事长、旅欧中国松阳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兼组织部长、中国侨商会特约理事、浙江省松阳县侨联名誉副主席等职务。

  他,曾是华侨在塞尔维亚赶集的“第一个年轻人”,此后带动了一群年轻人加入赶集队伍;他,是在塞尔维亚开零售店的“中国第一人”,一年半时间在塞尔维亚的各大城市开了16家店,掀起了中国人在塞尔维亚“开店热”;他,创建了“新世纪中国商城”,让“中国商城品牌”深入人心;他,还是最年轻的华商会会长,在当地华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南方有事找郭晓……

远志高翔赴塞国

  松阳籍侨领郭晓先生,年轻时就有一股闯劲。他读大学时,学习设计专业。毕业后,却放弃优越的工作,下海经营标准件、茶馆、服装等生意。那时的他,就凭一副聪明的脑袋,把生意做的甚是红火,初显出他的经商才能。

  1999年11月,郭晓带着年轻人的梦想和理想,来到塞尔维亚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帮着父亲和两个兄弟料理家里的生意。在家人的庇护下,郭晓基本上不用做什么事情,三个月过去了什么都没学到,连一句外语也没学会。郭晓对这样清闲的生活感到恐惧。他说:“如果继续呆在家人身边,我永远也不会进步,我要一个人出去闯一创。”决心已定,郭晓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了莱斯科瓦茨市(LESKOVAC)。

  那一年,他才23岁,每天坐着公交车四处找店面。由于资金不足,他找了一家在小巷里面只有5个平方大的店面,一个月后,塞尔维亚第一家由中国人开的零售店开张了。小店开张后生意并不好,平均一天只300 — 500元人民币的营业额,只够勉强维持租金,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郭晓创业的信心。他把生意不好归咎于他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经验。为了锻炼自己,积累资金,了解当地市场,他开始“尝试赶集”。

  当时赶集的基本上是一些中年人,在一群中年人当中,年轻的他显得很特别。每天早上5点出发,前往不同的城市。5、6袋货物加起来有100多公斤,堆起来比他人还要高。有时候一车货拉过去却发现没有位置了;有时候弄错了赶集的地点,只好将货物原车拉回来……。零下25度的冬天,穿了5、6件毛衣站在风中叫卖;40度的夏天,站在太阳下一晒就是一整天。家人看着“自找苦吃”的郭晓,叹息说:“这孩子就是赶集的料,不是赚大钱的料。”郭晓并没有做任何解释,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赶集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各个城市的经济状况、购买能力、货物需求,积累“做生意的资本”,而这也正成为他日后创业成功的基础。

  半年之后,郭晓不赶集了,在莱斯科瓦茨市开了他的第二家店。经过赶集的磨练,他非常了解这个城市的需求,因此在货物的选择上也变的得心应手。第二家店一开张便火了,一天的营业额是第一家商店的十倍。接下来平均一个月,郭晓就开一家新店,周边的十几个城镇,凡是他赶集走过的地方都有他的店,一年多就开了16家,最大的店600平方米,月租金就得4000欧元。这时,郭晓的“阳光进出口贸易公司”响遍塞尔维亚、黑山的各大城市。一位商业奇才即将跃起。

商海搏击藏睿智

在短短的十几个月内开起了16家连锁店,生意异常火爆。可是,几个月后他的营业额开始下滑,而且滑的非常厉害。原来,郭晓连锁店的诞生及生意的红火,一度掀起了开店热潮,其他中国人纷纷开始效仿。商店也由原本的每个城市仅此一家,到后来的每个城市3家、5家、30家……,原本1000欧元的房租快速上涨到2000、3000元……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并且有很多想开店的中国人苦于找不到店面。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郭晓脑海中萌生了,郭晓想:为什么要让老外赚这些房租呢?为什么不建一个商城租给中国人呢?中国货这么火,为什么我们不把规模做大,创建“中国品牌”呢?

  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郭晓,再一次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毅然做出决定:把商店转让出去,创建中国商城,让还在摆地摊的华人到商城来经营批发零售,不再受风吹日晒之苦。几番苦寻,郭晓看中了莱斯科瓦茨市中心一个废置的商场。5000多平方的场地,里面的电梯、柜台、水电都已经瘫痪。郭晓对这个商场进行装修改装,搞了100个柜台,5个月后,塞尔维亚首家由中国人经营的商城——“新世纪中国商城”正式对外招商了,这开创了我们中国人在塞尔维亚办商城的先例。

  要让一件新鲜事得到大家的认可,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本不是件易事,并且当时正是“非典”盛行的时期。商城刚开几个月,生意很冷淡,当地人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他们走上街头游行抵制,向商城扔砖头等。但郭晓没有气馁,还是到处发传单,到处找关系,向当地残疾人捐款,向当时的科索沃捐献物资。不断的捐助,得到了当地人及当地政府等机构的认可。几个月后,“非典”也过去了,商场的生意开始好转,人气开始积聚,当地人也深知,去中国商城买东西既方便也便宜。“新世纪商城”这枝新芽,在经历风雨的洗礼后成长的更好、更快了。郭晓的心也渐渐舒畅起来,入驻商城的商户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塞尔维亚,这个由郭晓创建的新世纪中国商城,有“南方的70号商城”之称(在南斯拉夫,标志性的70号商城有5、6百家商店)。2003年9月,在各商户的支持下,成立了“塞尔维亚南方商业协会”,众望所归,郭晓担任首任会长。

  2007年11月的一天,出租方突然找到郭晓,提出要郭晓及全体中国商户在两天内搬离这里。两天时间,简直太残酷了!但按规定,郭晓和所有的商户都必须离开。前两天还红红火火的商城顷刻间就变成了一座空城。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极大地影响了郭晓。一方面,他自责自己的大意,另一方面,生意红火一直志得意满的他也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不稳定感。但郭晓未被眼前的困难所折服。调整思路后,郭晓就离开了莱斯科瓦茨。

  他扬帆启航于另外一个城市 —— 尼什,重整旗鼓,一下又租了两处上万平米的旧厂房做商城。不管是资金投入还是商城的面积,动静都比上一次要大得多。痛定思痛,郭晓开始留意当地的报纸、媒体的信息,每天都会先让翻译给他念念报纸,同时还在筹备一个中塞经济合作协会,想与当地的企业建立长久友好的关系。其实对于在塞尔维亚做生意,郭晓一直有相当大的信心。

  2008年初,尼什贸易中心在郭晓的精心策划下成立了,它位于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 —— 尼什市中心,是座现代花园式的中国华人商城。这里环境优越,交通方便,这座商城是郭晓在塞尔维亚创建的第三座商城,继尼什新世纪商城后的几个月内,为了实现他自己的商业文化目标而打造成立的。郭晓说:“虽然新世纪中国城因拆迁关闭,但我还在努力。我要努力打造文化、经济、贸易为一体的中国华人自己的商城。”

  从此,翻开了郭晓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也充分显示了他作为商业巨子的魄力。短短几年,他就在塞尔维亚南方城市开了5家商城,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吸纳人员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华人、华商在塞尔维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变了当地上千华人、华侨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为华人、华侨在塞尔维亚的创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之路,为当地华商树立了榜样。他劳苦功高,几年耕耘花果荣。在成功与鲜花的掌声中,人们认识了郭晓,这位塞尔维亚商业界的华人骄子。

大爱无边谱礼赞

  这些年来,郭晓一直不忘对祖国、对家乡、对侨胞、对所在国的奉献。2002年,郭晓带领华商向塞尔维亚困难地区捐献几万欧元的物资;2004年以来,多次以商会的名义对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医院、平民、残疾儿童、幼儿园、学校等单位进行定期捐助;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郭晓紧急动员塞尔维亚华商协会、塞尔维亚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侨胞们一道为灾区捐款88680欧元;2006年以来,为松阳县的新农村建设和侨联事业的发展捐赠资金数万元人民币;此外,他还经常为困难华商捐资、捐物,帮助无力回国的中国人买机票、捐赠款物等,此类动人事迹不胜枚举。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同一时间,郭晓自己出资在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 —— 尼什市同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典礼。到场参加典礼的有当地市政府市长、议长、体育部长、警察局代表、移民局代表、塞尔维亚各界人士和华商代表约500人之多。那点燃火炬,火炬传递,庆祝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为中国加油!”、“为北京加油!”的场面甚是动人。

  郭晓最关心的事情还是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他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凡是有关两岸统一的事情,他都积极组织和参与。他说“我们海外侨胞最大的希望,就是盼望能早日看到海峡两岸统一的那一天”。

  作为商会会长,同时身兼数种侨团体要职的这位年轻的侨领,帮助人已经不仅仅是他的天性使然,而是成了他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要是有关侨民利益的事情,他都视为份内事,尽心尽责,毫不懈怠。曾经有段时间,当地华商的货物经常失窃,而当警察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成为困扰当地华商的一个老难题。郭晓得知后,开始为此事四处奔走,三番五次与中国驻塞大使馆和当地政府官员沟通。在他的执着和坚持下,此事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切实地保护了侨民的利益。为了新华侨的居留问题,他自己出钱雇用了几个长期翻译,专门用来帮助语言不通的新华侨免费办理居留等手续,因为他知道在国外,如果没有居留就好比没有了眼睛;他还亲自给新华侨传授一些创业的经验与心得,让他们少走弯路。

  郭晓已记不清他有多少次对有困难的人出手相助过。他简单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他的质朴无华:“其实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对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对于所取得的成绩,这只是刚刚开始,财富源自社会也必将要回报社会”。

  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尽一切所能服务社会”的信念。随着中塞两国经贸往来的不断增加,两国企业家都希望能有一个可以为他们提供信息,并能帮助他们分析市场、寻找商机的专门渠道。为此,郭晓甘当“桥梁”,在中国驻塞大使馆、塞政府、塞商业协会和两国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于2008年成立了塞中文化交流协会,郭晓亲任中方会长,还专门向塞尔维亚推广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为两国的农业技术交流等贡献出一份力量。

  我们坚信,这位年轻的侨领,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上一篇:暑假,把孩子送到特教家——浙南侨情调研报告(一)
下一篇:杭州桐庐县侨联以“五个抓”解矛盾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