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世界名镇:乌镇

2017-06-19 16:45:29

世界名镇:乌镇

文/陈学文

  乌镇被选定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为什么会选择乌镇?这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我们对千年江南古镇乌镇进行考量后就会明白。

世界名镇: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临太湖沿京杭大运河,离苏杭均为80公里,处于历史上江南中心苏杭的中轴线上,交通发达,风景秀丽,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古镇兼名镇,有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乌镇历史上称乌青镇,分属二府(嘉兴、湖州)二县(桐乡、乌程)管辖,以市河车溪为界,西称乌墩、乌镇,归湖州乌程县;东称青墩、青镇,归嘉兴桐乡县,这是少有的双子并列型的江南古镇。直至1950年为了便于管理,将二镇并为一镇,统称乌镇,划归桐乡县管辖。春秋时为吴越边界,“吴戍安备越,名乌成”;秦时属会稽郡。唐咸通年(860—874)始有乌镇之名。宋代设鉴镇官,管火禁兼酒税。元代遭兵焚破坏殆尽。至明成弘年(1465—1505),“年谷屡登,居民殷富,锐于兴作……民居则鳞次栉比。”“商贾四集,财赋所出,甲于一郡。”虽为一镇,其规模已超过嘉湖二府城(嘉湖府城为12里,西乌青镇18里)。嘉靖年间,施儒(广东按察使司副使)和沈应龙、董份、茅坤、李乐等不断上书请求设县治。交通四通八达,工商业繁荣。“白工之属,无所不备。”“乌青当水陆之会,巨丽甲他镇市,市达广袤十八里……六通四辟……显然为南浙之门户。”

  乌镇东西3.75公里,南北3.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由市河分隔成十字形商业区和居民区。市河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镇,支流有30余支。万历时有7坊58巷,至清末有38坊96巷。桥梁沿河而筑,著名的有明正德十年(1515)建28级的通济桥(棚桥),现存是同治六年(1867)重建的。还有与之成直角的明正德十三年(1518)改建的26级单孔石环洞桥仁济桥。在桥边看另一桥,一个桥洞好像套着另一个桥洞,成为一个特有景观——桥里桥。

  乌镇周边土地肥沃,“环邑皆平田沃壤”,适宜种植稻谷或桑麻棉等经济作物,明中叶以来,镇人善于整合资源,改变生产方式 ,培田为地种植桑麻棉,挖河塘养鱼,形成桑基鱼塘经济模式,配合着从吕宋等国输入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的场景,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布局有了演进,从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中叶“湖广熟,天下足”的格局形成。长江中上游多种稻谷,下游太湖流域多植桑棉,口粮不足的可以从湖广等地贩入,将有限土地调整为治地植桑棉,为丝织棉纺业发展提供原料。因为治地植桑养蚕远比种稻谷收入多,“地收桑豆,每四倍于田。”蚕桑“其生计所资,视田几过之。”“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矣。”明清时,乌青镇就成为江南最大桑市,各地蚕户涌向该镇购叶饲蚕,“叶市甚盛,约有十万担出口,均由下乡蚕户来此采购。”“叶行上市,通宵达旦,采叶船封满河港,叶行营业顺利骤可利市三倍。”于是“近镇妇女俱以织为业,京庄建庄各省收布庄。”乌青镇成为丝织业专业市镇,所产大环锦,“以头蚕茧造成,洁白如雪,如弓形,甚筋韧,他处所不及,故远方争宝之。”“湖地之锦,以出乌镇者为上,匀薄如纸,莹净如玉。”

  明清的乌青镇还是江南商贾聚集的工商业巨镇。“ 百货骈集” , “ 吴绫蜀锦店装垛, 羌桃闽枝铺堆屯”;“山收海贩来远船,四方客旅云屯集”。徽商闽广商竞来贸易,而“乌镇之人,往楚豫间贸易。”

  乌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科第盈镇。自“宋南渡士大夫多卜居其地。”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501—531)随师沈约(441—513)寓学于此。据说,萧统出生时右手紧握拳头不放,皇帝下诏招贤——掰手释拳者遂聘为太子之师。沈约闻诏而至,握其手即释拳,便成其师。沈约父沈璞之墓在乌镇善静寺旁,沈约经常要去扫墓并卜居较长时间,梁武帝怕耽误太子学业,遂在乌镇建书馆供太子读书。太子学业很有长进,邀集一批学者编纂了著名的《昭明文选》。镇上还有宋名士陈与义与二友读书论道的简斋读书阁(今已无迹)。现镇上建有木雕陈列馆、民俗馆等,参观者络绎不绝。

  乌镇还是佛道二教的圣地, 环境幽静, 宜于修身养性。有建于梁天鉴( 5 0 2 — 5 1 9 ) 的密印寺、石佛寺、普静寺等。道教的修真观建于宋咸平元年(998),为江南三大观之一(苏州玄妙观、濮院翔云观),还有宋代奉真道院、明代元凝观,今二院已圮。宋景定年(1260—1265)建观音庵、宋熙宁年(1068—1077)建圆义庵、宋代乌将军庙、索靖明王庙等遗迹。

  乌镇还是读书藏书的好地方。著名藏书家、明代徽人鲍廷博(1728—1814)从杭择寓于乌镇杨树湾,建“知不足斋”藏书楼,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设“四库全书馆”,向民间征集藏书,鲍氏独献600余种宋元版珍本书,为全国捐献之首,翌年得赐《古今图书集成》一套,其后代将此书献藏于杭州文澜阁。鲍廷博学识丰湛,编纂了《知不足斋丛书》26集,后由子孙绩成计30集,207种,781卷,为我国著名典籍。

  乌镇名人辈出,有莫光朝、沈平、陈观、王济、施儒、李乐、赵桓、徐震亨、张园真、陆以湉、严辰、劳乃宣、卢学溥、沈泽民、严独鹤、孔另镜、汤国梨(章太炎夫人)、王会悟等。茅盾(沈雁冰)出生于乌镇观前街17号,他是中共建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就任中国首任文化部部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主席。一生为革命创作了著名作品《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等,有1200万文字存世,享誉世界。茅盾对故乡情有独钟,在《可爱的故乡》(刊于《浙江日报》1980年5月25日)中写道:“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过我的乡思。”1985年落成的茅盾故居占地444.25平方米,其中展品有254帧照片和267件实物,展示了茅盾革命的一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镇风景秀丽,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名镇,保留了许多纪念性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吸引了国内外的观光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常春坊西有全廷训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题建的“六朝遗胜”石坊。在石坊近旁还有一棵1200树龄的唐代银杏,树高21米,周长5.3米,荫地500平方米。此树原为纪念唐代乌赞将军,树上悬着“大树属将军”字牌。乌赞战殁后镇人为纪念他建墓于镇。修真观戏台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同治四年(1865)重建,面积204平方米,金碧辉煌,为文化活动场所。

  乌镇文化蕴涵丰富深厚,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和特有民俗,引人注目,如姑嫂饼。据说百余年前,方姓“天顺糕饼店”生产小酥饼很受顾客喜爱,店主为了保护独家经营专利,从不外传制作方法,并恪守传子不传女的密约。为此,女儿觉得不公平,一次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放了一把盐在甜酥饼料中,嫂子制作出的酥饼甜中带点咸味更加脍炙人口,生意愈来愈好,由此就取名为“姑嫂饼”。乌镇还有一个有趣风俗,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忙着悬灯猜谜,但有一批妇女携手结伴游桥,来回要走十座不同的桥,逢桥点烛插香,随手携带瓦制药罐,逢桥丢药罐,以图吉祥不惹病,大抵是竞走锻炼身体的意思。

  乌镇有许多美景,是旅游的好去处。自宋代以来有八景,明代宣德年(1426—1435)有光明莲庄(普静寺)、二塔凌云(寿圣塔、白莲塔)、芙蓉(日浦、车溪组关、上智鼋潭、昭明书馆、绿野遗庄)、双溪浸月(车溪、澜溪)等。

  如此美丽富饶的江南千年古镇自2014年起,已召开过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并成为永久会址,同杭州在G20峰会后携手迈入世界名城和世界名镇行列。乌镇为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风景区,于2003年获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于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预备名单。乌镇千年再展辉煌,更以矫健、美丽的步伐跃居世界名镇。(作者系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教授,日本大阪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钱江侨音》审读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故事之缙云仙都黄帝祠宇
下一篇:谁懂天空写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