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蒋晏韬:去往梦的另一方

2013-05-09 10:50:51

文/陈苏

  1983年6月,蒋晏韬出生于嘉兴。2002年高考,先考取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报考香港大学,被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录取。2006年6月赴美,入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2008年夏,进入西雅图微软公司总部。2011年初,转入华尔街巴克莱投资银行。目前,蒋晏韬是该投资银行的副总裁助理。到美国已经快7年,从读书到工作,算是一个7年之痒,但他却没有丝毫倦怠。

  他说,每天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不觉得累,“我每天晚上依然对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充满期待。”

  实现少时理想:进入微软

  “我想实现我的理想,所以来到美国。”大洋彼岸,蒋晏韬的声音通过电话传来,自信而明朗。

  进微软总部工作,这是酷爱计算机的蒋晏韬的理想。

蒋晏韬:去往梦的另一方

2008年,蒋晏韬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2006年的夏天,蒋晏韬从港大毕业,香港汇丰银行向他伸出橄榄枝。令人艳羡的职位,并未留住他远行的脚步。

  2006年6月,刚过完23周岁生日,蒋晏韬便和父亲来到美国东部的圣路易斯。

  “我帮他在校外租了公寓,还买了辆二手车。我走的时候,他有些寂寞,这是我以前从未在他身上看到的情绪。”蒋父回忆起那个瞬间,记忆犹新。

  “爸爸走后,我确实有一瞬间觉得很无助。”去美之前,蒋晏韬从未自己煮过饭,“每天自己做饭,自己开车上学,什么人都不认识,会有些想家,有些孤独。但我正处在各种尝试的过程中,我是个很容易专注的人,专注于学习,专注于适应这个陌生的国度和城市,忙着做一些事情,很快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在美国7年,令蒋晏韬印象最深的事,是接到微软总部的录用通知。“这是我喜欢的,我的梦想实现了。”

  研二刚开学,微软来学校招聘。“去微软是我来美的初衷,自然而然就去报考了。”

  考试有很多轮。第一轮面试,要开车前往。因为堵车,蒋晏韬迟到了,“我以为没有希望了。但交谈中,我的表现还不错,成功挽回了不好的初印象。”

  第二轮面试,在微软的西雅图总部。“早晨9点到下午5点,每小时面对一位面试官,前面45分钟他问我,后面15分钟交流,一共面对8位面试官,包括午餐也要和一位面试官共进。”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位面试官,“当时我已经历7个小时的轰炸,红酒也喝了很多,咖啡喝了不少。面试官展示了他给儿子写的游戏程序,让我提意见,他也问了我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我已经筋疲力尽,但不得不坚持。”

蒋晏韬:去往梦的另一方

2011年,蒋晏韬从微软公司跳槽到华尔街巴克莱银行

  最终,蒋晏韬通过面试,一脚迈进理想。“机会降临,有时候会在你没有预想的时刻,有时候会在你千辛万苦的时候,要抓紧所有可能的机会,坚持到底。看到一点希望,就不要放弃。”

  “我的优势之一是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比较扎实,二是我在实习的创业公司做的程序,他们很感兴趣,每次我提到,他们的眼睛都放光。那是个音乐匹配的程序,可以通过歌的旋律查询到歌名。”在校期间,他每个周末都在忙这个程序的开发。

  刚进微软,蒋晏韬有些不适应。“一方面不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我刚从学校毕业,不适应职场,另一方面,我忽然发现周围的人都比我聪明、灵活。”

  和蒋晏韬同一个办公室的是个美国人。“他比我经验丰富。”于是蒋晏韬经常向他请教,但也很注意方法,“我不能一次问很多问题,也不能总问基础性、零散的问题。”每个问题,都经过思考总结,“缩短浪费别人的时间。”那时候,每天正常的工作是9个小时,蒋晏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比别人多花时间,周六也窝在办公室,两三个月后才渐渐适应。”

蒋晏韬:去往梦的另一方

蒋晏韬与妈妈在微软公司门口合影

  刚适应工作,恰逢微软开发WP7(微软叫板苹果的ios系统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而开发的手机智能操作系统),蒋晏韬被分配到开发团队,主要负责基础的手机功能。

  2010年10月,微软正式向全球发布WP7,也是在此时,蒋晏韬获得了由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亲笔签署,并由前者亲自颁发的银质奖牌,“相当于优秀员工奖,这个奖牌是对我努力工作的肯定,是在全组两三百个人中,以5%的比例评选出的。”

  2011年初,蒋晏韬圆满结束在微软的工作,离开微软总部。“在微软的两年半,我受益最深的是,开发好的程序,交给同事,互相检查,互相提出意见。这是个交流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最初,别人对我的程序提出意见比较多。两三年后,当我到了巴克莱,就转换角色,变成帮别人提意见的人。”

  又一次逐梦:从微软到华尔街

  “在微软工作两年半,我的第一个理想实现了,我想追求另一个理想。我一直对金融很感兴趣。”

  2002年高考,无论是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还是报考香港大学,他的第一志愿都是金融。“因为计算机特长,加上港大面试官是工程学院院长的缘故,我被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录取。”

  追求另一个理想,从微软到华尔街,蒋晏韬的内心有些惴惴不安。

  2011年1月18日,蒋晏韬从西雅图飞往纽约。在肯尼迪机场,与随中国经贸代表团访美的父亲匆匆见了一面。蒋父回忆,“我转机前往华盛顿,他刚下飞机,不到半小时,就说了些鼓励的话。”蒋晏韬觉得,“虽然父亲有些事不懂,但他的鼓励让我的内心安定了许多。”

  从微软到巴克莱的适应,晏韬花了四五个月。

  “在微软,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在这里,工作节奏不是自己掌握,我必须跟别人配合,我做的很多东西,都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别人同时还要做很多事情,我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说服他们先做我的那份。”

  刚到投行,蒋晏韬觉得自己欠缺很多能力和知识。“沟通会有些困难,有些人职位比较高,需要我有很强的沟通力和说服力,我和我的老板保持沟通,确保他知道我在做什么,确保他和我在同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以前只凭兴趣看过金融方面的书,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到了投行,必须要全面了解金融知识。”

  前3个月,晏韬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这让他有些无措,“这段日子很难熬。”那时,蒋晏韬不仅看书,还向同事请教,“我会把别人说的有帮助的东西记下来,经常跟我的经理一对一地交流。其他组的同事发信给我们组的同事讨论业务问题,邮件会同时抄送给我,我会保留这些邮件,慢慢揣摩,这样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我就知道了。”

  蒋晏韬觉得自己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经理惊讶于我的学习适应能力。”进入巴克莱10个月以后的考评,蒋晏韬已经非常优秀。“他原以为我要很久才能适应,即使适应也不会很优秀。”

  现在,晏韬在全球排名第六的巴克莱投行固定收益指数和资产管理平台组工作,他的工作依然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巴克莱是全球最大的固定收益指数提供商,全球大概有2万亿美金的固定收益投资是以我们的指数作参照的。”

  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

  “我理想的生活是有很喜欢的工作,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并且能回报给我丰富的精神和物质。同时,还要有时间陪陪家人。”

  目前,蒋晏韬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工作虽忙,但他每年都会休假。周末,还常和妻子去附近旅行,也会和朋友们一起玩。“工作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并不冲突,关键还是看自己要怎样生活。”

  在美国,他最大的转变是学会表达思想。“在高中,只要成绩好就行。但在美国,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跟别人交流。工作后,你会发现有些事你做得比别人好,但能够表达自己主张建议的人,有很多优势。”研二时,蒋晏韬和导师做研究,每周会后,按照导师的思路查资料,做数据分析,效果并不好,几周后,他开始尝试自己发现问题,效果好了很多。“对我来说,这是个很好的体验。”

  这个转变是很大的。直到现在,每次开会前,他都会多考虑一些,预设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准备相关的资料。“按自己的想法,做各种备案,先走一步。”

  蒋晏韬觉得工作一定得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喜欢的事,更容易专注,进取心和专注最关键。”正如蒋父所言,晏韬一直和最聪明的人相处、共事。他个性敏感,很容易感受到竞争氛围,但他觉得自己的抗压能力还行。蒋晏韬的求学、求职,几乎没有遇到挫折,他庆幸自己比较幸运,并分析原因,“我的情商比智商高,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做擅长的事情。”

  蒋晏韬说,机会降临,有时候会在你没有预计的时刻,有时候会在你千辛万苦的时候,要抓紧所有可能的机会,坚持到底。看到一点希望,就不要放弃。(图片由被访者提供,嘉兴市侨联供稿)

上一篇: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和他的23条建议
下一篇:姚迪雄:做中国画艺术走向世界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