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江山籍港澳青少年故乡行活动侧记

2015-05-27 16:25:22

文/郑 惠 图/周献泉 姜玲菊

  有一个地方,无论身在何方也不能忘怀,那里有青山绿水,阡陌良田,是漂泊游子可以依靠的沃土;有一种记忆,无论如何隐藏也无法抹去,就好似汩汩清泉,润泽心房,是浮现心底血脉相连的情愫。

江山籍港澳青少年故乡行活动侧记

  由江山市侨联组织的江山籍港澳青少年故乡行活动征集了31名港澳同胞,江山籍港二代、三代在父母的陪伴下,撒开欢快的步子,奔跑进幸福乡村,展开了一场寻根联谊、文化升华之旅。美好的记忆落在青石小巷、白墙黛瓦间,他们虽身在异乡,但也能时常想起那山,那水,那乡情……

  Day1:乡村之约,相亲相爱一家人

  春风拂面,吹绿了枝梢。4月2日,江山籍港澳青少年故乡行活动首站来到村歌发祥地大陈乡大陈村。欢声笑语中,粤语交谈时又夹着江山话、普通话,像音符般跳跃在这个村子的青石小路上。

  “徐姐快看,这就是我说的香椿,小时候常采来炒鸡蛋吃。”一进村子,在香港工作多年的徐芝平看见旁边的香椿树很是激动。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路边的八角刺、水缸里的水黾、石缝上爬过的变色龙,都成了被端详的对象。家长们细细回忆着多年前在乡村老家的时光,而孩子们脱离了钢筋水泥的城市,新奇地打量着这一切。

  “我们一起来玩滚铁环吧。”在历史悠久的汪氏宗祠里,大陈小学的孩子们等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提前写好书信,希望能和港澳青少年成为朋友,拿出铁环、跳绳、毽子向港澳青少年发起了邀请。

  “先要把铁环立起来,再用力一推。”在江山小朋友宁胜江的示范下,11岁的陈志杰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在香港长大的他平时说着流利的粤语,现在努力地用普通话作交流。他们跑上戏台,欢快地围着转圈,木质的台阶也在吱呀吱呀地配乐。

  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快乐。为了表示对江山小朋友的感谢,潘琛薏中午没有休息,和两个香港小朋友一起叠起了折纸。彩色的纸片在他们的手上变成了百合、钢琴、青蛙,作为友谊的信物送到江山小朋友的手上。

  村民们穿着盛装,敲着威风锣鼓,与港澳同胞一同开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总是能调动起现场的气氛,用《对山歌》、《万泉河水》等民歌让大家亮开嗓子。大陈小学的孩子们合唱了《翠文校歌》,港澳同胞也礼尚往来深情地唱起《我的中国心》。“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当《东方之珠》的音乐响起,香港同胞黄群月哽咽了:“回家的感觉真好,一切都很亲切。”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嘹亮的歌声从祠堂传出,悠扬高亢。

  Day2:民俗春意,被遗忘的时光

  清明时节雨纷纷,湿润的空气里氤氲着泥土的气息。在前往石门镇山里河农庄的路上,放眼望去是没有尽头的嫩绿,有延绵的山丘、耕种的农田、欢畅的小溪,还有黄灿灿的油菜花装点着乡村美景。“这里就是石门啊,变化真大,路边还有这么多现代农业生态园。”“是啊,只可惜雨雾大,看不见江郎山的身影。”大家努力地找寻旧时的记忆。

  清明馃是清明节的传统美食,此次山里河农庄行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亲手制做清明馃。一走进农庄就闻到了一股清新的野艾香,老板娘早早采来新鲜的野艾,煮熟捣烂后与蒸熟的米粉放在石臼里,加水捣成团。“我会包,我会包!”在香港英国保诚保险公司工作的柴李莉兴奋地走到案板前,准备露一手,“我母亲会包清明馃,我和她一起包过,香港没有野艾,连馅里面的豆腐干也没咱们江山的香。”

江山籍港澳青少年故乡行活动侧记

  “这是一次亲子活动,也是一场民俗体验,找找那些快要被遗忘的时光。”在柴李莉的巧手下,绿色的面团马上变成一个内陷的小包,装进笋丁豆腐干馅,将开口捏成规律造型的花边,就做好了一个清明馃。这次她把两个儿子也带回来了,耐心地教孩子一起做了起来。

  “我有20多年没有包过了,小时候包过,也特别喜欢吃,每次清明节就会想念这个味道。”老家在四都镇的徐菊英用生疏的江山话介绍着,她已经有一个2岁多的孙女,因为不常回来,孩子们对江山显得有些陌生,趁着这次机会,她把儿子和孙女都带了回来,感受下江山的浓浓乡情。“一回来,我就变得很多情,昨天迷恋吃雪菜尖椒,现在又变成了清明馃。”徐菊英打趣道。

  绿糯糯的清明馃蒸熟后香味四溢,思念家乡味道的同胞们迫不及待地夹来品尝,配上白米粥和豆腐乳,简单却特别满足。

  Day3:文化寻根,万水千山总是情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在廿八都古镇文昌殿,梁柱上精雕细刻的牛腿,沉淀着历史悠久的人文气息,朗朗的《弟子规》从亮敞的正殿里传了出来。“学而优则仕”,这个千年古镇靠经商致富,但始终崇文向学,先人们将鱼跃龙门、悬梁刺股等励志故事,绘制成精美的壁画,装点着文昌殿。

  孩子们穿戴上古代书生的衣冠,手上拿着竹简,脑袋一摇一晃地跟着老先生诵读。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两岁多,虽然不会诵读,却也好奇地坐在位子上摆弄起竹简;大一些的认真地识字,还拿起毛笔在红纸上有模有样地临摹。

  邱紫淇今年9岁,在香港圣公会阮郑梦芹小学上学,虽然没有学过书法,但她还是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心愿:“我希望学业进步。”原来她在三岁多的时候就和妈妈从老家去了香港,对故乡的记忆很模糊,不过能用江山话说几个简单的词汇。

  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都有敬畏的心,有着无法摆脱的情结。孩子们拿着绿葱、芹菜、粽子供奉给文昌帝和魁星,意寓着聪明、勤奋、高中状元。几天的旅程即将结束,在这里,港澳青少年找到了精神寄托的港湾,增添了许多不舍。

  黄可欣在香港城市大学读大一,她在故乡行感想的卡片上,写下秀丽的繁体字:“江山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每一次归来都有别样的感受。这几天,我感受到村民的热情,还有孩子们的纯真。在村歌表演中,他们如此投入、真诚,这份友好之情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更加喜欢江山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郑奕琳在外深造、工作多年,前两年她作为香港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的对象到了香港。这个骄子在江山有牵挂的亲人,还时常谈起在母校江山中学学习的点点滴滴。

  “这次体验式的活动很难忘,点滴记忆深深植入脑海中。”江山旅港同乡联谊会会长姜莉芬在朋友圈记录了这次活动的全过程,还向好友“卖”起家乡的好山好水,她说:“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港澳青少年能了解故乡,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不能忘记自己也是江山儿女的一份子。希望孩子们能够认识自己的故乡,希望每一代江山人都能传承美好的精神,希望江山的未来更灿烂。”

  清风拂过,檐角的古风铃发出清脆的声音,回响在耳畔。南海之滨的亲人,总会在夜深人静时,想起点点乡情。(江山市侨联供稿)

上一篇:侨联情缘
下一篇:金华市婺城区侨界服务团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