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谁懂天空写的诗

2017-06-19 16:49:16

谁懂天空写的诗

文/朱 平

  仰望苍穹,云卷云舒,我一直以为,云是天空写的诗。

  无论是云海彩霞的绮丽多姿,还是残云断雨的凄冷悲凉,瞬息万变的云,用它无数个偶然的幻化,成就了无数精美的诗篇。那些诗篇,也教会我们糅合了情感去看云。

  可是,在气象的范畴里,云不过是一种极普通的自然现象。

  曾经看过气象观测场上的各种仪器。百叶箱里的4支温度计是用来测量干、湿温度的,日照仪是用来测量每天的日照时间,雨量筒是用来测降雨量,自动风速仪是用来测风速和风向,而地温表分为深层、浅层和地表三种……

  气温、湿度、降水、风速、能见度……在每天短短几十个字的天气预报背后,是大量枯燥无味的数据。而对于记录这些数据的气象观测员而言,是每天24次规定动作的重复,是一年365天日复日一样的流程。

  虽然大部分气象数据已经实现自动采集,但仍需要气象观测员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与自动采集的数据进行核对,以确保没有异常或者漏传。而对于云、能见度以及天气现象,则完全依赖于观测员的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

  他们抬头望天的时候,云只是云,只有数量和类别;风只是风,只有方向和大小。遇到打雷下雨,别人都往屋里跑,他们却要往外冲。而越是“老天爷的脸色”不一般,越是需要第一时间的数据。他们是陪伴日月星辰最多的人,是看风云雷电最多的人。他们阅尽气象万千,却从来无关风月。

  我们都知道气象的重要性,它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我们从来不知道,每一次气象数据的采集需要如此辛苦的付出,每一次天气预报的制作需要如此复杂的过程。

  对于气象工作者而言,严谨与枯燥是他们的工作状态,紧张与敏感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星月为伴、风雨同行,看着繁华,守着寂寞,才练就了观云识天那样的专业素养。那些天空写的诗,其实是天空的语言,写着天空的表情。而他们,就是天空的翻译员,记录着天空的状态,诠释着天空的情绪,也感受着整个城市的温度。

  每一年的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集中反映了当下人类关注的与气象有关的问题。无论是“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还是“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或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今年的主题“观云识天”无疑与我们的距离更近,也更能激发兴趣。

  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写的就是看云识天气。文中有一句话至今仍记得很清楚,“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当时就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好,一个词“轻盈”,一个字“站”,把云写得那么美,那么生动,而这样的云则预示着好天气。

  那时候我们常常对着课文去看云。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就成了卷积云,也表示是好天气。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一朵朵分开的积云代表好天气,一片片连在一起的积云就会有暴雨。笼罩在低空灰暗的云,如果一直不动,一般会下雨……还有云上的光彩,如果卷层云上有晕,天气就会变坏。高积云边缘的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反之,天气可能转为阴雨。清晨或傍晚红色的云彩叫霞,朝霞在西,表明将下雨;晚霞在东,表示晴朗。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抬头望天,天空藏着无穷的奥秘。而观云的乐趣,为我们打开了科学认知气象的大门,气象的生命力在于全民参与。那些天空写的诗,原来,我们都可以读懂。(作者单位:柯桥区侨联)

上一篇:世界名镇:乌镇
下一篇: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