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忆清明

2010-04-13 14:59:32

忆清明

王云斌(比利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诗大家一定都会背吧?清明节了。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淡然无存。没有父母亲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王墓牌坊。满山的小草是那么嫩绿,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父母亲却早已不在了。

  画面再次重现,回忆从心底想起,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小男孩握着满山采回来的野花,欢快地跑着,嘴里唱着小曲,紧随父亲的后面,一大家族一起祭拜祖坟,爸爸、三位叔叔、和我堂哥、堂弟、堂姐、堂妹、亲朋好友,一大家人一起带上祭拜的祭品、鞭炮,我最喜欢的食品三层饼、方糕,平时吃不到的糕点(那年代很穷),每次祭拜完祖坟仪式,我们小孩总是排上长队,等待我二叔分饼给我们吃,因为每年一样,所以我们老家村里的孩子很多来和我们一起祭拜祖坟,他们就是想分点食物,记得有一年我排最后没有分到饼,我伤心的哭了,爸爸安慰我,哥哥把自己的饼给了我,小男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粗心的小男孩,他怎么知道人生就是一天天的变老,到最后离开自己的亲人。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一只风筝,筝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渐渐地清明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父母亲离开后,这感受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位特别孝顺的儿子,每年清明节不管多忙或下雨、刮风祭坟是雷打不动的,父亲总是动员大家一起,人越多越高兴,我总是第一个报名,所以父母对我特别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

  世事如云,往事如烟,蓦然间父亲走了,母亲也走了,人生何等艰难,何等短暂!说起父亲(王绍林),与他共过的老同志、老朋友、熟悉他的人,总结了他的一生,说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精明能干、助人为乐、爱国爱乡、大公无私的人。“清清白白的做事,堂堂正正的做人”是高风亮节的干部形象。他对子女的教育很到位,既爱又严。既有严父之威,又有慈母之爱。他常对儿女说:兄弟团结紧,黄土变成金;兄弟闹哄哄,黄金变成铜。他一再告诫晚辈,要“尊老爱幼、团结相爱、爱国爱家、和气待人”。他没有给儿女留下财产,但这些家教名句比百万财富更加受用,不用金钱,胜似金钱。惋惜的是,斯人早已离去,我们依稀看到的只是他远去的背影。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是有淡淡的慕名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指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今年轮到我和意大利的姐姐一组祭坟,我们家八兄弟姐妹,分四组,一年一组轮流,如果轮到是你,不管家中多忙,或什么原因都不能有理由不去祭坟,这是铁的纪律。如果有时间大家兄妹尽量回国一起团聚,尽一点孝道,和大家一起联络一下感情,我们全家基本上都是清明节回国,好热闹的场面,每年坚持,亲戚越来越多,连下一辈:侄子、外甥、外孙女都参加了,每年回国十几二十来人,加上我三位叔叔的家人,祭坟那天四、五十人一起上山,场面之宏伟壮观。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心中总会有太多的感觉,哪怕是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离开我们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上一篇:如花般美丽的女性
下一篇:海峡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