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渤泥国王“体魄托葬中华”

2012-08-03 18:44:00

渤泥国王“体魄托葬中华”

文/陈学文

  渤泥,又名浡泥,是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的一个古国,即今之印尼一带的加里曼丹岛北部。岛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基宇宏敞,原田获利。煮海为盐,酿秫为酒。”(丘浚《寰宇通志》118卷《渤泥国》)“地产降香,黄蜡、玳瑁、片脑。”(费炆《星槎胜览》启集《片脑》)自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国王锡理麻喏亦曾遣使来华,后由泉州乘船返国,从此就与中国有着友好往来。

  明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朱元璋派监察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秧从泉州出发去渤泥,次年四月先抵者婆国,又过了一个月始达渤泥,国王派使臣亦思麻逸随沈秧来华。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至宣德八年(1433年),凡28年曾有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0余国或地区,其中包括渤泥在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缔结了多国友好关系。

  永乐三年11月14日,渤泥国王麻那惹加耶乃派遣使者生阿烈伯成等来华。12月1日,朱棣即遣使诏封麻那惹加耶乃为国王,赠印诰、赦符、勘合、锦衣彩带等,国王很是感激。永乐六年(1408年)8月20日,国王率妃、子女、弟妹、亲戚及从臣159余人代表团来华,朱棣以其远涉海道而来,真诚可嘉,随遣中宦杜兴专程至福建迎接,令从福建至都城南京沿途所经之郡县皆设宴恭迎。当国王抵南京时,王先献金楼表文、龙脑、玳瑁等礼物,朱棣亲迎设宴于奉天门为之洗尘,又“赐王仪仗、交椅、银器、伞扇、销金鞍马、金质文衣、纱罗、绫绢十袭,余赐有差。”(《明史》卷325《渤泥》)。

  渤泥国王来访加深了两国友谊,他目睹了中国的强大、文明、友好,深有感触。因为历史上渤泥长期受到邻国苏禄、者婆的欺侮,相比之下更是感恩,愿意与中国世代友好。在南京期间,明政府特地将庞大的使团安置在会同馆,热情款待,还让他们到处观赏风光。不料国王得病,朱棣即派御医去诊治一日,王病痊愈,朱棣十分高兴。后终因病情恶化,王心知难以久留于人世,遂召妻子等于病榻前,嘱咐道:“我疾贻天子忧念,脱有大故,命也。我僻处荒檄文,亲入朝睹天子声光,即死无憾。死可体魄托葬中华,不为夷鬼。所撼者受天子深恩,生不能报,死城有员。”啜泣对其子曰:“我即不起,其以儿入拜谢天子。誓世世勿忘天子恩。若等克如我志,瞑目无憾矣。”十月初一,国王病逝,年仅28岁。

  朱棣闻噩耗即派人抚慰,王妻谢曰:“吾王有遗命,以世世勿忘天子恩,克守其言,则死犹不死矣。”(《明永乐实条》59卷)成祖缀朝三日,遣官赠锦帛,命工部具棺明器,择地安葬于安德门外石子岗,还特遣三户专守其墓,建祠于墓旁,以少宰礼祭祀,谥号恭顺,封其子遐旺继位。还命朝臣胡广撰写《渤泥国恭顺王墓碑》,实现了渤泥国王的遗愿:体魄托葬中华。

  新王遐旺年幼仅4岁,则由其叔三人辅政。他们要求明政府遣臣护送归国,留海一年;三年一朝贡,朱棣均允。当年十二月初四,遣中宦张谦、行人周航护送新王回国,临行又赠送金相玉带厚礼。应渤泥国之请求封其山为“长宁镇国之山”,朱棣亲题碑文:“于斯万年,仰我丈阴。”称赞他:“西南诸藩国长,未有此王贤者,王之至诚,贯于金石,达于神明,而令名传于悠久,可谓有光显者。”

  永乐十年(1412年)八月初九,渤泥新王遐旺偕其母来华,朱棣派郎中高谦、行人柳昌专程至福建迎候。次年二月十四日遐旺辞归,朱棣亦以厚礼相送。

  渤泥国人喜欢华服,其风习中流传了许多中国文化。“凡见唐人至其国,甚有受敬,有醉者则扶归家寝宿,以礼待之若故旧。”(《星声胜览》)明代中国与渤泥两国友好世代相传,是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友好关系史上一段佳话。

上一篇:记忆中的水乡航船
下一篇:放下是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