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论侨务工作与构建温州籍和谐侨团

2011-01-11 16:04:43

论侨务工作与构建温州籍和谐侨团

□ 夏凤珍

  内容摘要:温州籍侨胞在海外组建侨团,凝聚成以侨汇、信息、市场、理念、社会关系网络、海外人脉为内容的合力,成为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温州籍海外侨团具有海外侨团的共性,更具自己的个性。故而,侨务部门欲构建温籍和谐侨团,应正视其共性、个性特征,谋之以对应之策,使之和谐发展。

  关键词:侨务工作、温籍侨团、培育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创建和谐社会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应该包括广大的香港、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目前,温州有侨胞43万人,分布在131个国家和地区,形成蜚声中外的“温州帮”。目前以温州人为主、与温州联系密切、由温籍侨胞担任主要负责人或冠温州名的海外侨团(以下统称温籍海外侨团)有242个,分布在世界52个国家和地区。 ①他们组织社团既促进侨胞融入主流社会、维护侨胞在居住国的合法权益,又贡献于祖(籍)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领域,成为和谐中国实践科学发展观不可多得的力量。侨务部门应以促进建构和谐侨团为切入点,激发侨胞的爱国情、桑梓意。本文就此发表一点掘见,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加强温籍侨团的侨务工作源于它的作用力

  侨团与华校、华文报刊历来被称为海外侨社三大宝。温籍侨团是指以温籍侨胞为侨领或以温籍侨胞为主要成员的侨团(本文含港澳台温籍社团和领导者)。在温籍侨团组织下,聚集着一批批温籍乡贤,显示着团结的力量,凝聚成实力强大的侨务资源,成为浙江全方位(甚至是其他省、市、区)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众多在海外事业有成的侨领热心于侨团事务,更具一片丹心报家乡。

  侨胞来浙江投资的多重效应(包括港澳台资)。进入上世纪90年代,浙江侨胞在省内的投资进入飞跃发展时期,投资领域由第二产业向各行各业渗透。截止到2009年底,来浙江投资创业的侨资企业共有30008家,总投资1708.11亿美元,分别约占外资企业总数的65%和外资总额的60%,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②温州市:到2008年,“有三资企业1800家,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投资的企业1400家,占82%。侨资也占总投资总数的80%”。三资企业解决了温州37万人的就业问题。 ③瓯海区丽岙镇迄今有侨资侨属企业96家,占全镇企业88%,产值25亿元人民币,解决就业人数超万人。另外,花卉业是丽岙农业龙头企业,全镇有40多家花木场是侨胞、侨眷投资创办的。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镇从上海、天津、义乌、温州、宁波、广州等口岸出口贸易总额达50多亿元人民币,实现外汇收入8亿美元④ 。

  侨资来浙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第一,侨资成为浙江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推动者。侨商把市场观念、意识传播给了浙江同行。把诚实信用、讲究契约经营、重产品质量等先进理念带回故乡。第二,侨资弥补了省内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经验不足、技术不够的缺点。第三,侨企为省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第四,侨资在国内(内地)投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在海外的浙籍工商界人士,也为浙江甚至为整个中国沿海省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金。

  侨胞对浙江、对温州捐赠的实践性。温籍人出国后大多心怀拳拳赤子心,只要自身条件允许,对故乡的经济文化建设都会投以满腔热情。自1978年——2008年,温州市共接受华侨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3.4806亿元,2000年以来接受华侨捐赠达2.2598亿元。捐赠款物对象:教育事业3597.77万元,占总捐赠额的15.92%;水、路、桥等新农村建设项目1.41985万元,占62.83%;扶贫救灾5632.1万元,24.92%;文化卫生等其他公益福利事业4331.63万元,19.17%。2008年,温州市本级接受捐赠825.6万元,主要用于汶川大地震救灾救济。近年来,文成县侨胞向家乡捐款7000多万元,仅2006年达到753万元。文成县玉壶镇是温州市著名侨乡,有华侨、华人26050多人,归侨、侨眷4220多人。至2009年底,玉壶籍侨胞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捐资达4170.2万元人民币,其中修路造桥1782.2万元,景区建设769万元,教育及设立基金785.4万元,文体设施建设283.6万元,卫生排污306.2万元,村级办公楼、敬老院建设100.3万元,其他公益事业143.5万元。30年来,玉壶籍侨胞积极反哺家乡,使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称赞。

  1978年以后,省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侨汇越来越多。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温州市中心支局统计显示,2005年,全市侨汇收入达到26.48亿美元,同比增长28.62%。 2006年1月,一个月内,全市侨汇收入高达1.7亿美元。当年全年外汇收入128亿美元,增长29%。2007年1月至12月17日春节前后,文成县海外侨胞通过中国银行文成支行汇入在存款达到3239万美元。截至2009年12月28日,温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172.76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489.7亿元,同比增长21.4%,比年初新增910.15亿元。华侨华人较多的文成、瑞安等地,侨汇资金量更为惊人。

  侨胞捐赠弥补了省内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不足,促进了当地经济、交通公路运输、教育文化、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侨胞是浙江、温州与世界链接的桥梁。如今,侨胞让世界了解浙江、了解温州,让浙江、温州走向世界的角色日渐强化。他们与省内企业结伴,一起开拓世界市场。数以万计的“温州帮”人士穿梭于欧洲与浙江、非洲与浙江、巴西与浙江之间,使义乌、温州地区的产品进入当地,使浙江的企业家(以民营企业家为主)走向西方设厂、建商品城,从而又形成新形态下的经济水平较高的华侨群。2008年,温籍侨胞“在海外创立15座中国商城,带动温州商品出口超6亿美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遍布世界的海外温籍侨商,借助强大的温州人营销网络,帮助温企拓展全球市场,全力开辟‘海外战场’”,使温州的纺织品、鞋、帽、塑料制品、箱包等,源源不断从这些中国商城里销往世界各地①。

  温籍侨胞是浙江形像在海外的最好代言者,他们以“民间大使”的身份,把浙江与世界链接起来,普拉托华人华侨联谊会促成意大利普拉托与温州市结为友好城市即为一例。

  侨领还是浙江、温州向外移民的领路人。许多温籍侨胞在异国创业成功后,陆续将家乡的亲朋好友一批批的带出去,安排他们工作,或借钱替他们开店。

  正是温籍侨群的整体力量及作用,彰显加强温籍侨胞侨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践性,为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加强温籍侨团的侨务工作源于其独特性

  鉴于温籍侨胞的经历、他们的居住地、他们生活工作的社会环境、他们面对的社会制度相异于国内。因此,欲构建浙籍和谐侨团,更好发挥其内外作用,还须厘清其现状,总结其特点和成因。

  温籍侨团的创立与发展历史较短。从现有掌握的情况分析,温籍侨团中有95%成立(或注册)的时间只有二、三十年,这与温籍华侨队伍增长的历史相符。近代以前,温籍侨胞人少队伍小,工作不稳定,他们在海外难以形成一定规模的侨社,因此,他们不具备建立侨团的条件。直到近代,温籍侨胞队伍渐趋增加,尤其是一战时,英、法等国从浙江招募2000青田人为一战劳工(战后部分留在居住国),外加因家乡穷极外出讨生活的人大增。此时他们在异国基本以提篮叫卖为职业,经济实力极度微弱,较长时间内居无定所,流动性极大,从而决定了他们无力无心创建社团。只有少部分温籍人士“或加入了外地外省籍华侨创建的社团,或在一些非为正式社团的社会实体里工作生活,增多了感情联络,互帮互助,培养了团队精神。”“涌现出不少骨干分子,为以后建团起了准备作用。②”

  此后,温州历史上形成了第一次较有规模的移民高潮,移民人数扩张,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当全面抗战爆发,世界各地抗日爱国侨团纷纷涌现时,温籍侨团也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后,温籍人出国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至今43万温籍侨胞中,约有35万人在这阶段出国(被称为新华侨),使海外温籍侨群迅速扩大,当他们经济事业做大做强后,建立社团的高潮随之而来,目前,海外与我省涉侨单位有密切联系的温籍侨团有220个。

  可以这样说,温籍侨团的成立、发展与温籍华侨队伍的扩大同步。

  温籍侨团的分布与移民地相呼应。温籍侨胞遍布世界各国和地区,却又多集中于欧美(特别是欧洲)这两个资本主义发达地区,呈相对集中又广泛的特征。欧洲成为温州侨民移居的重点地区原因是:第一,虽然欧洲大陆普遍存在种族歧视,却没有如北美地区那样采取排华政策;第二,虽然,欧洲工业经济极其发达,温州人极难从他们的经济分工和发展中获取收益,却能从事底层的经济活动并获得生存机会。经过多年在海外胼手胝足创业,温籍侨胞的经济事业渐趋强有力后,产生了创建侨团的要求,同时具备了创建的经济基础及人员条件。因此,欧洲也是温籍侨团最活跃的地区。

  温籍侨胞乐当侨领。温籍侨胞新侨多,在外创业时间短,重量级经济大腕少,却“敢为天下先”。他们乡情、亲情观念较强,他们乐意组建各种社会组织。呈现乐当侨领的人多;创建的社团量多;地缘性、血缘性侨团多的“三多”现象。如文成籍华侨华人在海外担任副会长以上社团职务的,共200多人,因此,有人称文成是“侨领之乡”。拥有2万多名华侨华人的温州丽岙镇也有侨领60多人。

  温籍侨团功能呈多样化及创新性。随着浙籍海外侨社的发展,各类专业性、业缘性、校友性、跨地区性、政治性社团也纷纷创建。侨团的功能也是承继传统,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如在法国,温籍侨胞创建了“第三团体”、“第八团体”和2000团体等组织,比较老练地运用了法国社会赋予的罢工、游行示威权利,采取有组织地行动,在争取非法移民合法化过程取得了不少成绩。另外,温籍侨胞还组建了行业协会。2008年,320多位在意大利卖鞋的华商组建意大利(中国)鞋业商会,从会长到普通会员,90%以上人员为温州鞋商,这在意大利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温州鞋营销平台。

  一些温籍新华侨在海外获得发展后,趁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相继回国投资。为进一步发挥资本优势,服务当地,实现产值利润最大化。为适应大量侨胞回浙江投资的形势,2006年12月6日,浙江成立了侨商会,有会员800多名,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是成功企业家和海外著名侨领。

  目前,在一些非温籍移民的重点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成立了温籍侨团。

  温籍侨团中存在的不和谐音。侨团内也存在不尽如意的现象,较常见的有:一些侨胞有“宁为鸡头,勿为凤尾”的功利主义思想,宁做小会会长,不做大会副会长的思想,导致侨社不团结闹矛盾、垒山头闹分裂;有侨领不秉公办事私心较重,把持国内政府部门领导出访的机会,拉大旗,扯虎皮,为己谋利;个别侨团火拼,抢地盘,争人头,致使一些侨胞碍于情面参加多个侨团,劳命伤财,怨言颇多;一些侨团内组织松散,散沙一盘;后裔型新生代对侨团热心度越来越低。个别侨团竟然出现只有会长、副会长而无会员的怪现象,有的传统侨团成员为争当侨领矛盾重重等。如此侨团林立泛滥,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违背了“爱侨为民”侨团组建的初衷,既不能依法维护侨胞权益,也陷入了争名夺利的深渊,还损害了侨团的声望,令侨社成员心寒,令国内政府担忧,遭居住国政府和市民鄙视。

  温籍侨团存在不和谐现象的原因。侨胞自身利益诉求的差异性。由于在海外的浙江籍侨胞已达百万之多,他们的个体文化程度、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组建侨团和参加侨团的目的要求各异,影响侨团的和谐发展。其次,一些中国在海外的使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问题。在海外,侨胞们把使馆当作是自己的家,但一些领使馆工作人员表面上为华侨服务,内心却认为华侨素质低,在工作中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对海外侨胞有亲疏之别,人为制造了侨社侨团内部矛盾。再次,国内涉侨部门政出多门。现在国内有5部门做侨的工作,容易或者说已经形成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互相设防,反过来成为海外侨社侨团矛盾百出的内部原因之一。

  三、加强温籍侨团侨务工作源的途径与对策

  和谐侨团的创建关系着侨胞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温籍43万侨胞的福祉,关系着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是,侨团组织者、参与者与祖国远隔千山万水,生活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法律体系、市场经济成熟度完全不同的国度里。侨务部门怎样才能鞭长而及?重“心”建设是关键。因为,侨务资源的承载者是广大的侨胞、归侨、侨眷。创建和谐侨团的最终目的是使侨务资源生生不息。因此,侨务工作的对象是人。而做人的工作,只要抓住了“心”就是成功的一半。为此,侨务部门可从如下着手开展工作:

  争取侨领的理解与支持是重点。首先是老侨领。他们以拳拳爱国心,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参加祖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如今,他们年事已高,有的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对他们应该以联谊的方式保持联系或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经常问候,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其次是中生代侨领。他们基本都出生、成长于祖国,至成年后才因各种机缘(亲戚团聚、劳工移民、婚姻、留学、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等)出国、定居或入籍于居住国,许多人出国时又当盛年,因此,离开故土后,会产生离别前所没有的新的心理感情,离别时间越长、事业做得越成功,报效之心就越强烈,即“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种母文化在他们内心的自然演绎和影响,成为他们回国投资、办企业、捐赠、设慈善基金会等活动的引力。随着老一代侨领逐渐从企业、社团中退出主流舞台,中生代开始接过老一代的接力棒,成为侨社的骨干力量。当后裔新生代与老一代侨领在文化、思想、观念上的差异、隔阂、“代沟”出现时,中生代侨领承前启后的作用更为凸显。因此,他们是当前和谐侨团建设应该高度重视的群体,否则会处于“断链”式的“后继无友”的状态。中生代侨领对祖籍国的建设一改老侨领重捐赠轻投资的方式,转为投资为主,捐赠为辅。他们既继续关注故乡建设,更看重自己的商业利益和自己实业的发展。故而,统战部门需转换观念,重视侨胞的商业利益,用经济贸易纽带维系、加强其与浙江、与温籍的联系,实现合作共赢。侨领也希望省内能有更多的像浙江侨商会、义乌侨商会这样的组织,栽梧桐栖凤凰,通过他们影响海外侨社,团结海外侨胞,引来更多凤凰。

  再次,后裔新生代(下简称新生代)侨领。新生代是指出生于国内,在未谙世事时被父母或家人携带出国的人和在海外生育的下一代。他们成长过程中基本接受了居住国的社会文化教育,基本被居住国同化。因此,他们对传统侨团的认同度低,参与热心度低,请他们出来为侨团做事还要给车马费。传统侨团如何改造内部活动内容、引入现代管理意识、规章制度,拓宽活动领域,开展社团模式创新以吸引他们认可侨团,参与侨团活动已成为迫切问题。同时,新生代在居住国有语言优势,有现代意识和服务理念,如果他们能参与侨团并成为负责人,在他们的领导下,求同存异,突破地域界限,具有崭新形象的侨团的出现指日可待。也只有这样的侨团,才能化解社团间隔阂,促进侨社内部团结融洽,薪伙相传,也才能实现中国政府构建和谐侨团的目的。目前,新生代中已有人组建有别传统社团的新侨团,如“法国华人青年协会”,以15岁—25岁年龄段的华人青年为成员,已运作了近三年,活动多,成绩不少。在法国的浙江移民第二代正在筹建一个以年轻律师、金融或在商的成功人士为成员、在社团活动时说法语的协会。该协会的宗旨:启发和发展法国华人的潜力,促进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对这样的侨领目前就应该加强联系。

  注重侨团骨干和侨领的培养是建设和谐侨团的核心工作。浙江省、温州市应该坚持一年一度的海外中青年侨领研习班,培养侨领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谦和持重、重情仗义、认真负责的品格。只有这样的侨领和骨干,才能为侨社长远和平及发展着想,消弥国外侨团间的矛盾冲突。还应该设立优秀侨领评定机制,以激励侨领更有作为。

  当然,做好侨眷、归侨的工作是联系海外侨领的基础。海外侨领对在国内的亲友都有一份难舍的牵挂,侨眷、归侨的安宁和谐是他们在海外创业发展、报效祖籍地的重要力量之一。

  国内体制性统一是关键。海外侨领及侨胞在感谢国内为他们回国创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困惑:一是国内不少地方政府在制定招商引资引智的政策时,引资重于引智;一些地方不兑现引资时的承诺;国内人际关系牵制太多的精力。二是归国归乡后受到的接待标准不一。他们往往采取谁给的规格高就往谁那里靠。三是一些国内领导者不了解海外侨情新变化,组团赴外考察时,被一些侨领“精心安排”,成了某些个人手中玩耍的一张“王牌”和用以炫耀及交易的一种“资本”,结果考察团千里迢迢赴外,“受制于人”,被弄得晕头转向,既难以了解海外华人社会的真实情况,也难以达到考察目的,不利国内政府侨务工作的开展。

  为此,国内体制性统一已到关键的时刻。首先,信息互通。本着为侨务资源持续发展的总目标,通过互联网、剪报、定期不定期会议进行情报互通。其次,制定统一的接待标准。再次,一视同仁。“大侨走得亲,小侨也关心”。对生活不宽裕的归侨、侨眷,侨务部门做他们的贴心人,关注他们的诉求和疾苦,以此促进海外侨团团结。

  侨务部门面对温籍侨团不和谐现象应持的态度。鉴于温籍侨团建设高潮出现以后的不和谐现象,侨务部门有同志很困惑、忧虑。事实上,侨胞在海外生存发展,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建起如此多的团体,产生一些问题、摩擦,原本难免。因为,所有侨团的创建活动都是以自发、自由、自主为前提,经住在国当局批准的合法团体。因此,侨务部门要肯定其主流。否则责之无据,煞之无理。虽然,不和谐现象的存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些现象发生在别人的国家里,国内相关部门想管也是鞭长莫及。国内能做的是引导他们爱护团结,互相之间不闹摩擦;提倡平等竞争,在竞争中互相促进,以实绩比“高低”,从而使侨团在“优胜劣汰”法则下,逐渐消弥不和谐现象。应该提倡“四要四不要”:要努力创造团结和谐氛围,不要加重紧张对立气氛;要提倡互让互谅,不要以“敏感”言行搞刺激或影射;要树立正面,表彰优秀,不要当“裁判员”;要最大限度地容忍团结各类合法侨团,不要采取“煞歪风压邪气”的斗争手段。总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总之,只有侨团发展和谐共荣时,侨胞自身的发展与国内(省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利多赢的局面才会产生。侨务部门在促进和谐侨团建设工作中大有作为。(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① 王丹容 “海外温商助温企开辟‘海外战场’年销货品超6亿”[N]《温州日报》,2009年02月24日。

  ② 吴晶:《侨行天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220页和222页。

上一篇:宁波市镇海区侨务部门内外统筹,拓展新生代工作
下一篇:为“海外关系”正名——纪念《保护法》颁布实施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