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联合国” 小岛上的“留守儿童”之家

2010-01-12 15:00:01

“联合国” 小岛上的“留守儿童”之家

张 帆

  在温州市区有个 小小的“联合国” 小岛叫七都岛,七都岛四面环水,是个美丽的小岛。在很久以前,七都岛的百姓大多以捕鱼为生。为了摆脱贫困,他们扬帆出海,闯荡江湖,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很精彩。于是,从这里走出的七都岛的第一代的侨民,像种子一样撒在世界各地,他们在异国他乡筚路蓝缕、含辛茹苦地艰苦创业,慢慢地站稳了脚跟。改革开放后出国潮更是滚滚而来,七都岛的青年人踏着父辈的足迹纷纷出洋捞金。现在,七都小岛上的海外人员是常住人口的两倍。

  于是,岛上出现了一些特殊“身份”的孩子,他们出生在国外,一落地就是国外的“公民”,然而,他们的父母正为了生存和事业的发展打拼着,无暇照看幼小的儿女,他们又被父母从各国送回了家乡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和亲戚抚养,于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留守儿童”。这些被送回乡抚养的孩子们就像一只只离队的孤雁,时常听到远在异国他乡父母从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却不见父母的身影。由于长期与父母的分离,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温暖,孤独,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障碍。

  据统计,现在七都岛上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共有1467人,他们大多是父母远在海外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或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托管,或由亲朋好友监护,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安全,就算是对他们父母的最好交代,其次还尽量在物质上给予满足代他们的父母弥补内心的愧疚,至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便一切任其自由发展。至于家庭教育就无从谈起了,隔代教育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这些孩子每天面对着没有文化且年迈的爷爷奶奶辈的长者,都普遍感到心灵的孤单。

  孤单的孩子容易产生性格孤僻、内向等“症状”,这些留守儿童成了异国他乡父母的心事,也成了身为七都乡侨联副主席的周祥微的心事。周祥微是一个企业家,经常要远赴美国欧洲等国家办事,在美国,家乡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时,都会忧心忡忡提起自己的孩子们,在家乡由长辈带养的种种不放心与牵挂。周祥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使留守儿童有个温暖的家,3年前,她萌生了一个梦想,要在双休日为岛上的“留守儿童”办一个温馨的学校,为“留守儿童”建一个温馨的心灵家园,这样,等这些孩子大了,到异国他乡发展的时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会永远有这样一个关于家乡美丽的记忆。

  周祥微有颗年轻的心,有了想法她说干就干她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七都镇侨联主席瞿绍璋,得到了瞿绍璋和常委们的支持。他们便腾出了镇侨联的一个办公室,并联系中、小学老师,挨家挨户地宣传要在岛上为“留守儿童”办一个温馨的“留守之家”。可真的要做好这件事,困难却有很多很多,岛上的许多人对周祥微的举动很不理解。想想也是,她和先生办企业多年,生产绿箭口香糖包装纸,是箭牌公司长期的供应商,业务稳定效益好,两个女儿都在美国,生意也都做得很大,儿子从美国留学回温,现在掌管公司的一切事务,并与她的先生一起将生意扩大到房地产开发领域,三女儿则在上海从事皮尔•卡丹专利产品的销售。按说,子女都事业有成,应该是她享清福的时候了。

  当过13年农村医生的周祥微身上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脾性,群众对她的评价是做事不怕难不怕烦。在周祥微的努力下,“留守儿童”之家办得慢慢有起色了,从刚开始的十几个的“留守儿童”增加到了八十多个,周祥微的信心更足了。但是,学生有了,然而老师上哪儿去找呢?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在鹿城区侨联蔡喜莲的指点下,她想到了向媒体求援。2006年,鹿城区侨联联合《温州日报》,要在七都镇建立“侨乡留守儿童快乐之家”的消息传出后,温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闻讯期待能参与此事。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姚周辉立刻与老师、同学讨论,并积极与鹿城区侨联联系,希望将七都‘侨乡留守儿童快乐之家’作为温大学生的实践基地。鹿城区侨联副主席蔡喜莲欣喜地说“我们很欢迎他们的到来。大学生富有朝气,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刚好与青少年工作对口。”结果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温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30多名同学印制了上百份倡议书,发放到学校宿舍中。“我们和鹿城区侨联沟通过了,今后志愿队的同学将在温大陈怡老师的指导下,每周末轮流到快乐之家中与孩子活动,并运用专业知识与孩子进行专业社会工作帮扶。” 2007年4月15日,鹿城区侨联、七都镇镇政府、侨联一道,联合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筹建了这家“侨乡留守儿童快乐之家”。成立之日,温州市“同舟共济”QQ群的160多位网友,将价值2400多元的文体用品、书籍送到了“快乐之家”。

  “留守儿童快乐之家”一时名闻小岛,周末来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增加很快,原先的教室就显得很拥挤了。周祥微便筹划着干个大事,她想給孩子们盖个三层大房子,到那时,“留守儿童之家”阅览室、活动室、教室、教师的宿舍就全有了。但是,盖房子的钱在哪里呢?于是,她把找钱盖房的这个主意打到了自家女婿的身上。

  周祥微有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做生意,二女婿是美国纽约浙江工商总会会长。2006年在七都镇侨联举办的侨界乡贤聚会上,她的两个女婿向大家说起老丈母娘想在岛上为留守孩子们盖个“留守之家”并带头捐了几十万,大家一听,二话没说,接着不到一小时大家就捐了135万元。这可是大伙儿捐的“爱心钱”呀,瞿绍璋和周祥微,心里甭提多激动,拿到钱后,他们一分一元都计划着用,终于把三层楼给盖成了。

  解决了“硬件”建设,留守儿童的“软件”的开发问题又提到了周祥微的议事日程。我们知道,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出现偏差。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有许多的弊病,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道德行为偏差,打群架及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于是,周祥微不断和陈怡老师商量给孩子们安排更丰富的课程,考虑到这些孩子以后都要出国生活学习的,就特别加强了孩子们的英语学习。

  经过周祥微三年不懈的努力,这个小岛上的“留守儿童快乐之家”,越办越红火,而周祥微则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共同的“妈妈”。现在,每个周末,都可以听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周祥微心里别提多高兴了。80多个“留守”孩子在他们特定的教室里,读书、写书法、吹笛拉琴、讲相声、做手工、唱歌、跳舞,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快乐使孩子们忘了远离父母的孤独。周祥微高兴地说:“现在每到过年,就有不少华侨打电话来向我表示感谢,说他们的孩子以前从来不会主动给他们打越洋电话,但是现在经常会主动打,话也多了,会向父母亲问好”。原来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孩子长期见不到父母产生隔阂。春风化雨,时雨润苗,周祥微的一番苦心终于有了收获。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周祥微带笔者来到“快乐之家”的手工组,只见十多名三到六年级的女生正在制作纸花。她们两个一组、三个一群地凑在一起,分工合作。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对笔着说:“别看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活动,但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互助、分享、集体意识等健康心理,而这些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需要建立的性格因子。”在谈心室,三四名女生正围着“老师”轻声讨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几个人一组交谈或以写信的方式,诉说自己的心事,锻炼他们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同时,打开封闭的心灵,使孤僻的孩子能重现活泼。

  一个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小陈对笔者说:“以前一到周末,只能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也没人陪我说话,有问题也不知道去哪里问。到这里后感觉很有意思,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很多漂亮的手工制作,每次活动我都会准时来。”

  据负责老师陈怡介绍:小雪刚来的时候有些孤僻,不愿意和大家一起活动,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玩,一说话脸就红,这跟她妈妈在国外,孩子长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关,缺乏必要的沟通。志愿者们看到这些问题后,除了谈心外,运用一些心理小游戏,慢慢地帮助她,一年来小雪变化很大。而这样的变化并不仅仅发生在一两个孩子身上。

  现在,七都镇“侨乡留守儿童快乐之家”已成为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专业实践基地,并获2007年度温州市“统战工作创新奖”和统战宣传“精品工程”奖。2008年底,浙江电视台特地来采访“侨乡留守儿童快乐之家”,并制成专题片,春节期间连续在海外频道播放七天,反响很大。得到了中国侨联主席林军的充分肯定。

  美丽的周祥微用自己的努力,为“留守儿童”在家乡建立了一个美丽的“心灵的家园”,她衷心希望这些孩子将来出国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父母、回报家乡、回报国家。

上一篇:走出国谋生之路的前途分析和选择
下一篇:松阳县侨联:“一学二抓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