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美籍华人陈海萍母女济困助学34载

2013-10-16 10:40:02

  当家住黄沙腰镇上定村的大学生李斌,收到由美籍华人陈海萍女士委托他人送来的6000元爱心助学款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是海萍阿姨资助我上大学的第四个年头了,没有她的爱心资助,我哪能这么顺利读满大学四年。”四年来,这位素未谋面的陈阿姨一直惦记着李斌,不仅先后资助学费2.4万元,每年春节还有一个爱心红包,就连上大学的行李箱也是她精心挑选的。对这位大洋彼岸的爱心阿姨,李斌心中怀着无限感恩与尊敬。

  说起陈海萍,不得不提她的母亲陈周英。因为海萍女士手中的济困助学爱心“接力棒”,就是从她的母亲手上接过来的。

  就职于县侨联的周科林是陈周英的侄子,他告诉记者,姑妈陈周英今年已逾百岁,1913年出生,其时家境并不富裕,10岁前生活在原妙高镇张坪头村坞尖自然村,后外出求学,结婚后随丈夫到美国定居,直到1976年才与遂昌的亲人取得联系。之后,她多次回乡探亲,发现家乡经济并不发达,尤其看到不少孤寡老人的生活十分艰苦,便萌发了扶贫帮困的思想。

  在县侨联精心保存的侨胞捐赠资料中,记者看到一张“陈周英、陈海萍扶贫帮困捐资情况表”,年份栏中记载的数字从1980至2013,陈周英母女爱心接力竟然持续了34年!

  周科林清楚地记得,1980年春节前夕,姑妈首次从美国寄来1600元钱,用于慰问张坪头村坞尖自然村的孤寡老人。当老人们颤抖着双手接过飞越太平洋的慰问金时,满眼泪水地说:“没想到外国还有个好女儿呀,这是我第一次摸到百元大钞呢!”从此爱心开始传递,孤寡老人的慰问金从100元到300元,再增加到500元。十多年来,与张坪头村坞尖自然村周关根一样的几十位孤寡老人,一直享受着这项特殊的“外国福利”。

  自1987年县侨联成立以来,陈周英母女通过侨联扶贫帮困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捐助的资金也越来越大。

  光阴荏苒,随着年岁的增长,陈周英感觉体力精力不如从前。2006年,已经93岁高龄的陈周英语重心长地对女儿海萍说,晚辈们给的养老钱足够了,人总会衰老的,但爱心接力却不能中断呀。当年,陈海萍女士得知坞尖自然村出了解放后第一位大学生后,立即给这位叫周鑫的学生寄来了5000元的助学金,并全额资助其学费直至大学毕业。同年,隔壁村的大学生吴伟强也得到连续三年的学费资助。陈海萍说,帮助这些成绩优异、家庭贫困的孩子,让这些想读书、会读书的孩子将来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34年来,陈周英母女捐赠出资修缮校舍、资助贫困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帮助困难群众资金达30多万元。其中她们所资助的9位大学生,已有5位毕业自立,周鑫目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东方航空公司任技师。最近资助的一位大学生,是三仁畲族乡今年刚考上浙江省台州职业学院的吴海华。

  万里海洋无法阻挡爱心传递,远在他乡始终不改爱国之心。陈周英母女不仅心系家乡遂昌,更时刻牵挂祖国母亲。2008年,她们为汶川地震捐款1.1万美元;2009年,为台湾“八八水灾”捐款1.1万美元;到国内旅游时,还为西部学生捐献爱心……

  接通大洋彼岸的电话,年过花甲的陈海萍女士深情地说:“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遂昌是我们温暖的家,我们会尽其所能,继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衷心祝福祖国、家乡明天更美丽!”

  记者感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一次扶贫帮困不难,难的是持续扶贫帮困。陈周英母女身在大洋彼岸,却时时心系祖国和家乡人民,两代人爱心接力、慷慨解囊,令人敬佩。献爱心、聚人心,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更多这样的正能量。(钱瓯遂昌报记者 王红梅 通讯员 遂昌县侨联蓝成龙)

上一篇:加拿大台州同乡会会长王典奇坚持拥军25载
下一篇:舟山籍港胞杨詠曼回家乡报效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