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瑞安曹村:中华进士第一村

2013-03-29 16:56:34

瑞安曹村:中华进士第一村

文/陈牧野

瑞安曹村:中华进士第一村

  曹村是浙江瑞安的一个小小村庄,却因历史上出过82名进士被誉为“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人文底蕴深厚,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被群山环抱的曹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面环山,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捷,是人们居住和旅游的好去处。

  曹村在历史上曾称为许峰村。五代后晋年间(936—946年),闽人曹氏三兄弟(曹霭、曹霅、曹昌)为避五审知初建政权的社会动荡,从福建长溪徙居于此,尔后曹氏世世代代寓居于此,遂改名为曹村。

  村人曹逢时于绍兴二十八年(1157)中进士,曹村文风渐盛,一时人才辈出。曹叔远绍熙元年(1190)中进士,《宋史》入传,官至礼部侍郎;曹豳(音斌)嘉泰二年(1202)中进士,《宋史》入传,官至左谏,礼部、工部侍郎。曹村还出过三名武进士,真可谓文武全才(含甲科进士26名,武进士3名、特奏进士20名,其他3名,38名太学进士,中有重复,累计82名)。现我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就是曹村人。

  一个曹村出了这么多的进士,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属罕见。其中著者有曹豳(1170—1249),他既是名宦,又是诗人,其诗《春暮》入选《千家诗》。诗曰:“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情景相融,清丽澹淡,暮春时只留蛙声,透露出淡淡的乡居凄凉,成为咏春的名诗。曹豳处于南宋偏安又遭金兵元蒙军侵扰之时,他满怀匡复中原壮志,抵御外侮的爱国情怀,常以诗来支持抗元的决心。曹豳为官46年,勤政爱民,任友司谏时不依附权贵史嵩,反对议和,误遭贬职而忠心不泯。

  曹豳还在家乡创办虎丘书院,亲掌教席,培养了大批莘莘学子。后人很感激他的良苦用心,每年正月十五日举办花灯节来纪念曹豳。

  民间常有“曹村人不姓曹”的俗语,其实也反映了部分现实情况,现在曹村居民中姓曹者确实不多,其故何在?原来自宋代以来,曹姓多官宦任职于外,遂率其族徙居于外地,此其一;亦因宋元嬗替,曹姓多任宋官,族人怕事累而迁徙出去,此其二;又因宋乾道(1165—1173)温州地区多遭自然灾害,为谋生存只得离乡外徙,此其三。所以自南宋末,曹氏陆续迁徙至高楼、平阳梅溪、永嘉城内、乐清白石,松江华亭、嘉善等地,以致曹村曹姓者已不多,才有“曹村人不姓曹”之谚。但是人们还是把这块风水宝地称之为“曹村”,因为这块土地培育了众多隽才杰士,文化积淀十分深厚。

  曹村风景宜人,民俗淳厚。这里有山有水,还保存着一些古建筑,如五灵寺、太平桥、孚泽庙(今高楼镇内)等。曹村流传着有许多美好的民间故事和有趣的民风习俗,花灯节就是其中之一。

  传说宋绍熙元年(1190),曹叔远中举,族人特制花灯悬挂于金锁桥上以欢迎他荣归。相传成俗,于是每年正月十五都挂灯,成为元宵闹花灯。曹叔远聪慧好学,其祖父仁贵公为他择师乐清,他常苦读至三更半夜,感动神人化身为一老人,提灯为他引路。那灯“红如日,亮如电,轻如蝉翼”,照引他步行,曹叔远勤学苦读终至“登科及第”。

  灯谐音登、丁,有登科添丁之意,此灯节绵延800年而不衰。曹村精制的花灯样式繁多,精巧雅致,为一民间工艺之绝技,遐迩闻名。花灯图案多为国泰民安、出入平安、三元及第等祝词,表达了当地人民美好的愿望。每逢花灯节,人山人海,同时也带动了集市贸易。

  江南进士第一村的曹村,风景宜人,山清水秀,如今交通便利,更是吸引了众人来此瞻仰先贤的风采,领略千百年来的中华文化精华。

  生于斯长于此的手人林初兴,以浓浓的乡情,花了多年功夫搜集整理文献,并邀集温州文化名人一起参与,编集了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曹豳其人其诗》,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于2012年11月出版,形象地介绍了这个著名的美丽山村,很值得一读为快。

上一篇:韩国style进行曲
下一篇:大德垂范 龙行天下 ——纪念著名侨领范岁九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