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旅意华侨李志尧11年坚持在母校设立奖学金激励成才

2011-05-25 21:58:45

旅意华侨李志尧11年坚持在母校设立奖学金激励成才

  作为一名华侨,李志尧也许说不上很富有,但他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恒心却让茶山中学的师生无比感动。11年来,旅意华侨李志尧坚持在母校茶山中学设立奖学金,激励校友们奋发向上。这一切,只缘于他内心的一个朴实想法,那就是凭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封书信 一份牵挂

  对于李志尧来说,每年茶山中学“庆余”奖学金发放这一天,是他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作为该项奖学金的设立者,李志尧每当看到校友们通过自身努力,拿到奖学金时高兴的样子,他的心情也会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欣慰,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57岁的李志尧是土生土长的茶山人。1992年,原本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李志尧随家人前往意大利创业,先后从事服装加工等行业。在意大利,虽然李志尧一家从事的都不是什么大生意,但是他总希望有那么一天,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什么,延续家族热心公益的传统。“我的祖辈、父辈一直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受他们的影响,我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同样怀有一颗热忱的心,特别是作为一位在外游子,这份情感会来得更加的真切,感触会更深。我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一个结合点,能为家乡做点有益的事,特别是教育事业。”李志尧说。

  1996年,正值母校茶山中学30周年校庆,一封家乡的来信,让李志尧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那是中学班主任老师寄来的,信里说,母校校庆,他希望我如果有时间能回去一趟。”李志尧饱含深情地说。

  然而,当时李志尧在国外的事业刚刚起步,想回国又谈何容易。“学校校庆的时候,没能回来,我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我觉得很遗憾。”李志尧说,“但是母校从此成为我心中的一份牵挂。”

  1999年,李志尧终于盼来了第一次回国。“我回国的第二天就约儿时的玩伴、同学王大普一起去母校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志尧一脸兴奋。

  踏入母校校门的那一刻,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温暖着李志尧这位在外漂泊多年游子的整个心灵。内心充满激动和兴奋的李志尧,拉着王大普在校园内走了一圈又一圈,纵情观赏着母校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包括每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我现在回国了,回到家乡了,回到我朝思暮想的母校了,我要为母校做件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以此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家乡亲人的养育之恩。”李志尧坚定地说。

  一份情感 一份责任

  李志尧最后决定,要在母校设立奖学金,以祖父百年农产品老字号“庆余”命名。经与学校初步协议,李志尧每年出资1万元,暂定10年。10年10万元,尽管这对当时的李志尧来说,并非一笔小数目,但他坚定地认为,感恩母校,助推家乡教育发展,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条路他必走无疑。“在母校设立奖学金,是在学校内部注入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激励他们立志成才。”李志尧说,“我这是‘四两拨千斤’,为众多有识之士,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扶持、贡献教育事业中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基础,只有教育发展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才,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李林好是一位在“庆余”奖学金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人民教师。大学毕业后,勤奋好学的李林好曾在温州市区拥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外贸工作,但听到家乡招考人民教师的消息,便马上积极响应,并快乐地当起了茶山三小的一位“孩子王”。李林好说,是李志尧给了她如此抉择的力量。“李志尧先生总是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回报家乡,回报祖国,我想踏着李志尧先生的足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

  “庆余”奖学金获得者纷纷表示,该奖学金的设立,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奖励,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很认真地朝着人生目标去努力奋进。奖学金已不是单纯的物质奖励,对他们来讲,是一种荣誉、一种努力的结果。

  一份奖金 一份欣慰

  在家人的支持下,11年来,李志尧一直快乐地行走着他的“庆余”奖学路。据了解,自“庆余”奖学金设立11年来,茶山中学受奖励学生已达500多人。如今,在“庆余”奖学金步入第二个十年之际,李志尧又把奖学金金额从原来的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并设立助教金,同时奖励为教育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园丁们。“我想让‘庆余’奖学金一直延续下去,这也是我最大的愿望。”李志尧满怀信心地说。(王进华、陈翔)

上一篇:温州瓯海区侨联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下一篇:青田籍旅奥地利华人潘建萍到仁庄镇中心学校捐资助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