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怀念朱镜宙爷爷的辛亥历程

2011-06-15 14:42:43

怀念朱镜宙爷爷的辛亥历程

朱有发

  怀念朱镜宙爷爷的辛亥历程朱镜宙(1890—1985),字铎民,又称雁荡老人,浙江乐清瑶岙村人,章炳麟三女婿。辛亥革命爆发时,在杭州组织学生军响应革命,曾任过杭州、温州、上海、北京、新加坡等地多家革命报主编、总编,力张言论宣传激励国民投身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呼吁华侨筹建中华会馆,团结于中华民国之下,后随同孙中山到广州护法,担任军政府参议,随侍北伐战争掌管军需,历任过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南洋特派员,甘肃省、陕西省财政厅长和川康税区税务局长等职。因有感于政局动荡和社会腐败,后赴南华山归皈佛门,随侍近代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1949年,随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寓居寺院,潜心研究佛法弘扬佛教文化,1985年病逝于台湾省立台中医院,享年96岁。

  朱镜宙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活跃人物之一,先后加入了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和近代革命文化团体“南社”。

  清明时节悼故人。每年清明,我都怀着一种特别的情愫来到我的爷爷朱镜宙墓地,拜祭爷爷。爷爷朱镜宙,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更是一位受人敬重的人。半个多世纪来,在我的家乡方圆上百里的地方,常有人到墓地看他,常有人传说着他的感人故事。爷爷朱镜宙,我从未见过他的容貌,受过他的亲身教导。我对爷爷的印象,最初最深是缘于儿时知事起他的胞弟,也就是我的祖父朱迪民,常常讲述自己哥哥的故事。前年台湾的三姐特为我带来爷爷的十多本遗著《咏莪堂》全集,我从他的回忆录《梦痕记》中读懂了他的人生,他留给我们子孙后人最大的财富,就是——立志成才、百折不挠,追随革命、忠于理想,报效祖国、淡泊名利的宝贵精神。如他在回忆录《序言》中所言,做个“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值此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将爷爷朱镜宙在辛亥时期亲历革命的一段往事与大家分享,愿在连接海峡两岸同胞及全世界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中尽绵帛之力。

  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朱镜宙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体弱多病,6岁入私塾启蒙,13岁入当地文昌书院攻读经史,16岁应童子试未中,转入瑶岙村铸英小学插班。两年后,他考入乐清劝学所所长曹志舟创设的师范讲习所,成为朱鹏(味温)先生门生(与南怀瑾、林佛性、柯逢春、陈诚、洪式闾、伍叔傥等均称为其“十大”高徒),后以学业成绩第一名毕业,任铸英小学教员。

  1910年,21岁的朱镜宙立志成才,自筹得17元,留2元给父亲,只身携15元盘缠踏上征途,日步行120里翻五岭至台州太平,坐船去海门转宁波经上海,再乘火车到杭州,以朱衣德之名考入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学堂。在学堂时,朱镜宙受教于我国早期法学名家、浙江立宪运动发起组织人之一阮性存、王家襄、陈敬第等教员的门下,成绩名列前茅。同时受到章炳麟、蔡元培、吴敬恒三人执笔的《苏报》和朱执信、胡汉民执笔的《民报》等言论宣传革命理论、民主主义思想的日夜熏陶,朱镜宙深感时局维艰,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势在必行。

  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辛亥八月十九),武昌首义一夜枪声,结束了满清二百六十八年统治中国的局面。是日下午,杭州城风声甚紧,朱镜宙就读的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学堂当局,为安全起见决定停课,发给学生每位三元,动员各自设法暂避。家住杭嘉湖及绍兴一带的学生,相继离校回乡,朱镜宙则投宿杭州北郊半山老乡叶天华理发店暂住。夜半,朱镜宙忽被短铳①“贡!贡!贡!”响声惊醒,继闻男女哭叫声一片,此起彼伏。当得知杭州城已被民军所占据,杭州府太爷出逃的消息,朱镜宙顿时被这种喜讯所兴奋不已,再也不能入睡,只好坐等天亮后,立即匆匆从艮山门返回学校。一路上行人稀少,商店住户大门紧闭,而且不见一个士兵,朱镜宙不觉大惊,心想,“这,那里像经过一次大变动的样儿?中国费了数十年训练新军,到了今天才知道工夫不是白费。”

  此时,一直从事反清活动、身为中国同盟会会员的钮永建正在上海组织学生军,参加北伐,决定“上海先动,苏杭应之”。已显露出强大的个人组织才能和号召力的朱镜宙得知消息后,在杭州联络同学继起响应,并亲自执笔撰写宣言,送《全浙公报》公开发表。由于宣言文采飞扬,鼓动性极大,一星期间学生报名者竟达千余人,这完全出乎朱镜宙的始料之外。无疑住的吃的,并非靠几位年轻的同学所能解决,而且人数多了,管理方面万一出些岔子,责任谁也担当不起,考虑到这些,朱镜宙就偕同同学三人晋谒浙江都督汤寿潜,请其派员点收,汤都督当面允其照办。朱镜宙也在师范讲习所时代的体操教员周作民介绍下,加入南星桥八十二标②从军,并任第三队司书,兼任上海《中华日报》杭州通信员。同年,一心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朱镜宙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怀念朱镜宙爷爷的辛亥历程

  1912年3月,巡警学堂归并入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朱镜宙退伍复学。不久,杭州《自由报》筹备出版,租城隍山麓民房为馆址。朱镜宙考虑到《自由报》是自由党浙江支部所主办,自由党总裁由国父孙中山兼任,与国民党可称同一娘胎,于是愉快接受聘请,负责编辑本外埠新闻。总主笔由王伯常负责,王漱岩编辑文艺。然而,印刷机器在制造厂里,迟迟不能到位,并且毫无消息,报馆同人纷纷辞职。这时,居住在杭州清泰门直街自由旅馆的小开③,要办《民铎报》,邀请朱镜宙和王朗月替他筹备,结果报纸未编印就胎死腹中。这种半途而废的作为,并没有让朱镜宙失去信心,革命理想和信念反而更加坚定,正如朱镜宙自己所说的,“这两次经历,给了我自己一种新生命的启示与鼓励。”于是,一心想办成革命报馆的朱镜宙,对王朗月说:“我们自己干吧!”就一起向法政学校许壬校长告贷了三百五十元,终算办成了报馆。然而,报纸出版不及两个月,王朗月突然变节,卖身投靠袁世凯的爪牙。朱镜宙对王的做法义愤填膺,就骤然离开报馆,自组《天钟报》。此后,朱镜宙开始了八年的革命报人生涯。

  《天钟报》经费无固定来源,全依赖几位热心人士私人捐助,在运行过程中自然难免重重困难。这事,后来被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知道了,特派遣都督府顾问兼私人秘书王漱岩和其妻舅第一届众议员张树屏来访报馆。张树屏与朱镜宙素昧平生,王漱岩与朱镜宙在《自由报》工作时曾同住过两个月,自然相当熟识,于是,王漱岩直接了当地对朱镜宙说:“都督知道你的报馆维持很困难,想替你买一套印刷机器,这样,除印刷自己的报纸外,还可兼做一些生意,报馆就可以永久维持下去了。所以特命我们二人来看你,不知你的意见如何?”朱镜宙觉得自己当时真有些受宠若惊,私底下又思忖,“这难道不是收买的阴谋吗?我曾反对王朗月于前,怎可自己重蹈于后。”待主意既定,就对他们说:“都督的厚意,我很感激!这问题我要好好考虑一下再答复如何?”王漱岩说:“很好!我待你的回音。都督很器重你的才华,要我们代达,有空请常去公馆谈谈,如有见到的地方,都督很愿意接受。”就这样,为了保持报纸的言论自由,朱镜宙婉转地谢绝了都督朱瑞的赠款。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天钟报》与《浙江民报》、《汉民日报》,均以言论偏激,同日遭查封,朱镜宙以先一日去上海幸免。

  1914年6月,朱镜宙从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回乡,在温州与刘金声、李冠夫等创办《天声报》,并任主笔。1915年夏,因鼓吹革命,文字激烈招惹当局,入狱五天,报馆被封。出狱后,朱镜宙即赴上海,与张季鸾、曾通一、康心如、周太炎等联办《民信报》,主持地方新闻与时评,在于右任以民立图书公司为革命掩护下,联合叶楚伧、邵力子的《民国日报》,谷钟秀、张镕西的《中华新报》,徐朗西的《民意报》,相继出刊,共同反袁倒袁。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民信报》停刊,朱镜宙应邀聘任北京《民苏报》主编。1917年8月,闻知孙中山护法广州,朱镜宙随即辞职南下广州,拜见孙中山得到器重,受聘于军政府参议,并深得时任大元帅府秘书长、七年后为其岳父的章炳麟赏识。在广州停留不久,朱镜宙又应新加坡《国民日报》之聘,赴新加坡任总编辑。

怀念朱镜宙爷爷的辛亥历程

  在《国民日报》社论中,朱镜宙呼吁华侨捐弃小我,筹建中华会馆,相互团结于中华民国之下,言论为华侨社会重视,却遭英国政府仇视,以政治手段逼其离开报社。随后,他遍游马来西亚全岛,考察种植业、矿产和华侨教育等实业,收集大量当地经济社会资料,抄录积累各种历史文献,并将华侨教育情形撰文寄送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入编北大校刊发表。1919年秋天,朱镜宙返回故乡温州,以丰富的考察经历与深邃的思考,撰写了一部极有价值的《南洋群岛──英属之部》(后更名为《英属马来半岛》)一书。该书在总论后下分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马来属邦3编,不仅详尽记载了各地区的沿革、气候、人口、政府、财政、物产、交通等情况,而且还以造船业、种植业、华侨从业人口所占比例等角度,着重叙述了华侨对南洋的贡献,包括华侨汉语教育的沿革和发展状况。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之题写书名,章炳麟和黄郛为之作序,浙江省都督卢永祥出资印行。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见书后,曾专门召见朱镜宙垂问南洋华侨情形甚详,并赠其3000元勉其为国努力。

  1920年后的二十多年间,朱镜宙先后历任过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南洋经济特派员、厦门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副行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需处副处长,少将军衔、第二十六军军需处处长、上海市财政局秘书、中央银行国库部副部长、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兼禁烟局长、陕西省财政厅厅长、财政部川康税区税务局长等职。1940年冬,历经几十年繁杂工作,身体状况很不好,经常体弱失眠,久治不能愈的朱镜宙,在一次去重庆长安寺时访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大师付以《金刚经》一部。51岁的朱镜宙读经后深有感悟,伏案流涕,不能自己,加之有感于政局动荡和社会腐败,无意仕途,忧愤之余的朱镜宙不久辞职赴南华山,随侍中国近代著名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归皈佛门,称居士,法名宽镜,法号佛显,穿圆领衣,与众僧同食宿。1949年,朱镜宙随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寓居寺院,天天和经声钟韵相伴,兼任中国佛教会理事,弘扬佛教文化,在佛教界享有极高声望。曾与李子宽、大醒法师等发起成立台湾首家印经处,与李炳南、朱斐、于凌波等创办佛教菩提医院,与屈映光、赵恒惕、钟伯夷等发起修订《中华大藏经》。

  1985年10月25日,朱镜宙病逝于台湾省立台中医院,享年96岁。台湾领导人蒋经国、严家凎等为之悼念,薛岳、萧铮、李炳南、倪文亚、陈立夫、胡颂平、马星野等人士担任朱镜宙先生治丧委员会成员。2002年8月,遵照朱镜宙生前愿望,将其骨灰从台湾归葬故里瑶岙墓中。

  我国儒释哲一代宗师马一浮先生在《送朱铎民如南华礼虚云长老》诗中道:“我闻普贤古真人,一一毛孔皆出云。一云普现无边身,无言何用持赠君!”这是对爷爷朱镜宙一生从世俗到脱俗的最好写照。(作者系乐清市侨联秘书长)

  注释:

  ①“短铳”,指旧社会一种迎神赛会用的短筒火枪。

  ②“标”、“队”,均为军队的建制的称谓,标等同于现在的团,队等同于连。

  ③“小开”,旧称资本家的儿子,即小老板。

  参考文献及资料:

  1、《梦痕记》(朱镜宙著,中华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再版)

  2、《英属马来半岛》(朱镜宙著,中华民国六十七年六月四版)

  3、《传记文学》第四十八卷,第六期,《朱镜宙的一生》(于凌波,中华民国七十五年四月)

  4、《少年中国学会与南洋》(秦贤次著,中华民国六十六年五月)

  5、《乐清县志》(中华书局出版,2000年6月)

  6、《温州市志》(中华书局出版,1998年1月)

  7、《记五四运动前后北京若干团体》(范体仁,人民网,2009年4月)

上一篇:丹麦侨领叶利宗撰文:以纪念百年辛亥为契机 努力促进和平统一大业
下一篇:留学生五大心理压力 多重因素影响致内心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