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国企混改,能否“混”出一片天?

2015-12-17 16:25:32

国企混改,能否“混”出一片天?

文/徐王婴

  有报道说,国家关于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终于靴子落地,但叫了许久的混改,进展却有些缓慢。混改,为何犹抱琵琶半遮面?笔者不敢妄议全国性的混改问题,仅从浙江的混改实践谈点管窥之见。

  混改,国企与民企“共生共荣”的需要

  过去十年,浙江国有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只占全国国有企业数的1.81%,却实现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净资产、净利润、总营收三项指标在全国位列第三、第四和第七的成绩。可以说,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浙江的混改实践。比如世界500强的物产集团,就是10年前即已启动混合所有制的试水者。有数字显示:到2013年底,1935户浙江省属国企各级企业中,各类混合制企业户数占比72.4%。

  究其因,笔者以为,浙商文化的“地气”熏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国有企业。换句话说,在与民营企业的竞争发展中,浙江国企激活了内部经营机制,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减轻了国有企业的负担,使政府有更多的财力去扶持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从而使浙江国企在转型升级中比民营企业拥有更多的优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则认为,在浙江,国企民企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在浙江这片森林中有好多参天大树,因此形成了相对比较好的生存环境。浙江是最有条件做混合所有制的地方。”史晋川说。

  为何叫好不叫座?

  混合所有制,对民营资本来说最大的诱惑或许是打破了民营经济的“玻璃门”。比如中石化引进社会及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曾引得多少民营企业“魂牵梦萦”。然而当许多国有企业信心满满向民企抛出“绣球”的时候,却发现往往叫好不叫座。这又是为什么?

  面对国企抛出的“橄榄枝”,仍有许多民企够不着。前年在杭州召开的“国企民企对接会”上,近50家省属国有企业推出了投资额达3244亿元的拟合作项目129个,204家来自海内外的民营企业参加了会议,但真正能够介入国企项目的可谓凤毛麟角。令民企“望而却步”的,除了大多数项目民企不能控股等机制性原因之外,“够不着”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只是“小混混”,民企“犯不着”。即使民企拿出几个亿甚至十多亿,也只是没有话语权的小股东,谁跟你“混”?

  宗庆后在去年两会前的“答记者问”中曾有声明:“不控股不会参与国企改制”。在国企与民企的合作中,最大的分歧也许就是控制权问题。不独宗庆后有此顾虑,当年郭广昌终止与杭钢的合作大概也缘于此。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国企的诉求是:“混改”之后,国企还是绝对控股,民企只进驻财务。如此,民企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人事任免等就很难有话语权,就算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控股的国企也可用“一票否决”来把民企排除在决策之外。此外,还有一个令民企“望而却步”的原因是:国企抛出的多数项目是“不赚钱的巨无霸”,民企出了钱没有话语权,而且还不赚钱;再者就是上下产业链条仍然受制于国企的项目。

  资产证券化:你情我愿一起“混”

  衡量混合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混合有没有给国企经营机制带来变化,如改变国有一股独大、解决国企管理层激励机制等难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资产证券化无疑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混改”,就是一家用资产证券化来“捆绑”国企与民企的案例,只不过这是一个国企让出了控股权的混改案例。

  董事长仇建平去年曾经对媒体介绍说,这家民企4年前控股了国企杭叉股份,持股后者52%的股份。4年下来,杭叉股份利润翻了200%,销售额翻了100%。

  有消息说,十年来浙江累计已对10家省属企业进行了合并重组。目前,省属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达10家,全省各市、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有22家,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根据浙江省国资委的战略规划:到2017年,浙江将力争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达到75%左右,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5%左右。相信国有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将催生出更多国企与民企“共生共荣”的经典案例。

  分类改革:不仅你来跟我“混”,我也主动跟你“混”

  据悉,浙江国企改革的方向已然明确。除了坚定不移发展混合所有制,还将根据国企性质进行分类改革,对公共服务类、功能类、竞争类三类国企,在股权结构、产业布局、考核方式上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突出市场化导向,尤其在关键的用人、激励约束机制上有所突破。另外,在国资监管体制上,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如此,“混改”中是否可以对竞争类国企持股不设下限?换句话说,混改中,国企也可以让度控制权,乐当战略投资者。

  浙商创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越孟曾介绍,作为一家创投公司,浙商创投公司基金层面早在2009年就与省内国企混合,并且是由浙商创投控股并主导,虽然在“混合”中,国企并不控股,却获得了丰硕的回报。

  又悉:由浙江省综合资产经营公司改组而来的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改组才刚完成的几个月内即迅速出击,主动寻求市场合作,与腾讯、复星、东方资产等公司混合设立“浙江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这家融合了“互联网+”与金融创新两大概念的平台性新公司的组建,作为牵头方的浙江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仅占20%的股份,剩下的股份,腾讯、复星、东方资产及高管团队各占20%,改革尺度不可谓不大。

  但是,假如不是让出了控股权,不是给管理层预留了股份,不是与腾讯、复星这种最具创新活力的民企“混合”,国企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决策机制能跟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吗?因而,在笔者看来,国企要进入新兴战略产业,“混改”是一条不错的通衢捷径。

  提到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就不能不说浙江省国资委关于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战略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期间对国企改革进行深刻论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 标准,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第一次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

  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改组或建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则成了国企改革的一道风景。这将是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一条途径,也将为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提供组织保障和平台支持。

  例如,改组浙江省综合资产经营公司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承担国有资产运营处置、国有股权管理、国有资本投融资等职能。组建高速公路、铁路、海洋经济、水利等基础设施政府投融资平台,建立完善投资决策、融资还贷和政府补助等相关制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约定回报、“项目+资源”综合开发等发展模式都将成为这种战略思路下的有益尝试。

  无独有偶,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8月28日在舟山举行,省长李强、常务副省长袁家军共同为浙江省海港集团揭牌。

  有媒体透露,作为省级海洋资源开发建设投融资平台,集团将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打造全球一流的海洋港口投资运营集团。而笔者联想到的是,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我们的民企真的可以跟着国企“混”,无论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还是产业链配套的方式,或者是资产证券化的途径。

  一句话:这是一个整合的时代,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作者系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钱江侨音》审读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重读奥登《中国士兵》
下一篇:留学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