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秦秀莲——香港温州同乡会监事长

2011-04-29 10:38:33

秦秀莲——香港温州同乡会监事长

  人物名片  秦秀莲,1957年出生于瓯海区仙岩镇。现为香港温州同乡会监事长、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会员、温州市工商联总商会执委。

  从温州到香港,从教师到商界女强人,秦秀莲一路走来,有荆棘、有坎坷,但她用汗水,将荆棘浇灌,结出甜美的硕果;用坚强,填满一路的坎坷,和丈夫一起,建立了一个家具王国。

  圆梦,贵在坚持

  时间拉回到1972年的仙岩,高中毕业的秦秀莲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秦秀莲却并不安分:“心里一直有个梦想,想出去创业。做老师可以让我不停接触到知识,我当它是做充电准备。”

  结婚生子之后,做木工的丈夫张长华收入不错,加上秦秀莲的工资,家里有两辆自行车,还买了电视机、录像机等电器。然而,他们不安于现状,仍然在寻找机会到香港去发展。

  得到在香港生活的爷爷帮助,1982年,张长华终于有机会去了香港。次年,秦秀莲带着孩子去香港和丈夫会合。初到香港,她就傻眼了。丈夫在一家家具厂里打工,租住的房子只有五六平方米。当时的香港,很少有人讲普通话,对内地人也比较排斥,别说要融入当地生活,就是找个工作都很困难。

  “那时候真的后悔过。”秦秀莲说。大概骨子里就不肯服输,也没有时间叫苦,秦秀莲一边就在家打零工,剪线头、拼装电子表、补衣服,什么都做,赚几十元钱补贴家用;一边学说广东话,努力适应当地生活。半年下来,丈夫打工的收入加上自己的收入,一家人过得还马马虎虎。

  冒险,换来机遇

  这样过了8个月,夫妻俩存了一万多元。于是,秦秀莲和丈夫商量,用这笔钱买了部缝纫机在家做衣服,这样收入高一些。可租住的地方连台缝纫机都放不下。夫妻俩咬咬牙,借钱买下了居民楼顶的两间简陋的铁皮屋,一家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秦秀莲开始做起了裁缝,从工厂拿货回来缝袖子、领口。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玩命地踩着缝纫机,一天甚至都跑四五趟去工厂取货、送货,每天背着蛇皮袋楼上楼下地跑。这样拼命努力下,秦秀莲每个月能赚五六千元。随后,她又开始到别人家里做成衣,收入更高了一些。

  现在回想那时的辛苦,秦秀莲觉得,这些经历都是财富。

  在铁皮屋住了四年,夫妻俩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0万元。有了这笔钱,可以在当时的香港买一套像样的房子,一家人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或许,是他们的血液中有着温州人爱冒险的精神。那时候,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在深圳、广东一带投资设厂。于是,他们也想回内地试一试,在内地投资建一个红木家具厂。

  “反正30万元是我们用双手赚的,大不了从头开始。”秦秀莲跟着丈夫,一趟趟去内地找地、招工,终于在东莞虎门租下了厂房,开始生产。秦秀莲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行善,心之所至

  当时,秦秀莲在虎门的工厂出品的家具都是销往香港本地、台湾、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秦秀莲为了打开国内的市场,参加了广交会。没想到一炮打响,订单越来越多,此后她不仅设了自己的销售点,还不断有人上门要求代理。几年间,华兴隆家具的名气越来越响,销售网络逐渐覆盖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光广东省就有十几个销售点。

  1995年,秦秀莲大胆改革,决定将全国各地的华兴隆代销点全部改成直营店。这期间,秦秀莲回到仙岩老家,带出了一大批过去的学生、同事,到全国各地的直销店参与管理。后来,温州平阳、乐清等地也不断有农村青年加入了秦秀莲直销网络的队伍。到1997年,她的企业里,温州人就占了一千多人。

  1997年香港回归后,温州组织有关部门到香港招商引资,秦秀莲瞧准时机投资6000万元在温州建成了温州华兴隆家具城,这是浙南地区创办最早的大型专业家具市场,把香港、广东等地的品牌引到温州。

  事实上,秦秀莲的心从来没离开过温州。1990年,秦秀莲正处于事业打拼期,就拿出了18.8万元积蓄捐建了家乡仙岩一中的一座教学楼。如今,她每年都要拿出五六十万元,用于慈善捐款。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她就捐了88万元。今年瓯海区“两会”期间,秦秀莲发起启动了一个专用于扶贫的50万元基金。最近,秦秀莲还在新开发的瓯海总部经济园投资了9000多万元,和香港温州同乡会的一些会员一起筹建香港大厦。(翁卿仑 周吉敏)

上一篇:杜金良——在意大利普拉托创办第一个“华人医疗中心”
下一篇:陈 建——法国外籍兵团退伍华人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