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话说“孝顺”

2009-12-28 20:53:18

话说“孝顺”

严久官

  近日,在享受着固定时段的“精神大餐”,是西藏台八点半播发的电视剧《孝子》。剧情主要涉及一个大家庭,刘英和乔战勇生有二男二女,都已成人,有了各自的家庭。刘英是家庭里的“权威”,把持着家庭的大小事宜。不料,刘英脑溢血住院,被抢救过来以后,却落了个半身不遂。剧情的焦点集中在儿女对二位老人的料理问题上。大姐因丈夫是当地局长,在家中有面子,但充满苦衷;二儿子乔海洋下海经商,生意上不顺利;三女儿水灵因为丈夫范垒下岗,生活困难;小儿子海明从美国留学回来,身上沾满美国味。该剧就以四个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为线索,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子女的“孝顺”与对亲情的关爱。

  剧情内容朴实、人物形象丰富、表现的主题深刻隽永,让人持久的感动与回味。面对“孝顺”这一传统的话题,在新的时代又当如何诠释与表现,是该剧的要点。中国是个历来注重“孝”的国度,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是关于“孝”的语录。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学而第一》)“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等。《孝经》对“孝”作了精辟的概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的地位,在伦理道德中,摆在了首位,古训所云“百善孝为先”,即为此理。相应的,在古代,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孝顺”故事,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鹿乳奉亲”“卖身葬父”等,无一不感天动地,集结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养料。“孝感动天”中说:“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大意为“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古代“孝顺”的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强调君臣、父子的纲常要理,即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而“孝顺”则成了唯君、唯父是从的依附准则与行为。小至国家,子依附于父;大至国家,臣依附于君,都是“孝顺”的体现。一部《二十四孝》将传统的“孝顺”观推向了极端,里面不乏有糟粕的成分。如典型的“埋儿奉母”:“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故事里这对夫妻商议将孩子活埋,好省下粮食“孝顺”老母,在以“孝”实践爱的同时又无视生命的尊严,显然对长者的“孝”的价值取向盖过对后代的抚养。

  以现代的人性观审视,孝顺的主体不能以失去自我为代价,更无法以自我生命的漠视来换取对“孝顺”的自我认可。“孝顺”是对长辈、亲人爱的关怀,是对父母等亲人给予自己抚养等的感恩式回报。究其质,“孝顺”是一种感恩的心态与实践,是对亲人给予自己爱的回应。其实,古今的“孝顺”精神仍有延续共通处:“孝”不仅在于物质上的供给,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重与呵护,满足长者的精神需求。《礼记》中言及“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即强调了尊重为“大孝”;《论语•为政第二》中所谓“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说的很清楚,“孝顺”重心在于“孝敬”,而非“饲养”。放眼时下,多少人为了生存与发展,沉没于工作,忽视了对亲人的探望、情感上的交流与精神上的关注。

  电视剧《孝子》里对“孝顺”还有深刻的解说:孝顺,孝顺,重要的在于一个“顺”字。顺者,尊重、依从长者的个性、生活方式也。剧中最后一集,刘英脑溢血复发,接受医院抢救,醒过来后,对到齐的子女说,如果再昏迷,不要实施手术,不要临了还遭罪。结果,真的再昏迷,呼吸衰竭,医生请家属决定是否要施行手术,以尽快供给有氧呼吸。子女一心想救活母亲,没有听从母亲的叮嘱,让医生做手术。母亲最终因痛苦难忍,拔掉了吸管自尽。母亲深知自己的身体处境,预感不久便大去,特意让子女听从自己的选择,捍卫生命的尊严,但还是被子女的“孝顺”剥夺了。孝而顺,是关注与尊重长者的精神取向与人格尊严,此乃“孝顺”精神层面的本质要义。

  电视剧《孝子》引人感动,不仅在其剧中人物的“孝顺”之亲情,浓烈、真挚,更在于以现代社会的背景,以现代人的视野,解读着“孝顺”的深层内涵。以剧情步步推进的方式加深着对“孝顺”的认知,特别是美国回来的老四,不断反思、拷问自己对“孝顺”的理解。尽管,所有子女的孝顺没有留住母亲的生命,但母亲是满足的走的,有她事先预备好的遗嘱录音为证。生命易逝,爱的精神可以永存。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说,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可见,“孝顺”是人类共同的伦理需求与精神表达。

上一篇:游子心 祖国情
下一篇:近距离看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