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我在悉尼的油画之路

2014-01-22 16:13:59

我在悉尼的油画之路

文/黄 阳

  紧紧握着手机的手慢慢地松弛下来,眼泪从眼角悄然滑下。电话里那位女士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黄阳先生,您的两幅绘画作品在这次大赛中获得了两个奖项,《花和水果》获得油画系列一等奖,自画像获得素描系列二等奖。恭喜您!”这个突然传来的喜讯,使我这个在澳洲放弃习画二十多年的海外游子激动不已。

  我的名字叫黄阳,生长于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90年代初,我随着当时的出国热潮只身到澳洲学习英语。

  由于当时的中国经济远没有现在发达,所以5000元澳币的学费是我东拼西凑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刚到澳洲这个陌生的国度,由于语言不通,又要养活自己,还得打工还债,压力可想而知。早期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地很艰苦,由于生活的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我放下画笔长达20年。有时偶尔去一些艺术画廊观展,坐在画廊的长凳上,我的心里有些许心酸。“在有生之年,我还会画画吗?”我不禁自问。

  幸运的是,在绘画荒废的那些年月里,我对祖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吸收中国文化养份的同时,对西方的哲学、人类社会学,甚至宗教比较学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0年的一天,在和母亲的一次通话中,她的一句话使我对绘画又动了心。母亲说:“黄阳啊,你已经是47岁的人了,如果你再不画画,以后有可能再也不会画画了。”那次通话后,我尝试着拿起画笔,可是此时我的手已经快不认识画笔了。那感觉似曾熟悉,却又极其陌生。20年没有动画笔,我觉得自己已不会画画了,但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只是暂时的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过程肯定会好起来的。

  因为年轻时喜欢油画,而油画本身就是西洋绘画。在澳洲,我就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记的当时在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素描一直是我的强项而色彩始终是我的弱项,所以我决定投奔当地一位风景画家Linda的门下,向她学习。Linda是一个很擅长表达的好老师,她对色彩非常敏感。Linda也非常器重我这位中国来的学生,倾囊相授,还介绍了一些如何进入本地白人绘画圈子的途径。

  在工作之余,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之中。经过六个月的刻苦学习,我尝试地参加了一个画展,这是我在澳洲20多年来参加的第一个画展,结果卖出了一幅画。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一个月后我又参加了另外一个大型画展,虽然这次画没卖出也没得奖,但我并不灰心。2012年6月,我又尝试地参加了一个规模更大的画展。画展共有80多位艺术家参赛,作品总数超过三百多幅,分八个不同的系列。我的作品《花和水果》夺得油画系列一等奖,另一幅素描自画像获得了第二名。所以当我接到得奖电话的那一刻,二十多年的国外生涯总算有了一个小小的回报。澳洲最重大的绘画比赛史一年一度的Archibald,这将是我未来两年的目标。

  尽管大部分的青春岁月都在澳洲度过,但不管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人的思想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我清楚的知道,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同时结合西方绘画的精髓并让两者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表达一个海外艺术家的心声。

  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她不像西方的绘画,以画框为作品的边界,中国的绘画精妙之处在于以画作为媒介,把观众的精气神通过绘画作品这个平台和宇宙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把中华文化推向全世界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愿,我愿意在有生之年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作者系澳大利亚华侨)

上一篇:陈嘉庚的公正评判
下一篇:咏雪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