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关于涵养新生代华侨华人“根亲”意识的调研报告

2011-08-30 19:01:36

关于涵养新生代华侨华人“根亲”意识的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培养我区新生代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根亲”意识,促进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的实施,确保我区侨务工作可持续发展,温州瓯海区政协港澳台侨委联合区外侨办、区侨联,于4月至7月开展了以涵养新生代华侨华人“根亲”意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调研活动。此次调研在区政协副主席黄松柳的带领下,深入丽岙、仙岩、茶山和南白象等新生代华侨华人较多镇街,邀请各镇街村居干部、侨联干部、涉侨教育工作者、侨属侨眷及海外新生代华侨华人近百人参与座谈讨论,又开展了对50多人次的个别访谈,广泛听取民声,收集民意。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与成效

  所谓新生代华侨华人,一是指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的后裔,二是指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多种渠道出国出境定居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新移民和新侨民。据2010年底侨情数据显示,我区现有华侨华人60611人,分布在世界5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下的新生代华侨华人占总数的90%以上,他们大多定居在欧洲大陆,尤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德国为主要侨居国。随着老一代华侨华人年龄的增长和事业的接班交替,新生代华侨华人迅速崛起。在海外侨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区积极开展以观光探亲、寻根谒祖、联谊交流、回乡投资、学术探讨等为主要内容的“根亲”意识涵养工作,深挖侨力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侨务工作的领域和空间。

  1、以乡情为纽带,强化归属感。对侨工作重点在海外,因此区外侨办、区侨联坚持以亲情、乡情为纽带,以地缘、血缘为基础,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海外联络联谊工作。一是主动“走出去”与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和重要人士建立联系。近年来,区领导每次出访都会见所在国的侨领和华侨华人代表,大大增强了海外华侨华人对瓯海的亲近感。二是“请进来”开展联谊恳亲活动。多次接待海外寻根谒祖访乡团,组织开展 “桑梓情、故乡行”恳亲联谊活动,邀请海外学成人员回乡参与学术交流、世博观摩,推荐新生代华侨华人杰出代表出席世界温州人大会和地方“两会”,担任侨乡经济发展顾问等等,维系他们对温州、对瓯海的亲情乡情,增强对故土的归属感。

  2、以文化为纽带,强化认同感。把中华文化、瓯越文化的宣传、推介和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侨”活动中,促进了新生代华侨华人与祖国的文化交流,加深了他们对祖(籍)国和故乡的感情。通过开设华文教育基地、举办“寻根之旅”夏令营、留守儿童快乐营等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祖国和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侨界儿童对中华文化的兴趣。2005-2011年,共组织了6期770人次的暑期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开展了3期260人次的侨界留守儿童快乐营活动。以喜迎建党90周年为契机,在全区侨界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全面展示我区经济建设成果,增强新生代华侨的民族自豪感,达到凝聚侨心,共建和谐的目的。

  3、以友情为纽带,强化责任感。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拓宽新生代华侨建设祖国、投身公益的渠道,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社会责任感。2009年底,我区丽岙街道成立全国首个基层海外青年联合会;2010年底,我区又成功组建瓯海区侨界青年联谊会;2011年我区成立了丽岙街道海外青年慈善基金,并有32名新生代华侨华人代表加入温州市侨联青年联合会。区外侨办、区侨联以海内外联谊为突破口,联合团区委开展了“内外互动、青年先行”走进政情民意中间站“五四”特别节目,进一步密切了与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联系沟通。

  除此以外,着力创新工作载体,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各类海外社团为桥梁,大力做好我区招商引资政策的推介工作,吸引新生代华侨华人回流投资。先后引入意大利大厦、香港大厦、马加斯石材等进驻瓯海新城商务区,进一步加强了我区与华侨华人在事业上的联谊与交流。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新生代华侨自身因素给涵养“根亲”意识带来挑战

  和老一辈华侨华人相比,新生代华侨华人从小在海外长大,已逐步融入侨居国的主流社会。他们对祖国认知不多,对祖(籍)国的感情也远不如老一辈华侨深厚,逐渐由老一代华侨的“回家”、“回国”演变为“到中国”、“去中国”。国外出生成长的新生代华人的文化认识受侨居国影响较大,大多对中文不感兴趣,认为汉字难读,一字多音多义,生活中更加愿意使用侨居国语言进行交流,回乡接受华文教育只是顺应父辈的强烈要求。已成年的新生代华侨华人则更加务实,在投资兴业方面,对经济效益的考虑远甚于本乡本土的概念。据调查了解,我区新生代华侨华人在广东、重庆等地的投资已远远超过回温州本土的投资,侨乡的亲缘关系优势正逐步被利益考量机制所冲淡。

  2、政策支持不够给涵养“根亲”意识造成难度

  一是恢复国内身份耗时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华侨要求恢复户口回乡创业、置业,但国内身份恢复至少需要4个月的时间,影响了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工作生活,挫伤了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创业的热情。二是相关手续办理难度大。由于过去户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出现户口本与身份证音同字不同、出生日期使用不同历法登记等问题,给侨胞侨眷在办理子女公证、补发护照等方面带来极大不便。三是房产政策限制多。我区新生代华侨华人大多在故乡拥有祖屋,危房拆建及正常遗产继承等都需要华侨华人回国办理房产更名手续。但目前我国房产政策规定,农村集体性质的农房不能直接过户给非本村居民,这一政策将许多华侨华人排除在外,损害了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华文教育机构规模小。近几年华侨子女回乡学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而我区目前只有一个正式的华文教育机构,即任岩松寻根之旅夏令营,但受政策所限,规模小,容纳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新生代华侨华人学习中国文化的强烈需求。

  3、侨务机构力量不足限制了“根亲”意识涵养的开展

  一是侨务机构人员不够。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侨务资源的社会化、多样化发展,按照传统方法开展侨务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当前我区外侨办与区侨联合署办公的人员编制仅7个,其中2人退居二线,余下5人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更好的开展对侨工作。二是政府对侨务工作经费投入不够。目前,区政府对全区基层侨联的办公投入仅10万元,日常办公经费严重不足,个别镇街侨联组织办公条件简陋,有的基层侨联甚至要依靠群众筹资维持日常工作。三是部分镇街对基层侨联工作重视不够。虽然我区基层侨联组织覆盖面较广,但调查了解,除少数几个镇街侨联及村居侨联在运行外,大部分的镇村两级侨联经费不足、人员匮乏,又得不到镇街的有效支持,组织的触角未能很好地深入新侨、侨界“两新”人员中去,使侨联的纽带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四是基层侨联作用发挥不够。基层侨联因为是群众组织,相关人员往往不受政府调配,组织相对松散,对“新侨”的工作缺乏扎实的行动和创新的载体,不能很好的挖掘新的侨务资源。

  三、涵养新生代华侨华人“根亲”意识的意见建议

  1、加大宣传,增强新生代华侨华人对祖国的向心力

  要继续发挥《今日瓯海》、《温州日报》、《欧华时报》、《世界温州人》等报纸杂志及“温州侨网”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公布温州、瓯海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本地公益事业的开展情况。建议创办“瓯海侨网”,介绍我区现代化建设成就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点宣传我区新生代华侨华人在外创业的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收集侨情信息及对家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开展网上为侨服务工作。同时通过政府组团访问、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加强民间学术交流、各类宣传制品邮递海外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让更多新生代华侨华人形成关注祖国,关注家乡的向心力。

  2、多措并举,增强祖国对新生代华侨华人的吸引力

  一是凝聚侨心,切实帮助新生代华侨华人解决困难。出台政策,方便华侨华人办理房产继承,登记子女国内身份等业务;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解决好户籍被注销华侨华人恢复国内户籍的问题,针对华侨华人较多的镇街实施更加宽松的户口恢复政策。二是发挥侨力,积极鼓励新生代华侨华人返乡创业。充分挖掘和发挥华侨华人新生代在资金、智力方面的优势,吸引侨资要从单纯吸引资金向引进技术、人才延伸,做到“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树立哪里有利侨商发展就引荐到哪里去的新理念,让华侨华人的投资有所收益,实现祖国家乡与华侨华人的经贸往来从单赢向多赢的转变。建议建立以新生代华侨华人为主体的经营实业,鼓励并带动海外新生代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回流。三是提炼侨魂,着重加强新生代华侨华人故乡建设。做好我区知名侨领故居、祖墓、宗祠等保护工作,努力留存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寻根认祖的标记;尽早启动仙丽侨乡文化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以农房集聚改造和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契机,推进侨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要加紧瓯海侨乡百年创业史的资料收集,加快瓯海华侨历史陈列馆建设,着力形成富有特色的侨乡文化内涵。

  3、开展联谊,增强新生代华侨华人与祖国的凝聚力

  一是要继续发挥老一代华侨华人的传帮带作用。保持与海外社团和老一代华侨华人的经常性联系,通过老侨领、老华侨的影响力感染华侨华人新生代,加强与华裔新生代、新社团的沟通联络。二是要借助平台,促进互动交流。继续借助海外青年联合(联谊)会等平台,充分利用瓯海区中秋茶话会、基层侨联迎春茶话会、清明祭祖活动等契机,多与华侨华人新生代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所思所想;进一步激发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参政议政的热情,吸收更多的优秀人士担任区政协海外特邀委员,发挥“政情外传、侨声内达”的作用。三是要创新载体,扩大联谊范围。充分利用华裔青少年暑期回国探亲的时机,以镇街及基层侨联组织为基础,开展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亲近故乡”主题活动,拉近华裔青少年对祖国家乡的感情距离;邀请一批在科技研发、金融经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新生代华侨华人精英回国回校交流讲学、举办学术研讨会,聘请担任专家顾问等,积极为瓯海的地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发挥参谋、智囊的作用。

  4、传承文化,增强祖国对新生代华侨华人的感召力

  一要切实做好归国华侨子女的就学就读工作。加大对归国华侨子女就学压力大的学校支持力度,如丽岙、仙岩等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回国就学人员多的实际情况,可尝试建立国际班,配备专职教师按照专业课程进行有针对性授课。二要着重做好华文教育基地工作。通过开设汉语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等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内容的课程,辅以参观、寻根和交流活动,使其学习和了解祖(籍)国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培养他们的乡根情怀;加大对华文教育基地的投入力度及支持力度,扩大教育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华文教育,使华文教育基地成为新生代华侨子女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渠道。三要尝试建立我区中小学与海外华文学校友好关系。通过建立与海外学校、海外中文培训机构的联系,增进友好交流与合作,为海外社团开展华文教育提供支持与帮助。

  5、整合资源,形成新时期侨务工作的良好合力

  一要着力形成多部门、多机构的工作合力。制定全区性的加强新生代华侨华人工作的具体意见或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区、镇街和村居三级侨务机构以及各涉侨工作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商会、侨联、妇联、青联等群团组织及海外联谊会等社团组织的交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协作与沟通。二要不断提高侨务工作能力。根据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新要求,建议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合理加大财力支持,有效保障各级侨务机构日常工作高效运转;着力加强侨务干部队伍建设,及时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侨务工作人员,善于沟通、长于交流,不断推动侨务工作上新台阶。三要大力加强与高校合作。通过与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华侨华人研究所及相关科研机构的联系,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新生代华侨华人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探讨工作方法和发展策略。(温州瓯海区侨联 沈忠武 洪婵娟)

上一篇:海外华裔“空巢老人”盼活出自我
下一篇:谈宋庆龄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