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王建军

2010-05-08 16:07:34

罗胜雄

  美国海外中国学术交流协会会长、全美美中文化教学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杰出的科学家、美国亚培(Abbott Labs)跨国公司研究院资深院士王建军博士因病于2008年12月14日17时40分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医院逝世,终年53岁。

  王建军博士不幸逝世的消息传来,侨界上下十分悲痛!回想他2007年最后一次来江北时,他的精神振烁,言谈稳重,学者风度犹历历在目。而今骤然谢世,怎不令人惆怅惋惜!王建军是一位有抱负、有远见的社会活动家,是杰出的海外现代华文教育工作者、美中文化科技交流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是在美华侨华人的领军人物、海外留学人员的优秀代表。他生前精勤不倦,奋斗不息,热心祖(籍)国、家乡与海外华侨华人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交流,为中美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赴美留学 名扬纽约

  王建军,1955年10月10日出生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他自幼聪明好学,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高中毕业后在宁波第三农业机械制造厂技术科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王建军考取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机系。他在浙江大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活跃于学校各种活动,社会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1982年王建军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了农机系办公室主任。后来他又被送到无锡轻工学校进修食品加工专业。从此,他的学业和事业就与“食品加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986年8月,王建军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并作为改革开放后国家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到美国深造。先在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农业工程系、食品系攻读硕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医疗器械、食品、农业综合工程跨系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他获得美国“纽约地区杰出研究生”奖。这是一个很难得到的荣誉。这个奖项是纽约地区的14家公司联合设置的,不但要求学生成绩优秀,还要评估所致力的项目的潜力和价值,,最后还要评估学生在学校有没有参加公益活动,包括态度等。1991年9月,获得美国Rutgers新泽西州州立大学医疗器械、食品、农业综合工程跨系专业的工程博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2年8月,在美国高级食品研究中心师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arcus Karel作博士后研究,做与遥感和物理化学相关的科研项目,深得Karel教授的器重,又获得美国高级食品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学位。

  1986年到1992年,可以说是王建军奋斗期。在开始的两年内,他拿到了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食品工程系硕士学位,而且全部课程满分;在接下来的一学期里,他奇迹般地又拿到了食品系硕士,这在大学里是绝无仅有的。因为要在原有的硕士基础上再拿一个硕士,根据当时学校规定必须再修18个学分,而学校规定一个学期只有12个学分,超出部分得有系主任批准,而系主任的要求是非常苛刻,一般学生是根本没有机会的。由此,他的学习能力和成就让他的同学、导师甚至许多纽约人钦佩有加。

  1992年8月王建军带着家人来到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到实力雄厚的“亚培”(Abbott Labs)跨国制药公司研究院任职。在“亚培”,他的科学研究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有很多的发明与创造,并获得多项美国专利,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给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基于他杰出的业绩,也给予他丰厚的待遇和薪酬。在“亚培”头五年时间,他接连拿到了8个美国国家专利。王建军发明的“水分检测仪”是在他还没有毕业就获取的美国国家专利,这在他所在的系也是没有先例。据悉,这项记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人打破。与此同时他的职位也连升6 级。从项目主管、高级项目主管、研究员、高级研究员,一直升到了院士(Fellow),当时他只有43岁,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以至于他第一次去参加Fellow会议时,门卫还不让他进门。

  在“亚培”,当选院士所需的工作时间一般为十五年至十七年。消息传来,给在美留学生很大的鼓舞,有很多华人、留学生向他表示祝贺,纷纷称赞建军为华侨华人争了气,为祖国争了光!

  王建军还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农业工程系学术顾问委员会的董事,并担任美国高级食品加工和包装研究中心 (CAPPS) 工业顾问委员会的委员。

  自1986年赴美以来,王建军博士先后共发表专业论文12篇,著作章节2篇。他多次参加国际性技术、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并申请专利34项(已获得美国专利9项,国际专利1项,另有4项美国专利已审校完毕,20项国际专利正在审批)。专利项目涉及控制、监测、医疗、超声、包装和无针注射等领域,大部分专利目前已在美国采用,其中1项已在国际上应用。他所负责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无菌包装、无针注射、超声监测等均处在国际领先地位。

  心系中华 献身华教

  王建军积极投身于海外的华文教育事业。他为中国文化和语言在海外华人华侨中的传承与在西方的传播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东西方文化大交流中,王建军博士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使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留学生的杰出代表。

  1994年他作为创始人之一,发起创办了在美最为成功的中文学校之一,俄州现代中文学校。他是学校第一任董事长,以后曾任校长,家长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同年,他参与创办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是由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去美的留学人员和华裔新移民所创办,目前,所属中文学校300多所,遍布美国41州的几乎所有大、中城市,在校人数已达到6万以上。1995年10月,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一届年会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召开,他当选为第二届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王建军是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一届和第二届年会的共同主席。在他任会长两年间,全美中文学校总数从23所增加到97所,提高了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在美国政府和民间的组织地位,沟通了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同祖国各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加深了留学生、新移民和华侨华人对祖国的了解和情感。

  两年后,王建军任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名誉会长。他参与和组织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协调,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协作,暨南大学出版的《中文》教材的编写、审核和发行工作。任《中文》教材编写顾问。直接帮助和参与了美国数个州近十所中文学校的注册,成立和前期运作。总结了在美国办中文学校的法律程序,注意事项和运作方法并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为各地成立中文学校提供了参考。

  中文学校不仅仅是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场所,也成了凝聚华人力量、为华人社区服务的中心。中文学校是王建军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的一个家,他时刻关心着。他带领学校家长和义务工作者们建起了俄州现代中文学校图书馆。在身患癌症期间,他仍心系华文教育事业,参与中文学校建设。

  王建军热忱促进美中科技和文化交流合作。1992年,他发起创办了美国中西部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并任第一任会长。他长期担任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会董事长。他是海外学协创始人之一,历任理事、理事长、会长,是欧美同学会的终身会员。他是中国对外应用科技交流促进会海外高级顾问。

  王建军是美国华人社会活动家,他努力推动美中民间的友好往来。2004年至2008年王建军联络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会和全美中文学校,协助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举办每年一次的“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他与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合作,开创了“龙女回乡中国行”活动。他还热忱组织领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庭夏令营,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当时在近四千名营员中,有三个很特别的家庭,这三个家庭都是收养了中国孩子的美国夫妇。王建军认为,目前,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成为一大趋势,从九十年代初至今,领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已达到五万八千个,被领养的中国孩子的数量已大大超过了在美留学生和其他华裔子女的数量,也远远多于被领养的其他国家的孩子的数量。“这些美国家庭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他们的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社会地位较高;二是他们都对中国文化、历史有着很深的感情和研究;三是他们大多希望孩子记住自己的中国根,以中华文化自豪。”王建军说,“常有美国夫妇说,这些小天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而这些孩子们,更是中美两国人民之间亲情的纽带,友谊的桥梁。这些孩子长大之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而他们身上融合了两种文化的优势,将更好地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王建军终身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他以前瞻的眼光,实干家的精力及杰出的组织才能,经常领导、组织华人社区活动,为提高华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为俄州哥伦布市华人社区最近16年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他组织了“庆祝香港回归,遥寄一份真情”的万人签名活动,代表全美中文学校协会赴港向新成立的香港特区政府赠送巨幅五星红旗和万人签名册,并参加了有关庆祝回归活动。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庆。王建军先生作为新生代的在美侨领,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邀请代表祖国新一代华侨华人,赴北京参加庆祝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和阅兵典礼。

  2005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期间,亲切会见了华侨华人、中资机构、中国留学生、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和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的代表。王建军作为华侨华人和海外留学人员的代表受到胡主席的亲切接见,并集体合影留念。

  胡主席在会见讲话时充分肯定了华侨华人长期以来为祖国建设和统一大业作出的积极贡献,感谢他们为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所作的努力,并希望华侨华人继续关心祖国,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胡主席还深情地勉励海外学子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饮水思源、薪火相传,为弘扬中华文化做精勤不懈的努力,是王建军一生孜孜不倦所梦想的目标。他先后多次邀请、组织国内艺术团体访美演出,组织并参与了南京小红花、上海小伙伴艺术团、深圳锦绣中华艺术团、中央乐团合唱团和中国民族歌舞团等艺术团体的访美巡回演出。组织并参与了全美中文学校协会首届绘画比赛。在这一段时间,他在美中文化教学交流领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发挥到了极致。

  即使在他身患癌症、癌细胞已经扩散的时候,他仍带病坚持工作,亲任组委会主席,组织了俄州历史上第一次、由俄州哥伦布、辛辛那提、代顿和雅典城等五个城市,俄亥俄州中国文化交流中心、俄州的五所中文学校,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共同联合举办了2008年俄亥俄州首届庆中国日暨迎新春联欢活动,吸引了六千多中外人士参加,真正做到了为弘扬中华文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建军博士的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为华人社区的发展和地位,为促进中美科技文化交流,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继承与传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我们将永远怀念王建军博士。正像俄州州长Ted Strickland先生在唁电中指出:“不仅俄亥俄州华人社区怀念他,全美华社都会怀念他,感谢他对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王建军在家乡的经贸文化交流方面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2004年,与美WebEx公司总裁朱敏等人共同发起创办北美宁波经贸科技发展促进总会,该会旨在联络北美各界宁波乡贤,加深相互交流,同时作为桥梁和纽带,为北美和宁波的工商、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等各界穿针引线,团结、联合海内外,特别是旅居北美的各界宁波乡贤,为家乡科技发展服务。王建军又先后被宁波市经济开发区聘为招商引资顾问、宁波海外交流协会四届、五届理事会海外名誉理事。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在中国牛年元宵节前夕,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哥伦布市,风和日暖,冰雪消融,天地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春意。在中国文化中心的倡导下,由俄州哥伦布、克里夫兰、辛辛那提、雅典、代顿五个城市的中文学校,俄州领养中国儿童协会和其他团体联合主办的2009“俄州中国节”迎新春庆元宵联欢活动,在位于哥城北郊的Worthington Kilbourne High School隆重举行。“俄州中国节”缘起于哥伦布现代中文学校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2008年春节期间,由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名誉会长王建军博士倡议发起,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文化中心(Chinese Cultural Link, Inc.),首次把庆祝新年活动升级为有俄州多个城市参与、内容涵盖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为时一天的中国节。而今,牛年迎新春庆元宵联欢活动的再度在海外成功举办也是给王建军博士最好的告慰!

  涸撤之鲋 相濡以沫

  2004年8月2日下午,来甬参加“邓小平‘双纪念’活动”的美国海外中国学术交流协会会长王建军、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范剑虹、留美博士生成 涛等江北籍海外人士一行十余人在江北区侨联的安排下,踏上了返乡省亲之路。海外客人实地考察了江北区投资创业园区,听取了园区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交流。随后,考察团一行来到宽别久远的千年古镇、慈孝之乡——慈城,听取了慈城镇古县城开发的规划以及建设进程,参观了古县衙门和孔庙。

  王建军此行主要是参加“宁波帮”研讨会。“宁波帮”精神是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历尽艰辛,在风雨坎坷中共同孕育的风骨和品格,是宁波人民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帮”研讨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宁波帮”优势,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宁波帮”精神在海内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市委领导语重心长一番话,给海外学子深切的鼓励。研讨会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切会见了包括王建军等海外嘉宾。

  当时,北美宁波经贸科技发展促进总会共同发起人之一、会长,美国 WebEx公司总裁朱敏先生因身体原因未能来甬出席这次研讨会,王建军代表朱敏参加研讨会并作了一个发言。王建军和朱敏同为浙江大学的校友,都是邓小平指示恢复高考、开放留学后赴美国的留学人员,朱敏也是在1984年从浙大硕士毕业并作为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生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的。20世纪80年代他们负笈美国,在“硅谷”,赤手空拳闯天下,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奋发创业,并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最近,朱敏和夫人徐郁清不为美国金融风波的影响,慷慨向母校宁波中学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宁波中学徐郁清国际教育基金”。 此次捐赠是朱敏夫妇自2007年向母校浙江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创办“国际创新研究院”以来的又一次善举,一时在甬城街巷传为佳话。

  在那次“宁波帮”研讨会上,王建军宣读了一篇题为《传统“宁波帮”与现代团队意识——合理组合海内外人才资源,促进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报告,首次提出了自成一派的“宁波帮”如何“帮宁波”的理论,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和赞赏。王建军在报告中有一段深情表白:“‘涸撤之鲋,相濡以沫’。旅外乡亲在异国他乡的艰难环境中,得到的最直接的关杯和援助,往往就海外同胞来自乡亲之间。在漫长的旅外生涯中,祖籍甬江两岸的同胞四海做客,五洲为家,胼手胝足,艰苦创业,同时渴望交流,相扶相携,大家在语言、文化、习俗及血缘等方面的认同,形成了强韧的凝聚力。北美宁波经贸科技发展促进总会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由一批活跃在北美各地的宁波乡贤共同联合,于2004年2月27日在美国注册成立。总会成立不久,全美已有四个城市考虑筹建分会,连接家乡在北美的窗口和联系渠道,总会的网站也即将开通。我们希望利用总会这个平台,联络北美各界宁波乡贤,加深相互交流,促进北美和宁波之间在经贸、科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各项交流,推动宁波经贸科技的发展。以各种方式支持宁波经贸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和家乡的现代化建设作一点应有的贡献”。

  “旧雨新知,欢聚甬城,同操乡音话桑麻,敞开心扉叙情谊。我们愿和全世界的宁波乡贤一起,‘携四海宁波乡贤,聚天下明州豪杰’,齐心协力为家乡、为祖国的发展服务,让宁波帮‘注重乡谊、团结互助’的传统理念增添现代团队意识,‘四海为家、爱国爱乡’的精神风范在新世纪里更加发扬光大”。

  他最后说,以前他忙于一些公益事业,尽管几乎每年回来祖国,但很少和家乡有实质性的接触和合作,以后将会利用自己较为丰富的积累,如拥有全美华人中最大的人力资源的信息,把人才资源和多种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宁波发展谋划一条新路,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然尔,王建军壮志末酬,却早早驾鹤西去,而今追忆往事,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这几年我在区侨联工作,每年都有好几批华人华侨(包括港澳台)社团来江北考察参观访问,由于公务繁忙,他们大都来去匆匆,唯有对王建军博士来访印象最深切,也许是地缘、乡情的缘故,当时我们在“三江名府”酒店,聊了好长的时间,交流内容广泛,王建军博士兴致勃勃,一点也没有癌症晚期的状态,他特别对宁波、对江北3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非常敬佩和感慨。当时我们受邀和他约定,在适当时机去美中文化交流协会去访问。但时隔一年,他却英年早逝,宁波一别,居然是他与我们的最后诀别!怎不让人惆怅惋惜,这既是海外科研人才的一大损失,也是美国华文教育界和华人社团的重大损失!也使我们江北侨界失去了一位好朋挚友。英才已逝,风范长存,在我们对逝者表示深深钦敬之际,谨撰此文以示纪念吧!

  注:涸撤之鲋,相濡以沫。这句话出自于《庄子.大宗师》,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华侨华人、海外学子与祖国共呼吸、同命运。

  (作者:宁波江北区侨联主席)

上一篇:潘曼霞——杭州上城区侨眷、结缘两任澳门特首
下一篇:黄少铭——温州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