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世纪传奇曼德拉——罗本岛纪事

2012-01-14 16:29:19

李烈钧

  出访非洲时第一站就是南非。一心希望能拜访世界级的传奇人物纳尔逊·曼德拉。但大使馆在尽力争取后给予的答复是:曼德拉总统卸任以后,趋求平民生活,坚持淡出记者视野;罗本岛的安排,尽可能从容、细致,做个弥补。

  于是,带着遗憾,我们踏上了开普敦之旅,努力探寻这位世纪伟人的足迹:一个南非部落酋长的长子,何以走上颠沛流离的求索之路?一个民族主义者,如何成为“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斗士”?身陷囹圄27年,怎么在出狱之后,77岁当选为民主国家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世纪传奇曼德拉——罗本岛纪事

  从桌湾码头登船,半个小时就到了罗本岛。1615年起,这里用于流放和囚禁罪犯。1960年至1991年,成为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用来关押政治犯。

  快艇和环岛公路大巴播放的影像里,我们追溯了流逝的历史。壮实的黑人讲解员图拉里告诉我们:“我年轻时是矿工。矿场爆炸,矿主归咎于工人,我在这里囚禁了16年。曼德拉囚禁了18年,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他和他的朋友们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论肤色和地位。”

  图拉里说,很多中国人来看罗本岛。他有不少好朋友是华人,都很尊敬曼德拉。

  在南非的华人有30万。从1904年起,就有华工到南非淘金;上世纪中晚期,台湾和香港陆续来了不少移民;更多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1998年1月1日,我国和南非建交,大批中国人来这里投资创业,互惠互利,成就卓然。

  不懈斗争铺就自由路

  罗本岛监狱围墙4米多高,电网、碉楼尚在,依稀残留当年的严酷和恐怖。

  重刑犯关押在监舍B区,十几间一排。曼德拉当年的囚室,一目了然:4平方米的逼仄空间,粗糙的水泥地面,墙侧地上,铺一席五六十厘米宽的褐色毡垫,“床”边,一张一尺见方小凳,凳上一只饭盒,再旁边,就是马桶。门对面的墙上,高高的一方小窗,装着铁栅栏。

  45岁的曼德拉被判处终身监禁,入狱时被赤条条“净身”,囚号46664。两年前,1962年,曼德拉以“煽动罢工罪”和“非法离境罪”被捕下狱,到罗本岛时,罪名升格——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

  监狱的看守给曼德拉这些重刑犯规定,家属6个月探监1次,每次30分钟;写信6个月一次,不准超过500字;1年吃两次水果;没有报纸,没有广播,带着脚镣,走出牢房的劳动,是在采石场采那永远采不完的石灰岩石头。

  曼德拉到罗本岛服刑后,灾难和打击接踵而至:父亲丧失一切,母亲贫病去世,儿子车祸丧生,妻子也被抓捕。每一个消息,监狱都迅即告知曼德拉本人。南非当局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消磨岁月,困顿精神,泯灭希望,摧垮意志。

  然而,曼德拉说:“我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作为一个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生命中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能再度升起。”曼德拉用智慧和机敏,争取到犯人可以在大墙内为自己种植蔬菜、在牢房里看书、劳动时允许说话和交谈的权利。这个权利,逐渐地又成为犯人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无形的课堂,以至于后来,人们称采石场为“罗本岛民主大学”。

  我们在罗本岛监狱,还看到一个足球场,这里见证了罗本岛的“足球历史”。素有体育情结的曼德拉和他的难友们持续抗争三年,最后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关注和压力下争取到恶劣的监狱环境下一点体育活动的人权:每周六,允许踢球30分钟。随后,罗本岛球队规模越来越大,甚至有了自己的足协——“马卡纳足协”。1969年,第一届罗本岛“联赛”开打,罗本岛足球的兴盛,又催生了其它球类项目,最后,监狱里居然奇迹般地还有了“夏季奥运会”。

  在死气沉沉的罗本岛监狱,体育带来了些许生气,曼德拉很欣慰。可是,他作为政治要犯,却一概不准参加、观望。球场人声鼎沸,他只能在牢房斗室,仰望小窗,专注倾听。

  21世纪,南非争办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曼德拉的致辞深深打动了国际足联的评委:“有一届世界杯,我还在罗本岛监狱,靠一只后来允许我听的小收音机,听电台的现场直播。”发如霜雪的老人动情了,严肃冷峻的评委们感动了。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得以在南非举行,整个非洲为之欢呼。这一届世界杯开幕式主题歌,歌词是曼德拉撰写,歌名是:《希望》。

  践行平等自由的政治理想

  曼德拉说:“漫长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

  曼德拉认为,比反抗敌人更难的是原谅敌人,要善于协商、谈判,“把长矛丢到大海里”;不仅白人和黑人,而且,国内各种族、各党派,都应该和睦相处、和平共处。这是曼德拉在罗本岛,对以暴制暴,累积仇恨,冤冤相报,必然民生凋敝、生灵涂炭的反思,日后影响到新南非的政治纲领和国家宪法。

  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无条件释放曼德拉,此时,老人73岁。3月,非国大执委会任命曼德拉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次年7月,当选为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

  隆重的就职仪式,曼德拉邀请罗本岛曾看守他的三位狱方人员出席典礼,把他们介绍给世界各国的政要,并站起身,向这三人致敬。满场掌声雷动,世界为之动容。

  就任总统,日理万机,曼德拉早晨4点半起床的时间不变,穿戴后,迭起睡衣,整理床铺。这个自律,在家和客居一样,在华盛顿、新德里、伦敦一样,乃至在白金汉宫或白宫下榻,习惯照旧。

  曼德拉爱穿色彩绚烂、图案抢眼的衬衣,南非人喜欢这个可爱的老人,亲切地叫他马蒂巴(老爷爷)。

  激流勇退后的晚年

  就在曼德拉的政治生涯达到巅峰、在南非的威望如日中天、在世界的声望一路飙升时,他却说:“我已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落,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了非国大主席职务,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是时,正式去职。卸任后,他以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继续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呼吁;他大力兴办学校,为南非防治艾滋病投入了大量精力;还出版了众多著作……

  曼德拉获得的荣誉和褒奖多达上千项。除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外,还有2000年,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曼德拉“卡马”勋章,表彰他在实现新旧南非和平过渡,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的杰出贡献;2007年,曼德拉的铜像矗立伦敦议会广场,与丘吉尔等著名政治家为伴;2009年,第6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自2010年起,每年7月18日(曼德拉的生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他为世界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2010年7月18日,上海世博会,隆重举行第一个“曼德拉国际日”庆典……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但是,暴行、对抗、仇恨、报复,加上自然灾害、资源掠夺、生存危机,让所有人重新思考宽容与和解,重新思考和平合作与承认多元。曼德拉在罗本岛18年的苦苦思索,为人类今天的反思,提供了有益的观照和启迪。

上一篇:秋日情思· 四章
下一篇:评《温州学人文选·章志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