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发挥优势 为侨服务 努力开拓社区侨联工作新局面

2008-06-26 11:13:09

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党工委

  海曙区西门街道地处宁波市的西侧,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设13个社区,常住人口近8万人,据2006年侨情调查,有归侨3人,侨眷445人,港澳同胞436人,留学人员120人,留学人员家属347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大局,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三个大有作为”的指示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侨务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了街道、社区两级组织网络,形成了立足街情、创新思路、为侨服务、发挥侨力的良好工作局面。2002年街道被国侨办授予“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2004、2005年连续二年被宁波市侨联评为侨联工作先进集体。

  一、高度重视,以宽阔的视野开拓社区侨联工作

  近年来,街道、社区把开展社区侨联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高了侨务工作对于促进海内外同胞的和谐,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坚定了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把侨务工作贯穿于构建和谐社区全过程的决心和信心。立足实际,在为侨服务,发挥侨力上下功夫,2004年区委统战部、区侨办在街道召开社区侨务工作现场会后,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了整个街道的社区侨务工作。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市、区委统战部领导先后多次到街道以及汪弄等社区调研指导,在肯定社区侨联工作成绩的同时,提出了社区侨联工作的新要求,从而明确了社区侨联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时,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参加重要涉侨活动,坚持侨联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布置,同步检查,同步考核。这些措施既扩大了侨联工作在党政工作中的影响,也进一步调动街道、社区侨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社区侨联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立足街情,以创新的思路探索社区侨联工作

  社区是开展侨联工作的平台和基础,侨联工作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推进社区侨联工作进程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把社区侨联工作置于街道的整体工作中,提出了以社区为舞台,整合资源,推进为侨服务社会化工作,构建社区为侨服务、侨为社区服务的侨联工作路子,力促两者做到互联、互动,充分发挥侨力资源,促进和谐文明社区建设。

  (一)夯实基础,构建社区侨联工作网络。一是组建班子强队伍。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街道侨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街道的侨务工作。各社区成立侨务工作小组,由社区党委(总支)书记任组长,形成街道统战组织、侨务组织、社区侨务小组“三位一体”的社区侨务工作网络,全面指导和协调社区内的侨务工作。同时,还组成了由街道领导、侨务干部、侨联委员、社区侨务干部、楼道侨务信息员、辖区内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眷属组成的侨务工作队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社区侨务工作活力。二是调查摸底打基础。以全区开展侨情调查为契机,街道采取组织专人与发动党员、居民骨干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涉侨对象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输入电脑,建好一本台账,做到社区内侨务工作对象底数清、情况明。三是建章立制作保证。根据社区侨务工作的实际,街道建立了一系列侨务工作制度,如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学习侨务理论政策制度、侨务工作调研制度;社区侨务工作会议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使侨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创新模式,增强社区侨联工作活力。街道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引导社区侨联工作向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索具有西门特色的社区侨联工作新模式。一是从主导力量上看,由行政力量为主向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转变。早几年,社区侨联工作主要是通过街道“三胞”眷属和留学生家属联谊会开展,通过街道联谊会充分挖掘侨力资源,加强与社区及辖区单位侨务资源的联动,通过制度化、人性化服务,及时倾听广大归侨侨眷的心声和要求,维护侨益。而现在除此之外,社区还有了归侨侨眷自己的组织,汪弄等社区成立了社区侨联组织,逐步走上社区为主角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模式,为社区归侨侨眷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二是从工作手段上看,由传统的工作手段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社区侨联工作,既方便侨胞对有关侨务政策的咨询了解,提高办事效率,也使国内与海外的联系更加快捷,拉近了海外侨胞与国内眷属的距离。除街道之外,龙柏等社区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社区侨联工作信息平台,设立了社区侨务工作专栏,实现了社区与“三胞眷属”、留学人员等网上交流,进一步提高社区侨联工作的时效。

  三、为侨服务,以求实的精神落实社区侨联工作

  街道还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积极为归侨侨眷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针对部分早期归侨侨眷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积极开展助困、助医、助工、助学活动,凝聚了侨心,激发了广大归侨侨眷以及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爱国爱乡热情。

  (一)宣传、贯彻《权益保护法》,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街道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向辖区内广大归侨侨眷和社区居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各项侨务政策。通过定期邀请资深侨务干部为社区侨联工作者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业务、政策法规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基层侨联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各侨联小组成员结合街道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不定期地到各家各户分发宣传资料,还利用社区宣传栏张贴侨法宣传图片资料。近三年来,市、区、街道三级互动先后举办侨务政策咨询活动十余次,组织归侨、侨眷参与“侨法宣传月”及社区文艺表演七次,吸引了大批群众驻足观看,使侨法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了依法维权的意识。

  (二)落实特困归侨侨眷生活保障。归侨侨眷中,有部分人的生活比较困难,街道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一系列援助服务。一是落实生活保障。对生活有困难的孤寡归侨、侨眷,符合政策的,积极争取纳入政府低保系列。对不符合政策的有困难的残疾、特困归侨、侨眷则通过实物的形式给予援助,以解决归侨侨眷生活上的困难。侨眷杨荣峥因病长期卧床不起,生活非常拮据,街道、社区两级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帮困结对,还积极争取宁波第二医院支持,减免部分医药费,杨本人十分感激。二是做好日常服务工作。街道、社区通过“五必访”和“五个承诺”,努力为侨服务。如侨眷肖卫东到美国探亲时,家里住宅漏水,社区派人打扫管理,使其在国外的眷属非常放心。侨眷朱月英与邻里发生纠纷,社区领导亲自出面做周围群众思想工作,维护了侨眷的正当权益。每逢传统节日,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领侨联干部到归侨侨眷家中走访慰问。长期以来,街道社区还重点做好侨务代表人士服务工作,在他们生日、生病住院、海外亲人回乡探亲之际,街道和社区都派人上门走访慰问祝贺,送上鲜花和贺卡,捎去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三是开展医疗援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为年老体弱多病的归侨侨眷上门义诊,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跟踪服务。街道还每年组织归侨进行一次免费体检。

  (三)关心广大归侨侨眷的精神生活。除了扶贫济困、解决温饱等服务外,街道还为广大归侨侨眷提供精神文化,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一是组织外出考察。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归侨侨眷外出参观考察,不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且也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国热情。二是活跃社区文化。街道在有限的财力中投入部分资金,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立社区文化活动室。发挥社区人文资源的优势,成立了健身舞蹈队、老人合唱团等文艺团队,汪弄、北郊等社区组织广大归侨、侨眷参加“侨法宣传月”、元宵大巡游等文艺表演,大大丰富了归侨、侨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三是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成立社区英语角,组织辖区28名“三胞”眷属参加英语学习培训班,搭建语言交流平台。同时,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如组织学习《反分裂国家法》,召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座谈会,既抒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又增进了相互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发挥侨力,以积极的态度拓展社区侨联工作

  在做好为侨服务的同时,街道积极发挥侨力,整合侨力资源,开展侨为社区服务工作,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积极参政议政,推动社区创建。侨界人士文化水平高、技术特长多、议事能力强,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方面我们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为社区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努力发挥侨界人士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为社区自治、社区教育、居家养老等工作献计献策。在2005年宁波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社区侨界人士提出的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有的侨界人士还利用政协这个舞台,积极参政议政。如归侨王国华先后担任三届市、区政协委员,共提交100余件提案,内容涉及到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他的提案质量高、影响大,其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二)发挥优势,主动回馈社会。一是推进引资引智。街道、社区积极发挥侨界人士与海外联系广、渠道多、信息灵的优势,引导他们做好以侨引资、以侨引智、以侨引商的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如港属李生赋先生动员在香港的哥哥李荣堂、侄子李孟桥到宁波市投资兴业,在鄞州高桥镇投资688万美元,创办了伟明针织有限公司,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该侨资企业试产后,在西门辖区招聘员工,解决了街道一部分人再就业问题。二是加强海外文化交流。侨眷王敬先生的女儿在美国任西切儿大学副校长,得知她的父母经常受到社区的照顾,非常感激,促使她努力报效祖国。她定期到上海复旦大学等四所高校讲学,回宁波探亲时,积极与宁波恩美儿童福利院联系,为十多名中国孤儿找到了领养他们的美国“父母”。三是以已之长为居民服务。目前在街道,“三胞”眷属已成为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中的许多人担任居民小组长、墙门信息员、义务宣传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社区建设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胜丰社区侨眷董其岳老师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他经常为社区居民开设各种讲座。《宁波侨讯》总编陈寅、宁波工程学院教授竹潜民纷纷参与龙柏社区廉政文化网站建设,积极撰稿,出谋划策。

  近年来,街道在“社区为侨服务,侨为社区服务”方面,突破了地域界限和传统工作方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通过整合侨务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做了一些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认真汲取兄弟单位做好侨联工作的新鲜经验,努力探索侨联工作的新规律,创造性地开展侨联工作,为社会更加和谐作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注重携手社区 实现和谐发展
下一篇:发挥优势 服务侨胞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