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浙南海外华商经济转型的思考——浙南侨情调研报告(三)

2009-10-12 14:03:48

夏凤珍

  内容提要: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了浙南海外华商经济。由于这支队伍的构成及他们的经济、职业特征具有独特性,因此,他们遭遇的难题,既有世界华商经济的共性,更显出个性。抓住机会,化危为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应该是他们的终极之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浙南海外华商经济、创新与转型

  浙南海外华商多为新华商(改革开放后出国),欧洲是他们重点移居地,约占新华商的80%。其次是美洲,占15%。他们高度集中于欧美的分布特征,还形成为一种地区优势,以“民间外交”的形式对我国的外交工作起了一定的配合与补充作用。也正是这种区域分布特征,使他们在当前这场源于美国、裹挟欧洲、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深受伤害。因此,研究他们遭遇的难题,探讨其原因,总结对策,既为其渡危解难作参考,同时具有经济意义、政治与外交意义。

  一、浙南海外华商面临的难题

  当前这场危机是浙南海外华商直面的第一次危机大考,生活于海外的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庞大压力。

  (一)、经济困难。浙南海外华商基本属于经济移民,实现个人致富是第一移民动机。危机对他们的经济造成三大直接影响:1、资产严重缩水。由于欧洲房地产价格严重下跌,成交量极度萎缩,同时,美元升值,“欧洲地区华商企业资产减少约200亿美元”。 这应该包含以欧洲为主要侨居地的浙南华商资产的缩水量。

  2、传统行业举步维艰。浙南海外华商中大部分人以传统的中餐、制衣、皮革等业为生,中餐业尤为突出。2008年,据来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的一些华商反映,在欧洲的浙南华商餐馆生意普遍下滑达30%至50%,有许多餐馆惨淡经营,入不敷出,濒临倒闭。

  3、批发零售等业寒流阵阵。危机导致购买力下降,批发业下游一些客户出现关门、歇业、转行,并呈扩大之势,因此,从事批发零售的浙南华商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如欧洲最大的中国商品批发中心——巴黎欧贝维利耶市,约600家华人进出口批发行,经营者大部分是浙南华商,因欧元大幅贬值使他们近20%的利润化为乌有。美国的礼品业生意降幅50%(美国纽约温州同乡会会长廖自力)。非洲喀麦隆华侨华人工商总会副会长、“中国商城”董事长吴建海说:他的商城里,2008年,有一半多商户亏本。

  (二)、侨居地生存环境恶化。1、失业率高企,就业不易。据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对经济形势最敏感的业务活动的商业部门的调查显示:2008年,法国“全年减少了14.11万个岗位(-0.9%)。”这种降幅必须回溯到1993年才有。欧洲雇主组织BusinessEurope主席塞利耶预测:危机可能使“欧洲出现450万人失业”, 覆巢之下无完卵,在欧美的浙南华商就业环境骤变,那些还没有获得身份的华商更是雪上加霜,有人连一张回故国的机票钱都没有。

  2、华社恶性事件多发。欧美国家有健全而完善的法制,却无法阻止在危机中社会治安的迅速恶化,一些不法侨民将犯罪之手伸向同族人,明抢暗夺,伤人性命,期行霸货。犯罪分子由原来的单枪匹马个别现象演变为团伙化、专业化。大量的暴力事件导致华人社区陷入惊恐与不安之中。

  3、本土保护主义抬头。在危机背景下,欧美国家纷纷收缩移民政策。它们驻中国的使领馆,严格审查华商申请的家庭团聚、工作签证。对已在境内的无身份者,加强排查与遣返力度,严格监督雇主用工情况。意大利政府把普拉托市(浙南华商在意的重要侨居地之一)作为十大重点治理城市之一,首先向该市增兵,加强对华人的检查。

  此外,危机还造成华商沉重的心理压力、婚姻的困惑、侨乡移民计划的修订,也影响他们对祖籍国的捐赠与投资计划,进而影响国内地方经济及相关产业。

  二、浙南海外华商面临难题的原因

  金融危机无可避免地影响着浙南海外华商,接下来他们该怎么办? 欲求未来之路,首先应该寻找原因。造成浙南海外华商当前的困难,除了可以归咎于大背景金融危机,是否还应该从自身去分析成因?

  (一)、浙南海外华商的构成及职业特点。大部分浙南海外华商是新移民,农民、手工业者为主要成员,发财致富实现“美国梦”、“欧洲梦”为目标。他们中大部分人学历低,直至新世纪来临,移民的文化程度才有所提高。以青田县温溪镇为例:见下表。

浙南海外华商经济转型的思考——浙南侨情调研报告(三)

  根据青田县温溪镇移民工作站提供的数据制作。

  因此,浙南海外华商具有鲜明的“草根”性,决定了他们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侨居国融入主流社会难,参与当地社会分工难,只能从事一些服务性行业。如开餐馆,“它比开办一家工厂要容易得多,不需要很精深的外语及专业知识,也不需要拿出多少投资。” 于是,中餐业成为他们在居住国创业的第一大行业。皮革、制衣业则比餐饮业晚些时候,成为他们第二、第三大支柱产业。虽然有小部分华商在异邦已从传统行业中积累,展拓了外贸等业,甚至开始涉足金融、房地产等业。不过,总体上,它还无法改变浙南海外华商经济呈“行业上高度集中,资金上高度分散”的现状。

  这种特点,多数无关是非,关键是从哪个角度看。在经济繁荣稳定期,他们的餐馆总有食客,他们的产品只要做得出,总有人买,他们能够赢利致富。这不是他们做得比别人好,而是整体经济好,购买力强,人人都能分一杯羹,共一瓢,但是,能赢利不等于获发展。有时反而制约了他们的经济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因此,他们抗击危机的能力显得弱小。

  (二)、中国传统文化、浙南区域性文化的影响。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浙南海外华商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糅合移出地的区域文化精髓,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闯荡于世界各地。这既是他们成功的源泉,也是他们陷入困难的导因。

  1、历史上,浙南因地处沿海,属华夏正统政治中心的边缘,当地人对传统文化思想处于自觉不自觉的认同、愿意不愿意的同化、遵从不遵从的选择中。这使他们少了些繁文缛节和传统框架的束缚,多了些向外发展的开拓性。从南宋始,当地蕴育了“主张事功,不耻言利”,提倡商品经济的永嘉学派。受此商业思想熏陶,浙南海外华商也多注重实利,淡薄意识形态之争,热衷物质利益追求。因此,有人称他们为东方的犹太人。

  2、在流动较少的中国传统社会生活里, 其社会文化设计是以亲缘关系(含族缘、血缘、地缘关系)即中国人常说的“自己人”作为交往中情感、信任的基础,它是浙南华商奔赴海外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移民社会网络。每一位华商又成为一个原点形成新的移民网络。由此织成不断延伸扩展、越积越密、越积越大的滚雪球式出国链。以“自己人”为依托的认同感,使他们在海外聚集居住,“抱团”合作,互相提携,方言是网络内部的通行证,60%的浙南海外华商有家庭背景足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中国文化设计中的‘人’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是包含着与己身相关联的另外一个人, 也就是两人的对应关系”。“没有关系的时候, 中国人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有关系的时候, 中国人就会肝胆相照、共享共担。” “自己人”网络确实是他们在海外发家致富,做大企业的重要路径。因此,他们在海外办企业,家族企业成为最基本单位,并且“通常按照亲属关系——宗族关系——地域关系——种族关系的先后顺序处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 事实上,凡事讲“自己人”,遇事讲人情,极易影响企业选人用人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影响企业组织结构,制约企业走向现代化。在经营模式上,“自己人”扎堆经营,模仿克隆,创新瓶颈化,极容易把一个行业一个产品做滥。浙南华商极强的逐利性,使他们经商中利益短期化,许多人对加盟连锁积极性不强,不重品牌,不认商品统一标准。

  3、中国传统文化轻法制,重人治的特点,农业文明轻契约、规范,重情面的特点,使浙南华商在海外社会责任感不强。忽视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商业经营中偷漏税、违规违法、占道经营等现象常见,经居住国媒介曝光,成为他们生存环境恶化的因素之一。

  4、因时代需要自发凝聚产生的以地缘、血缘为纽带的宗亲同乡会馆,帮助浙南华商在创业中获取资金、劳动力、市场等要素。这从华商生存角度来说是优势,但是,从社会化角度看,制约了行业组织的发展,结果社会化组织欠发达。

  因此,金融危机使浙南海外华商经济很受伤,如果不反思制约他们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 ,解决“该怎么办的问题”依然不会有科学而长久的答案。

  三、浙南海外华商面临难题的解围之策

  不少浙南华商精英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前,都在静心求索。他们认同一个趋势,危机使他们的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经济必须转型,而且谁转得快、转得好,谁就得先机。那么“怎么转”、“转哪里”?从他们当前的业态看,大部分人赖以生存的三大传统主业,虽欲再扩张难度极大,却不意味着会被简单陶汰,“餐馆华人”、“皮革商”、“批发商”的形象还会继续保持。但是,长久之计应该以危机为契机,接轨现代经济文化,向高科技、集约型经济转型。

  (一)、加强自律,加快融入主流社会。浙南海外华商发家靠“自己人”网络,在崇赏理性,强调个性的西方,最终要克服的正是这一点。西方工业社会已形成的个人、组织与社会间的程序,道德标准,信用,守法以及强调社会责任等规范,是浙南海外华商必须熟悉、努力遵守的方向。只有加强自律,融入主流社会,才能永立异邦。否则,他们的困难将永存。

  (二)、树品牌、创新。危机会将那些没有自有品牌,入行时定位错误,缺乏固定客户,经营档次低,只会降价求生存的浙南华商逐出市场。这是非常残酷的现象。同时,那些在市场上历经磨练、沉淀与积累,有资金和有品牌,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先进的商家会笑到最后。欲想成为后者,只有树品牌、创新。创新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形成自有品牌的最优之路,也是在激烈的商战永立船头的必由之路。西班牙浙江同乡会会长戴华东身有感触:做企业,只有坚持走创新之路,坚持讲究质量才有发展。否则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被市场淘汰在所难免。他认为目前在西班牙的华人经济,受冲击比较大的企业(中餐业,外贸,服装工场)都是平时不注重质量,缺少创新意识的企业。相反讲究经营策略力求创新的企业不仅生存下来,而且生意红火。因此,建议做中餐馆的华商,可以顺应世界流行素食健康潮流,选用居住国的有机蔬菜,中西结合创新做法以吸引顾客。

  (三)、依托祖国,做大做强。家,永远是心灵的港湾。依托祖国,有两大优势:1、借助世界华商圈。全球4800万华侨华人已形成独特的华商网络,它具有“穿越政治和非关税壁垒的天然孔道”功能,浙南海外华商如能将自己的资金融入其中,实现资金、信息、业务上的联合,互为犄角支持,去整合住在国一些生产资源聚集地区的众多企业,借经济低谷期获得国际上知名品牌,可能实现自身的嫁接与提升。

  2、向国内拓展市场。这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不少回国投资的浙南华商都屡有收获,获得新发展。为对抗危机,中国政府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将投资4万亿,会创造出无数投资机会,华商不可错失良机。第二,回归祖籍地,内外合力抗危机。这方面,青田县政府已吹响“打造华侨总部经济 抵御金融危机影响”号角,颁布实施了《青田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华侨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产业导向、措施保障等7个方面,做出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性规定。这为浙南华商化解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产业在更高平台上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综之,浙南海外华商需内外兼修,如果转型成功,既解决了渡危机的“短期效应”,同时也获得了长期发展的“契合点”。

  夏凤珍: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中,浙南华侨经济的困境、选择与转型;浙江省教育厅(Y200805135)

  中国新闻社课题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 http://www.usqiaobao.com 2009-02-01

  Editor “企业一家家宣告倒闭 裁员潮不断涌现”[法]《欧洲时报》2009年3月16日

上一篇:丽水松阳籍侨领王存玉先生感言国庆观礼
下一篇:香港龙赛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贞视察镇海龙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