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华侨华人子女的华文教育现状分析

2008-06-27 10:13:46

华侨华人子女的华文教育现状分析

浙江大学 吴雪萍

  一、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

  海外华文教育通常是指华侨在侨居国、华人在定居国兴办的以传播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为主的教育。从历史的沿革来看,海外华文教育是随着华侨、华人商会在移居地的出现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始于17世纪,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海外华侨华人的艰苦创业和探索,它从早期的私塾、学堂教育,发展到现代较为正规的华文教育,走过了一条艰辛曲折、又有着辉煌前景的道路。

  华文教育的变化和发展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1、受中国外交和侨务政策的影响

  首先,与中国的国籍政策相关。

  其次,与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尤其是对外经贸发展相关。

  2、受所在国政府的华文教育政策影响

  首先,与所在国国内的政治局势相关。

  其次,与所在国的政治制度相关。

  第三,与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相联系。

  第四,与所在国的文化多样性相关。

  3、受华侨华人群体本身的特点和变迁影响

  二、华文教育的现状

  (一)海外华文教育状况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本文将从海外华文学校中的华文教育、华侨华人子女家庭中的华文教育、海外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华文教育、海外媒体中的华文教育等方面来描述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1、海外华文学校中的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学校是开展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部分。华文学校包括全日制的和半日制的以及华文补习班,还有组织学生回国参加的夏令营等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当地学校中开设的华文课程。

  2、海外华侨华人家庭中的华文教育

  家庭中的华文教育也是华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可以从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两个发面来考察。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取决于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与经济条件。

  3、海外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华文教育

  社会组织中的华文教育也是一种广义的华文教育。这些组织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活动中心、文化中心、会堂、剧院社团等形式。

  华人社团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力军。华侨华人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他们通过华人社团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另外一种重要的组织是中华文化中心。这些中华文化中心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文化中心是集教育、交流、咨询、服务、康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社区综合文化机构。因此它们在华文教育方面也发挥着独特作用。文化中心都设有中文学校,规模大小各异。

  4、海外媒体中的华文教育

  社会传媒也是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传媒形式出现的教育属于非正式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在海外办的华文报纸、杂志等传媒是广义华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国内华文教育状况

  随着华侨华人对子女进行华文教育的意识日渐强烈,他们对华文教育有了更多的需求。但由于在家庭中自己无法为子女提供满意的家庭教育,所在国家的华文教育供给不但在数量上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而且质量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子女送回中国接受教育。这大大促进了国内华文教育的发展。因此,国内的华文教育是海外华文教育在国内的延伸。

  1、国内华文教育的历史

  2、国内华文教育的现状与矛盾

  国内华文教育的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父母已经在国外生活多年,或者已经加入所在国国籍,子女出生于国外,送回国接受华文教育的;另一类是父母在国外,子女出生于国内,由其他亲人抚养,在国内接受一般教育,准备到一定年龄出国的“准华侨”。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这两类儿童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第一类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的选择,第二类儿童的问题主要是学习不努力和“隔代教育”的问题。

  三、华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供需矛盾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由浙籍侨领参与创办、以吸纳浙籍侨胞子弟为主的海外中文学校近50所,每所30—500人不等;而像意大利有些近万名浙籍华侨华人聚居的城市,却连一所中文学校也没有,按华裔青少年20%计算;100多万海外侨胞就有20万处于受教育阶段。中文学校数量与华侨华人的需求差距很大。在国内,尽管国内省市侨务部门每年都组织针对华裔青少年的中文学习班,但学校配套设施和办学条件落后,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2、缺乏合格教师

  很多教师都是在当地的中国留学生,为了补贴生活费用而来教中文。他们缺乏系统的教师专业培训,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素养,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技巧。另外也有一些华侨自己临时充当教师,教学水平更是不尽人意。教师专业化程度低以及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华文教育的质量。

  3、缺乏合适教材

  现在国外很多中文学校教学资料短缺,有的使用大陆国侨办编写的华文教材,其余教材来源五花八门,至今没有专门为华侨华裔学生编写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除此之外,图书馆中相关中文书籍也相当缺乏。

  4、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海外的华文学校中,学生层次各不相同。而教学方法和内容却相当单一,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远远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导致了教学上的困难。

  5、缺乏有效的组织与领导

  各地的华文教育虽然由当地侨团参与举办,但整体上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因此,这些华文学校,缺乏规范性和制度性,显得比较松散。

  6、缺乏教育经费

  经费不足问题是华文教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导致以上其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华侨自身。经费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华侨们不善于与当地政府沟通,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支持。

  四、加强华文教育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的对策

  首先,要提高对华文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这些第二、三代乃至第四、五代海外华人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更是未来传播中华文化,推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间力量。

  其次,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对国内的华文教育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使之规范化和系统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华侨子女回国就读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视同当地居民子女办理入学手续;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和华侨在国内的子女报考国家举办的非义务教育的学校,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给予照顾。”

  再次,要使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华文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如编写教材、培养和选拔教师、开办华文学校,都不是个人力所能及的,这就需要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统筹协调的机制。

  最后,要提供经费上的支持。在加大政府对华文教育投入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如成立华文教育基金会,向海内外募集捐资,依靠民间力量办学。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拓宽华文教育的筹资渠道。

  (二)微观层面的对策

  首先,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认真做好华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教育部门要将海外华文教育列入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力量认真编写高质量的华文教育教材。教材内容既要符合学生兴趣,又要具有相当的中国文化特色。在语言的使用上,教材要用双语编写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即:使用中文和所在国家语言或英语编写。在教材的编写形式方面,不仅要有课本形式的教材,还要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学课件。

  其次,要培养高素质的华文教育教师。除了选派有经验的教师赴海外授课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新教师的培养工作。综合性大学以及师范院校可以在原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专门培养华文教育教师的专业,根据华文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业特点设置课程并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加强华文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使他们成为出色的华文教育教师,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第三,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教学上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把握好教学的难度和进度,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其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多种途径使华人华侨子弟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这是成功华文教育的第一步。

  第四,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华裔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各涉侨部门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在方案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时间安排、组织方式、经费筹措上多下功夫。

  第五,要根据需要开办华文学校。开办华文学校首先要调查社会需求以及生源状况,以便确定办学的规模。其次要采用灵活多元的办学体制,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作用。此外,华文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要有别于国内其他学校。不同背景的华侨华人经济状况、文化和教育层次各不相同,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也不同,其子女的个人特点和需要也不同,因此还要根据华人华侨及其子女的不同需求办学,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华文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3月在全国政协致公侨联联组会议上就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开展华文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要加大投入,可以建立华文教育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华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兴旺发达的明天。

上一篇:海外中华儿女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下一篇:金华引进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