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黄少铭——温州大学教授

2010-08-03 16:08:26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潜心科研,为社会作贡献;作为一名师长,他执教讲坛,为社会育栋梁;作为一位离乡多年的游子,他捐献干细胞,挺身救亲人。在多重身份的背后,黄少铭教授始终不变的是对教育科研事业的执著和对祖国及亲人的热爱。

  砺剑廿载求报国

  1965年,黄少铭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马屿。1985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1988年获硕士学位,师从金松寿教授,并获中国化学会全国优秀硕士论文奖。1991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何炳林院士。1991年9月至1993年11月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1993年12月被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1995年获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称号。1996年1月,获Royal Society KCWong Fellowship(英国皇家学会王宽城基金),于英国Sussex University 1996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rof. Sir Harold Kroto科研组从事研究一年。起自1997年整整五年间,黄少铭教授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院潜心科研,完成了一系列关于定向碳纳米管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一系列成果,在该领域的世界范围内属先驱。

  当时的纳米学术界有一个普遍观点:不去美国走一趟,纳米技术科研总是有点缺憾。正因如此,黄少铭教授于2002年赴美国北卡州的Duke大学从事科研工作,他发展了一种新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超长单壁碳纳米管的定向生长。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后,在美国乃至世界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全球多家科技媒体对此多次报道,他还被柯达公司和IBM公司等多家著名大公司、国际会议、知名高校邀请作学术报告。

  黄少铭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前沿的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在碳纳米管的基础研究和相关的纳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自1999年以来,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影响因子大于4.0)的论文29篇和2篇Book Chapter,包括Nature Materials,JACS,Angew Chem.Int.Ed.,Phys. Rev. Lett.,Adv. Mater.,Nano Letters,Appl. Phys. Lett.,Chem. Mater.,J. Phys. Chem. B, J. Phys. Chem. C 等。1999年以来发表的论文被SCI引用1850余次,单篇被引用超过175次(J.Phys.Chem.B 103, 4223(1999)),并多次作为J.Phys.Chem.B 及Australian Science 杂志的主题封面。相关技术已申请了5项国际专利、1项美国专利和1项中国专利。部分成果被全球众多的科技媒体如C&E News,Science News,Science Daily News等多次报道。并被收录世界名人录(Who’s Who)。

  2005年3月黄少铭教授回国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2005年9月,黄少铭教授受市政府力邀回到了阔别二十几年的家乡温州,作为浙江省特聘教授(钱江学者),任温州大学教授,负责温州大学纳米材料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温州市新材料行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负责温州大学材料学重中之重学科的建设。2006年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第一层次和温州市“551”人才第一层次,被评为温州市2006年度教育新闻人物,200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温州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温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黄少铭教授同时担任九三学社温州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和温州市政协委员。

  砥砺科研结硕果

  自2005年回归故里之后,黄少铭教授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为温州大学的实验室建设、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以及温州市的高新技术的引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黄少铭教授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筹备实验室上。小到一个实验室布局设计,大到招贤纳能,都要亲力亲为。“那段时间,经常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他的辛苦也有了回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建成实验用房1000多平方米,1200多万的仪器设备已到位和投入使用。2006年成功申请到“温州市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的立项。在主要进行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建设的同时,黄少铭教授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开展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包括碳纳米管和纳米荧光粉方面的研究。先后申请到温州大学首个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与上海交大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大学首个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首个温州市科技局重大项目及首个由国外(澳大利亚)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科研经费400多万。多个国家级课题的成功申报大大提高了温州大学的学术声誉、提升了温州大学的学术水平。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获得了2007年度温州大学校长特别奖。

  黄少铭教授在碳纳米管特别是半导体和金属导体单壁碳纳米管的定向可控生长、结构鉴别和生长单壁碳纳米管的新催化剂及催化生长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系统性的重大的突破,2008年8月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J. Am. Chem. Soc.)发表论文一篇;仅仅五个月之后,2009年1月21日又在该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因为得到了国际同行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论文在投稿不到一个半月就刊登发表了。

  黄少铭教授利用自己在海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近十年的工作经历、学术成就和广泛的国际联系,积极开展温州大学和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意大利、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公司开展广泛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为温州市引进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做出了努力。自2005年以来,先后邀请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和学者来温州大学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并聘请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Albert Mau博士、2006年影响世界十大华人之一的芬兰Enfucell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霞昌博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王朝阳教授以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曾浩教授、美国NanoMas 公司杨至灏博士等为温州大学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2007年12月,由温州大学与温州市科技局联合成功地举办“2007新材料研究和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中国•温州”。作为论坛主席,黄少铭教授积极组织和邀请了四十多位国际和国内著名学者来温州参加论坛,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推进温州创新发展-海外专家学者座谈会”, 有很多企业、公司通过媒体了解到此次论坛的主题后来电、来函咨询,寻求可以合作的机会与技术。这对进一步扩大温州市、温州大学的对外合作交流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温州企业的产业对接,加快温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

  目前,黄少铭教授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美国Binghamton大学、MIT、Dayton 大学以及意大利国家聚合物化学科技研究所达成了进行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与美国NanoMas公司在纳米材料及在电镀方面的应用已进行合作,这对温州电镀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作用(该项目已列入市科技局2008年温州市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芬兰Enfucell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霞昌博士及美国NanoMas公司杨至灏博士等也有意向在温州寻找合作伙伴,利用温州在印刷行业方面的基础,开发打印电池,RFID等高新产业,这对温州产业特别是印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变温州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高新产业链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 意大利国家聚合物化学科技研究所和浙江博龙开展“废弃高分子的再生技术开发。

  黄少铭教授日夜奔忙在他的工作之中,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甚至春节都在工作中度过。2009年的春节,黄少铭教授为了他孜孜追求的事业,孑然一人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科研工作。在祖国家乡万家团圆的日子里,他却早上九点(美国时间)赶到实验室,晚上十一点才顶着波士顿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踩着半米深的积雪回到宿舍,然后开始煮饭更多的日子是煮方便面,享受他一天仅有的一顿冒热气的晚餐。有时候会连续实验到凌晨,有时候实验十几小时无暇顾及所带的饼干中餐,有时候因为昼夜工作连续吃了两周的方便面晚餐……。用他自己的话说,在麻省理工的日子,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在实验室工作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黄少铭教授对科研的执著,诠释了科研精神的真谛:科研需要严谨求实,科研需要艰辛付出,科研需要不懈坚持;砥砺科研,兼济天下,反哺祖国。

  真情大爱感人心

  古语云:“子欲孝,亲不待。”这也是黄少铭教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他觉得远离父母不能侍奉亲人是一件憾事。2005年回温州工作后,因他的回来竟连救了其母亲和二姐两条命。回温后的第二个星期,黄少铭教授的母亲因身体不适,在他的一再要求和陪同下到温州复查,结论是病情严重,须马上住院。那段时间,他既要组建实验室,处理千头万绪的事情,还要牵挂母亲的病情,于床前尽孝。因操劳过度,华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但他却逢人便说:“幸亏及时,母亲得救了。” 2008年春节,黄少铭教授的家庭又一次遭遇不幸,二姐患上白血病。黄少铭教授义无返顾地接受医生建议,捐献干细胞,使姐姐安然度过危难。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将一个大家的责任全部挑到自己的肩头。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他捐献干细胞移植之前,需要打针服药动员出骨髓干细胞。强烈的药物副作用使他感到周身莫名的不适,十分痛苦。但他咬着牙关,一直坚持在实验室工作。抽取干细胞后的第三天又出现在了实验室。固然,为亲人他甘愿付出。然而,他更钟爱他的事业,敬业乐群,真实谦和,关心爱护培养团队的每一位年轻人,用心为学生,用心为大家;用心为师,用心为人。2007年黄少铭教授就已经用自己的课题经费,设立助研岗,资助学生临时就业,帮助学生积极再深造,开启了温州大学设立“助研岗”“学士后”的先河。黄少铭教授回国工作短短三年间,组建了一支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科研团队,深得同事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黄少铭教授现任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学院拥有浙江省有机化学与皮革化工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材料学重点学科、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温州市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制笔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专业。学院在黄少铭院长的带领下,正朝着新的目标迈进。(温州侨联)

上一篇:王建军
下一篇:李居轩——前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侨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