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陈志远:阿联酋温州商会终身名誉会长

2014-05-19 10:39:32

把“中国”写满迪拜的温州人——陈志远

  在阿联酋迪拜,迪拜塔、七星级大酒店,许多象征财富的建筑物被大家津津乐道;在迪拜的华商中,有一位温州商人会被大家不时的提起,频率甚至高于迪拜塔等,他就是阿联酋温州商会终身名誉会长陈志远。

  陈志远现在很忙,因为迪拜现在的经贸特别或。在国内,他要到处飞,到处被有关方面请去介绍迪拜的情况;在迪拜,他还是要到处飞,许多国内的代表团去迪拜访问指名道姓要请他做介绍。

  低调而又诚恳的陈志远只要有时间总是安排时间参加。他说作为先到者,他就是地主,这是一种待客之道。

  因为用心做事,诚信做人,在迪拜,陈志远先后建起了中国商品城、中国轻工城、中国志远鞋城、中国汽配五金城,商城年交易额达5亿美元。

  在迪拜大市场附近,到处可以看到陈志远创办的中国商城,“中国”两字在商城上面灼灼生辉。

  难怪有人说,是温州的陈志远把“中国”两字写满迪拜街头的。

  千金散尽 从零再来

  1999年,身无分文的陈志远,在朋友的帮助下漂洋过海来到了位于波斯湾口的中东大都会迪拜,在这座处处充满商机的贸易城市,一位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州商人,在阿拉伯商人汇聚的地方,用自己的智慧和诚信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和许多闯荡天下的温州人一样,初来乍到的陈志远白天,摆地摊推销小商品;晚上,租不起房子的他就睡在别人家的大厅里。

  在来到迪拜之前的陈志远,生活并不这样窘迫,在当时的温州,经营五金的陈志远也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遇上经济转型期,由于自己没有及时调整思路,企业开始走下坡路,”陈志远说,当时手头有点钱,企业不景气,就喜欢出去玩、打牌,消遣时间,最后耗尽了原来苦苦积累起来的千万资产,还欠下一身债务。

  在温州,已经没有自己发展的余地,他只身来到了中东。“我想换个地方,从头再来。”此时的陈志远身上,再次充满了温州人不怕输、敢拼搏的精神,他说,“温州人是永远不会被失败打倒的”。

  回想当时的那段历史,陈志远并不后悔。“走下坡路并不是什么坏事,不仅对我自己是个考验,以后的路也成熟许多。” 那一段艰苦岁月,听他提起来,却是充满了快乐。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孩子和妻子都是最苦给我帮助最大的人。在那个环境下,孩子没有办法比其它的孩子过得更好,别人有的他没有。而我的妻子,就一直在家照顾孩子,从不给我增添负担!”

  而男人的责任感和养家活口的重担压着他,支撑着他在那个语言不通的土地上熬过了一年多。就是这一年多时间,陈志远赢得了在中东的第一桶金。

  凭着热心的性格与诚信的品格,陈志远开始赢得了广大在迪拜温州人的信赖,同时也赢得了许多中东商人的信任,生意越来越好。阿联酋是个资源丰富、风光优美的国家,但生产企业很少。他发现,在迪拜的温州商人很多,温州小商品在这里也非常受欢迎。陈志远想,何不让温州商人都集中到一起来呢?

  建中国商品城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变得异常清晰,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2000年10月,刚在迪拜站稳脚跟的陈志远,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商业触觉,毅然租下了位于迪拜木沙拉路上一个一直闲置着的商场。简单装修后后他开始招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百多个摊位订购一空。分散于中东各地的温州商人被聚集到了迪拜,温州商品源源不断地从国内流到迪拜,再从中国商品城,批发到四面八方。

  这个名为中国商品城的商城,成为陈志远在迪拜成立的第一座商城,而里面经营的基本是温州的小商品。

  “当时,别人都说连本地的阿拉伯商人生意都做不起来,你一个外地人怎么行,以为这里的生意搞不起来,没有人愿意冒险。”陈志远说,没有人会想到,我把它做起来了。

  抢滩海外 成立商会

  中国商品城的成功,让陈志远看到了迪拜以外巨大的中东市场,他决定放手一博,把市场做大,抢占中东市场,在有中东香港之称的迪拜建立中国商品的桥头堡。

  2002年,陈志远先后租下了木沙拉路同一条大街的另外两座商城,分别取名为“志远鞋城” 、“中国轻工城”。2004年10月,又新建成了“中国汽配五金城”。曾经冷清的木沙拉路摇身变为了迪拜繁华的商贸中心,不仅受到了当地华人青睐,一些外国商人也纷纷进驻商城。

  商人重利,陈志远也不例外,但陈志远又和别人一样,他说,我要先让别人赚到钱,然后再获利,这样得到的会更多。

  他首先想的不是赚钱,而是怎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商人们。“有很多商客们很会做事,产品也好,但是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注册营业执照。我会把他们吸引过来,先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支持,让他们放心的在这里经营,等有一定基础时再独立自己去经营。”陈志远说,这就是先积累资金,然后再创造资金。他的这种生意经,在迪拜受到了很多商人的推崇。

  “但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温州商品质量好,产量高,一定要找到各种各样的渠道销出去,否则,就会造成积压。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许多温州商人互相杀价,使温州商品的利润遭受损失。”遇到这种情况,陈志远都是亲自出马一个个的去解决。

  “做生意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和特色,如果跟在别人后面学习模仿,是做不了大事的。”在理念协调方面,陈志远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从逐个帮助商家们解决现存的小困难,到给他们出谋划策找准市场定位。

  陈志远开始成为广大温州人甚至众多在迪拜的中国人的老大哥,只要他能帮的忙,他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资金上有缺口了,他会毫不犹豫的帮你垫上,商品通关遇到困难了,他会亲自帮你与当地海关疏通,正因为如此,也为了广大在迪拜的温州人更好的经商和交流,许多温州老乡提出,让陈志远牵头成立温州商会。

  “大家聚在一起,就有一股凝聚力。都是做生意的,遇到困难一起解决,还可以互相学习。”陈志远说,成立商会是他多年来一直在考虑的,为了团结更多的温州商人,2004年3月,阿联酋温州商会在陈志远的努力运作下正式成立,并出任会长,拥有6000多会员。在迪拜,温州商会成为大家共同的家,这里有亲情,有乡情,讲的是温州话,吃的是温州菜,叙的是温州情。

  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到迪拜考察访问时,对陈志远创办的商品城和牵头成立的温州商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2005年10月,陈志远把目光投向了南美洲,共同投资在智利创办了中国商贸中心。陈志远的目光开始从迪拜瞄向世界,他说,他要向世界推销温州商品,把“中国制造”带到全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陈志远创办的商城年交易额达到5亿美元,产品远销中东、非洲和南美洲等地。

  饮水思源 反哺社会

  “我自己也是苦过来的,所以我特别理解需要帮助的人的心情。”人在最困难时得到的帮助,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陈志远一直记得闯荡迪拜是得到的帮助。

  当陈志远的事业越来越发达的时候,他开始“尽力而为”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这几年,陈志远是投资经商和捐资助学同时进行。在温州,他出资200万元设立了志远助学基金;他又来到农村,与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小学至高中的学业。“我想与某个欠发达地区结对,以专一、负责任的态度帮助他们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捐点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花点时间、花点精力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摆脱贫困。”

  陈志远不断地走进贫困地区,并在那些地方播撒下爱心。他把这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即使富裕了,也不能忘记自己当初的穷,不能忘记曾得到的帮助。“做这些事情时,我是快乐和满足的。”他说。

  2007年7月,他资助的一批大学生完成了学业,希望能为他做点事情。但被他拒绝了。他要的,不是别人对他的感恩。“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想把事业做大做好,主要还是靠自己。他们有能力,能读好书,做好人,就是我想看到的。”

  2010年至今先后出资200余万元,为温州泰顺的下察溪村和岭北村扶贫。陈志远认为,社会要和谐,首先差距不能太大。两极分化太严重,也就变得不和谐了。他正在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减小这些差距,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富起来。

  陈志远唯一的儿子在英国念书时,像所有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在业余时间,他也会去打工赚一些零用钱,完成学业后也像其他孩子一样从最底层做起。“他说要靠自己的能力。所以在经济上,我很少给他资助。”说到这儿,陈志远神采中洋溢着骄傲。可是,对别人的孩子,陈志远却一直在思考着,他说,给他们钱,他们很快就会花完了,而给他们一份职业、一种本事,也许一辈子都用不完。

  在迪拜中国轻工城陈志远的办公室里,挂着“志存高远"这四个字,他说,这是一位书法家朋友给他写的,就谨当作是自己的人生箴言吧!

上一篇:意大利华侨胡志潺家族
下一篇:傅红: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