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侨亮乡村 一场相见恨晚的“双向奔赴”

2024-04-12 17:07:00

一场场相见恨晚的“双向奔赴”,汇聚起促进“两进两回”、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针对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乡村青年人才短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临安区侨联立足“党政所需、侨界所盼、侨联所能”,精准实施了“侨亮乡村”计划。经过三年一以贯之的努力,取得“创富、带富、助富”的实际效果,把最美乡愁转化为最强动力,持续书写着乡村共富路上的“侨”文章。

汇侨智,共谋“相见恨晚·致富茶”

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临安区侨联在浙江省侨联支持下,成立了在杭 12 所高校 42 名专家组成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临安工作站,为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参与临安乡村振兴牵线搭桥,促成8名海归专家与8个村开展结对,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分别在昌化镇、太阳镇、龙岗镇建立三个共富基地,为结对镇村提供智力、信息、技术等支撑。

以龙岗镇相见村为例,相见村拥有500亩高品质的高山有机茶园,由于该村地理位置偏僻、缺乏年轻人,加之茶叶成熟较晚、价格卖不高,从而陷入“茶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局面。以培育乡村侨舍、新侨美宿为基础,在市、区两级政协领导重视关心下,相关部门、技术专家与村民代表开展调研协商,相见村及周边村落抱团,打造了“相见恨晚茶”区域品牌,让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售卖茶青获取收益,实现了从“空心村”到“共富村”的美丽蜕变。

侨亮乡村 一场相见恨晚的“双向奔赴”

在龙岗镇相见村举行“‘相见恨晚茶’品牌建设”专题协商活动

聚侨力,架起“相见恨晚·服务桥”

在临安,有着青山湖科技城“海创驿站”和琴山蓝湾“侨海家园”等深受新侨喜爱的侨胞之家,有着便民贴心的“1+5+N”的侨界志愿服务网络,“侨”的工作暖人心扉。

为了打好“新侨牌”,高质量服务侨界创新创业,临安区侨联创建了新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开展服务侨企、关爱留学生专项行动,推进为侨服务“最多跑一次”;设立了“侨亮乡村”示范点和乡创客工作室补助资金和专项工作经费,开展政策培训、创业分享、法律咨询等活动。为了让侨胞们在这里“侨”见温情、“侨”见幸福,临安区侨联构建了“1+5+N”的侨界志愿服务网络,每年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志愿活动,慰问侨界高层次人才和空巢困难侨眷,推动解决子女就学、拆迁安置纠纷等,努力为侨界群众营造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创业安心的良好环境。

引侨资,激活“相见恨晚·新动能”

留学生回乡创业,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临安区侨联探索出一套“政府引导,侨界助力,市场运营”的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推出“我和临安有个约会”侨亮乡村共富产品,将30个“侨亮乡村”示范点及6条精品研学线路串点成线绘制成“海创地图”,推出覆盖18个镇街的灵丰“共富卡”,4家乡村侨舍和云彩农业推出的“四季禧礼”助农销售大礼包成为网红畅销品。

侨亮乡村 一场相见恨晚的“双向奔赴”

临安·义乌“侨助工坊”来料加工对接洽谈会

浙江是新侨大省,侨胞们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资源和力量。在侨资引进方面,临安区侨联注册成立了全省侨联系统首个“侨界公益基金会”(360基金),实施侨界助力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明实践三大行动,开展侨企、侨银、基金、专家、侨团五大结对;促成了14家侨企与9个村结对,成立1000万元的海创共富基金投资浙西天路沿线农文旅产业;大力推进“侨助工坊”建设,联合中国来料加工联盟协会和义乌来料加工联合会开展经纪人培训和订单洽谈活动,帮助临安中西部乡镇55人获得“ 来料加工从业资格证”,签订来料加工意向订单1.7亿元。

侨亮乡村 一场相见恨晚的“双向奔赴”

一杯“相见恨晚茶”温润乡心,一座“侨助工坊”激活新动能,一支“侨资侨智侨力”助阵共富路。“侨亮乡村”计划推行以来,从建设运营民宿到打造村落景区,从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到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从引领青年回乡创业到激发村民乡土文化自信,“侨亮乡村”系列已成为临安共富道路上的独特风景。据统计,三年来临安已吸引100余名海归留学生加入双向奔赴计划,带动320余名大学生、新乡贤回乡创业。侨界助力乡村振兴回归资金累计投入超10亿元,提供“共富岗位”500余个,每年带动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

临安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临安区侨联提着“侨”的明灯,携手乡亲化解乡村发展难题;以“侨心向党”的赤子之心,积淀侨资侨智侨力,滋养乡村振兴根脉,“侨”助共富,他们行在路上。

来源:杭州政协、浙江省侨联

上一篇:“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召开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