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创新机制 规范运作 彰显特色——天水街道推行空巢独居归侨侨眷“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

2008-06-26 11:08:50

创新机制 规范运作 彰显特色

——天水街道推行空巢独居归侨侨眷“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

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党工委

  天水街道位于杭州繁华闹市中心,地区独特的黄金地段、经济格局和文化氛围,使街道日益发挥出中央商务区(CBD)的核心商圈作用和钻石效应。街道辖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133人。街道下设7个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共有中央(部)、省市区属等单位3000多家。街道整体具有比较鲜明的六大优势和六大特点:“六大优势”,即一是区位优势;二是资源优势;三是人文优势;四是干部优势;五是管理优势;六是创新优势。“六大特点”,即一是街道经济迅猛发展;二是平安创建富有成效;三是加强城管环境靓丽;四是社区建设领先示范;五是基层党建走在前列;六是创新特色亮点频出。2006年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和谐社区自主创新单位、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亮点街道等26项荣誉称号。

  独居、空巢归侨侨眷的老人,他们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经济、生活、精神乃至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所特别关心的。2006年初的一则网络报道中,披露了某地一独居老人因无人照看发生意外死亡的消息,更是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结合街道这批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到责任重大,觉得建立独居、空巢归侨侨眷的有效服务保障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现实意义。于是,街道侨联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提出了《关于建立并试行天水街道独居、空巢归侨侨眷、留学生眷属“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的几点思考》意见,街道党工委非常重视,将此项工作作为街道为民办实事的工程来抓。经过考察、论证和试点,在市、区侨联的指导帮助下,于2006年6月份以街道党工委的名义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空巢、独居归侨侨眷“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天工委〔2006〕44号)的文件。  目前此项工作已在街道所属社区全面推行,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创新载体,深化服务

  具体来说“八个一”是指“独居、空巢归侨侨眷‘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的八大载体。主要包括:一份档案表,有据可查。要求社区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服务对象的基本档案表,档案表的内容按统一规定设置,实行动态管理。一张监护网,有事必知。要求充分发挥社区楼道党支部的作用,对楼道内的服务对象要责任到每个党员,每天走访、了解老人的状况和需求,随时帮助或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条求助线,有求必应。要求社区设立面向服务对象的求助热线,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均有专人值班接听受理,并相应作出答复。一名调处员,有诺必兑。要求社区专门设立一名调处员,每天收集汇总服务对象的需求,作出承诺,必须及时协调处理。一支服务队,有难必帮。要求各社区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辖区资源,建立具有医疗保健、心理咨询、设施维修、家政陪护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志愿者服务队,根据需求统一开展针对性的无偿或低偿服务活动。一台呼叫器,有险必救。主要针对体弱多病的服务对象,出现紧急状况时,可用该呼叫系统传递救助信息,呼叫系统实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服务,并且及时上门排忧解难。一间聊天室,有忧必慰。要求针对需要精神抚慰的服务对象,经常派专人陪聊,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均提供服务,并免费提供与国外亲属的视频沟通服务。一间活动室,有需必供。要求根据服务对象的文体生活需要,设立相应的活动场所,丰富服务对象的文化生活。

  二、加强指导,有序运作

  天水街道党工委除了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实施步骤等四个方面作出较为具体的部署以外,还从规范运作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四有”具体要求,即做到“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场地行事”。在“有人办事”上,建立起街道侨联、社区侨联和楼道侨工作联络员三级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了调处员、楼道党员、志愿者共同为侨服务的格局。街道侨联还动员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如联合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系专门成立了“金桥志愿服务大队”,成立了“省会城市独居、空巢归侨侨眷服务机制的创新示范”课题研究小组,(此项目现已经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是省、市、区、街道侨联联合共建的部级课题,引起了澳大利亚、瑞典等国际有关专家的重视和兴趣,他们主动提出要求合作,建立“国际老人研究应用示范中心”);在“有章理事”上,围绕“八个一”要求,街道、社区侨联组织均建立组织领导、宣传信息、联系走访、联谊服务四项基本制度,认真做好组织网络、档案信息、主要活动、文件制度四本工作台帐。在“有钱办事”上,切实保证开展“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所需的一切费用,社区每年年初要将所需经费列入预算,街道财政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在“有场地行事”上,除了每个社区设立聊天室和活动室外,街道还一次出资200余万元,新建了“社区金桥俱乐部”和“金桥艺术联谊”活动室,为归侨侨眷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交流提供了理想场所。为了切实落实“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的长效运作,最近我们还推出了深化“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的“三个一”系列活动,即一次督查、一场研讨和一个服务周活动,取得了理想成效。

  三、切实落实,初显成效

  首先,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关爱。“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的推行,通过街道、社区真心实意为侨服务,使归侨侨眷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去年9月,刚从国外回来不久的环北新村社区独居侨眷王永前先生向街道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表扬信,感谢街道通过“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的运行,帮他解决了居住环境的老大难问题。信中他激动地表述:他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街道侨联牵头协调,使十多年的卫生死角焕然一新,体现了基层政府实实在在贯彻中央领导提出的“群众事无小事”的精神风貌,心中深感欣慰;独居侨眷周女士不堪病痛折磨欲轻生,被社区调处员发现,及时组织抢救脱离危险重树生活信心的事例,以及一桩桩一件件在日常生活中,街道侨联和社区侨联实实在在为独居、空巢归侨侨眷服务的故事,使广大归侨侨眷比较实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据统计,该保障机制推行以来,“调处员”调处各类相关服务事项已达80余项,其中服务队上门服务(包括家居设施安全隐患检查服务)30余次,走访慰问和咨询服务40余次。今年2月16日,天水街道侨联举办的独居、空巢归侨侨眷及其亲属的“小年夜”活动中,归侨董明女士的女儿,日籍华人钱江丽子女士的那番话是很有代表性的,她说:“我与丈夫都在日本,我的父母都住在杭州,虽然我已加入了日本籍,但我今天亲眼看见父母和其他归侨、侨眷都得到街道和社区的照顾,生活的很好,我们感到很放心”。

  其次,架起了双向服务的桥梁。“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的推行,架起了需求与服务之间的桥梁,使侨联工作的双向互动、双向服务更加畅通。一方面,通过监护网、求助线、呼叫器、聊天室等作用,我们街道社区和调处员都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归侨侨眷的信息情况,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另一方面,服务保障工作的深入推行极大地凝聚了侨心,激发了他们爱国、爱家的拳拳之心,不少归侨侨眷纷纷表示:只要社区用得着尽管吩咐。被杭州市委书记两次亲自批示为“好市民”的灯芯巷社区侨眷吴医鑫先生说:社区这样关心我,我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一定要为社区建设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归侨侨眷已达100余名。同样,也正是广大侨胞侨眷的共同努力,有力促进了街道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去年,街道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注册内资6.9个亿,外资300万美元的企业,就是通过归侨侨眷的牵线搭桥成功引进的。

  四、深化完善,立足长效

  “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是街道探索为侨服务工作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党和政府密切广大归侨侨眷关系的一大“亲民”举措,具有特殊的意义。今年初,中国侨联领导在视察我街道“社区金桥俱乐部”时,对   “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个服务保障机制很有特色,值得推广。区委领导还专门做了批示,要求全区街道侨联借鉴学习。

  “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是一项系统长效工程,又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精心培养。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离新形势和上级侨联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凝聚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指示,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全面深入推行“八个一”保障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在强化基础保障,深化运作机制,优化日常服务等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深入实践和探索新时期基层侨联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做深做细基层侨联工作,不断地把街道侨联工作推向新阶段,使“八个一”服务保障机制真正成为一项为侨服务和凝聚侨心的长效工程。

上一篇:积极开展侨联工作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下一篇:以侨为本 凝聚侨力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区侨联工作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