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海外华文教师职业倾向性调查

2010-07-15 12:06:26

海外华文教师职业倾向性调查

□ 徐华炳

  华文教育工作是侨务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对海外华侨华人绵延中华文化、保持民族特性,对增进华裔青少年与祖国的交流和了解、维系与祖国的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下,海外华文教育蓬勃发展,而中文学校作为海外华裔青少年“把案”教育和华文传播的重要力量,在197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数量亦大幅度增加。据统计,仅温籍侨胞在海外创办的中文学校就已经超过30所。但与此同时,华文教育的主导者华文教师却存在数量欠缺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无疑成为制约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此,国侨办每年都在全国各城市举办海外华文教师的中文教育培训班。其中温州大学作为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自2000年起不仅通过成功举办八届温州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为海外学子尤其是华人华侨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化学习和教育提供了良好机会,而且自去年7月开始,又承办了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温州)。

  为了深入了解海外华文教师们的汉语知识和教学水平,掌握他们在提高海外华文学校教学质量和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为了进一步提升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围绕“您为什么要选择做华文教师”的主题,对2009年夏季和2010年春季来温州参加培训的61位华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一、关于华文教师的人口学基本统计

  从两期培训班来看,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女性几乎占到90%,这是个配置不够合理的教师群体,从长远角度讲是不利于华文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而在年龄上,尽管国侨办规定培训报名对象为60周岁以下的现职华文教师,但调查显示,仍有不少“超龄”教师在奉献。其中45周岁以上的占75%左右,而30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仅占10% ,这表明目前的华文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一旦老年组离岗,那么华文教师队伍将存在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上述两次培训班的学员主要是来自加拿大、荷兰、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2个国家的华文教师,而调查他们的祖籍地同样发现比较分散。不过归属闽、粤、桂、琼、浙等五大重点侨乡的人数相对偏多,其中属于浙江、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的有30.4%, 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泛珠三角地区占26.1%,其他地区的也有43.5%。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海外华侨华人分布广泛,移民输出地仍集中在传统侨乡,新侨乡亦不断兴起;从受访对象的“国外定居时间”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与“年龄”相吻合的结论:全部是侨居3年以上,且居住5年以上者高达73.9%。由于他们中出国时间长的人数比例占大部分,所以也相应地有了六成多的人已经加入居住国国籍。

  二、关于华文教师的择业相关因素分析

  海外华文教师尽管当下从事教师行业,但出国前后有职业变化吗?教育工作是他们自觉地选择吗?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上教师之路的等等。对此,我们也设计了相关问题进行问卷。

  虽然海外华文教师多年从事华文教学,但绝大多数没有中文专业学历,有的教师甚至连当地国家的学历也没有。如在新加坡现有4200名华文教师,其中约有1000人没有大学学历。在我们的调查中也略有证实,有接近60%的华文教师在国内所受的最高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本、专科学历者占30.6%,只有一成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而且教育程度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面对这种窘境,国务院侨办每年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华文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但毫无疑问,提升华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华文教师们自身要不断学习。调查显示,有78.3%人出国后有继续深造(含各类教育培训)。当问及“从事海外华文教育是您选择的首份工作”时,表示是或否的比例差距不明显(47.8%:52.2%);而在“让您选择华文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的选项上,“志向兴趣”成为最大推动力,87%的受访者被选中,这对振兴华文教育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因素。而只有4.3%的是出于经济状况而从教,另有8.7%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这与笔者在2008年意大利中文学校所随机采访的结果是一致的:不少的教师有其他固定的工作,家庭成员也都有稳定或较高的经济收入,但他们觉得给孩子上课,既能让自己温故中华文化,又能使传统文化在海外薪火相传。当然,海外华文教师的生存空间和文化毕竟无法与国内教师相提并论,他们作为移民,侨居他乡,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打拼,不可能有国内事业单位的福利劳保待遇,也因此,在从事华文教育工作外,他们中也有34.8%人目前还有其他工作,而没有第二职业的专任教师恰恰正是那些年龄偏大者;最后,我们也直言不讳地问他们今后3-5年内,是否有辞别华文教育工作的打算。结果,有13.0%的人表示有这个考虑,而剩余的87.0%明确表示只要身体允许、校方接受,他们都愿意继续这份“有利于中华民族振兴,有利于华侨华人社会发展,有利于国际友好和世界和平”的工作。

  这份简单的调查报告未必能全面反映海外华文教师的整个面貌,但从中同样能说明师资力量的薄弱。比如当前从事华文教学的老师们热情都很高涨,但年龄结构不合理,有20多岁的青年,也有从教三四十年超过70岁的老华教工作者;既有专职教师也有兼职人员;较之于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或早期侨校,欧美新移民华校教师的文化层次相对偏高;大多数华文教师未受过系统师范中文教育,整体教学能力偏弱等。总之,随着华文教育越来越成为世界许多地方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华文教师的数量要扩大,专业化程度要提高,知识结构要完善,评估体系要调整。

  最后,我们相信为了让更多的海外华人能继承中华优秀文明,将会有更多的海外移民投身华文教育,热爱华文教育,不仅成长为优秀的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也将成为中华语言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倡导者。

  【徐华炳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侨(留)联会理事。本文为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温州市文化研究工程项目、温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和世界温州人研究中心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寻根之旅”温州营:为侨二代搭建身份认同平台
下一篇:历史与现实间:《浙江华侨史》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