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言传身教 为国育英才--张德忠

2008-06-22 21:51:29

言传身教 为国育英才

  做为教育工作者的张德忠和妻子李友娣深知家庭教育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慢慢渗透进行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恒心、耐心和毅力,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为使孩子能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他们从小就对子女进行“四教育”,即:爱社会主义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爱劳动和爱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勤劳俭朴、艰苦朴素、不向困难低头的意志毅力教育;为人诚实、正直、团结友爱、关爱他人的人格品德教育;刻苦学习、奋发努力、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在教育中特别注意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具体方法是,多进行纵向比较,及时看到孩子的进步,使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中体会到进步、成功的乐趣,对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同时在兄妹三人之间进行各种比赛,在家庭中形成争优创先的氛围。为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给子女讲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还利用休息日、晚上睡觉前等空余时间给孩子们讲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故事,抓住夏夜在屋外纳凉的机会,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讲科学原理,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一些《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知识类书籍;张德忠还利用自己的物理知识,买了无线电零件,带着孩子们一起安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当孩子们听到收音机里发出声音时,他们都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此举极大激发了孩子们学科技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后来张云飞选择了空间物理专业也与此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培养孩子们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精神,夫妇俩从小就向子女灌输不和同学在吃穿上进行攀比,有本事在学习上见分晓的思想。每个子女第一年上学,张德忠都会亲手用木料做一个铅笔盒,刷成兰色送给他们,并告诉他们,虽然比不上买的好看,但却一样好用,且省钱。因此孩子们有了零花钱也不会乱花,会积攒下来买电工器材或书籍等。到了高中阶段,每年暑假都会要求孩子们去打工挣下学期的学费,76年老大张云飞高中毕业后,没让他直接参加工作,而是叫他到泗安的一个牧场当起了放牛倌,真到77年恢复高考才回来。

  平时他们非常注意言传身教,张德忠夫妇努力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子女不能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做到言教与身教的统一。张德忠经常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对人要有爱心,他本人念小学时就曾见义勇为,勇救一名落水儿童的生命,至今已救了二名落水儿童和一名落水妇女。这些行为深深影响了孩子们,十几年来子女们不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国为家乡做出了相应的贡献。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多年来他们陆续资助了六位失学孩子和近十名位贫困学生,其中一名贫困学生在他们的资助下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并赴美攻读博士学位。长子张云飞与同事们不仅在99年洪水中捐款捐物,还一起捐资办起了希望小学。

  做为一家之长的张德忠,从原职业中学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发挥余热,曾创办了长兴县第一所民办学校——长兴彩电技术学校,为美的集团等多家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电子技术工人。张德忠一家在长兴曾数次搬家,每居一地,都与邻居和睦相处,他们的子女除了帮自家干家务,还经常帮别人劈柴火。邻居碰到了问题和困难都愿意与老张商量,因为人缘好,加上家教好,他家更是成了附近居民的托管所,哪家孩子没人管了,就往他家一放,他们不仅热情接受代为照顾,还教一些知识给孩子们。退休后,张德忠热心参加社区工作,利用摄影的特长,为居委会、退协做了大量公益性的工作。

  长子张云飞,留美博士,现就职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以CHINANET命名的中国自己的信息通道的总工程师。1977年,刚满17岁的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物理专业录取。在科技大学 ,张云飞以四年时间读完了五年的大学课程,成了上海天文台的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研究生期间由于表现突出被选送日本作访问学者。在日本期间,因与日方在联合实验中印证了远距离射电天文的一个重要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年他二十二岁,是国内最年轻的天文学家。从日本回国后,他一方面从事天文学研究,一方面开始涉足计算机领域。1985年,张云飞受中国天文学会的委托,负责主办了FORTH程序语言系统专题讨论会。但张云飞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计算机技术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是滞后的,他渴望着能有机会接触国际先进水平的计算机技术。1987年,张云飞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八所大学同时录取,当时他选择了波士顿大学,一边攻读天文学博士,一边自学计算机的有关课程。到美国的第三年,在学术界颇具权威性的著名的哈佛大学史密斯通研究室向全美国招收计算机软件分析员,张云飞也报名应试。但由于种种原因,负责招聘的美国教授对这位来自红色中国的天文博士表示了轻视,认为他不可能击败众多在计算机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美国人,所以根本就不必参加考试。张云飞被激怒了,他一字一句地说:“我会成为你们最后的选择!”考试的结果,果然让这几位美国教授大跌眼镜:张云飞是这次考试中仅录取的四人之一,而且是唯一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入选者,也是唯一的中国人!

  张云飞在史密斯通研究室的主要工作是为美国宇航局设计有关的电脑网络。当时由于网络技术刚刚出现,网上保安体系还没有完善,网上黑客便借机闯进了许多敏感部门,严重影响网络安全。因此,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委托史密斯通研究室进行网络保安体系的研究。当时已经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的张云飞也参加了这项工作,其中他所设计的一个网络保安体系被美国信息系统保安监督小组誉为“四年来所见到的最完整、最详尽的一套保安网络措施。” 从此,张云飞开始在国际网络界崭露头角,他先后设计出了INTERNET电子邮件自动问答系统、INTERNET邮件系统的自动分拣处理系统、为航天测控系统服务的高安全性网络系统、五个为卫星数据采集和处理服务的高可靠 TCP/IP网络系统、实现遥测数据的接收、传输、分类、解码和预自理、为天体物理系统航天控测实验应用的分布式自动化数据采集自理系统等。这一系列的成就,在为张云飞带来荣誉的同时,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他不仅被网络界称为“网络张”,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而且还拥有了自己的花园别墅、汽车,和他一起出国的爱人也取得了博士学位,并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但“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中国心。”张云飞虽身在美国,为国尽力之心一直没有消退过,在美国的十几年中,他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发展,他一次次地拒绝了加入美国籍的机会,他在等待,等待为国尽力的一天。

  1993年4月,张云飞与田溯宁等几位志同道合的中国留美学者。办起了得克萨斯州第一家因特网公司-亚信公司,开始了海外创业的道路。一年之后,因特网在美国炙手可热,亚信随之身价百倍,

  当张云飞了解到中国做出加速发展信息产业的决定,并由邮电部负责举建CHINANET这一情况后,他深深地感到,作为网络分析、设计方面颇有建树的中国人,有责任把祖国紧紧拉入世界信息革命的潮流中。于是,他接受了一项挑战——回国任CHINANET的总工程师。

  万事开头难。回国后,张云飞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国际互联网,发送了许多电子邮件给美国的政界要人,游说克林顿政府放松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使网络建设的关键设备路由器等得以顺利引进中国。同时通过互联网向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网上精英发出了召唤,有了这些技术和人员的准备,张云飞就和他们的伙伴开始了一场与“巨无霸”的竞争。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竞标,先后击败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惠普公司,承接了北京上海两个INTERNET国际出口工程。

  作为CHINANETR的总工程师和技术总监,张云飞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INTERNET技术在美国经历了30年的发展才大规模地应用,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的国家却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与之类似的网点及国家级基干网,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张云飞认为我国的INTERNET建设不能照单引进,更重要的是要选择一条“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独特道路。但信息产业的标准与技术每天都在变,往往消化的工程还没有完成,人家就又有更高层次的创新。“关键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张云飞曾经深有感触地对中国电信总局局长张立贵这样说。

  素质提上去,培训是关键。为了获得国际最新的网络信息,他一次次飞回美国,到设在硅谷的分公司进行技术信息收集和培训。1994年,在国家科委信息公司的支持下,张云飞主持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因特网技术讲座,他亲自主持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因特网技术讲座,他亲自编写几十万字的讲义并带头讲课答疑,使网络技术一下子幅射开来,随后他以及他负责的总工室展开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短短几年来,来自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学员成为了合格的网络使用者和管理者。在此期间,张云飞还全身心地投入了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的中文因特网站点——上海热线之中。张云飞将办公地点搬进了联网现场,在他亲自领导下,“上海热线”终于在94年底顺利上网成功,成为当年的一大新闻。接着他们乘胜追击完成了广东、辽宁和浙江等地的CHINANET建设工程,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信息国道铺平道路。

  “少小家离老大还”,张云飞对家乡始终有一份割舍不去的亲情。作为公司副总裁和总工程师的他,工作十分繁重,他要负责公司内部工程管理与技术规范的制订,技术实施方案的细则,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档的续集管理、用户手册的编纂及工程师的内部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但他还是抽时间亲自主持了为浙江建设INTERNET网的中心节点,他在总结前几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IP地址规划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修正,从而增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精简了部分设备配置,为我省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并成功地使当年十月底在西湖举行的国际方程式摩托艇大赛及时通过网络向世界传播。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他却非常冷静,没有丝毫的自满,正如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所说:“建中国的信息国道给了我一个技术报国的最好机会,而延伸国道,则是我这个普通的筑路人毕生的追求。”到98年底,张云飞和他的伙伴们已经获得了丰盛的果实,他们已经建立一个营业额达8亿元,占中国广域网中集成与软件达60%的大公司,由于他们坚持民族性与先进性的统一,许多外国大公司纷纷放下架子与他们合作,著名的美国微软公司也与他们签约,准备共同完成上网中文软件的开发。

  2004年,张云飞受聘担任了家乡长兴信息化工作首席顾问,认真负责地为长兴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并设立“云飞信息学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县级教育部门信息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及指导老师,以此培养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化知识的热情。

  次子张鹏飞,高级工程师。现为华东电力设计院副院长。其参与并负责设计的徐江送变电线路工程(500KV)工程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银奖,吴泾电厂八期#1、#2机组工程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奖。多次被评为行业先进。

  女儿张文华,长兴电厂职工,浙大——香港理大2003级TQM中英文双语硕士研究生,曾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摄影作品六十多幅。其新闻作品和小说、散文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QC论文曾获全国一等奖,曾获浙江省电力系统五四银质奖章。

上一篇:平凡中的不平凡--叶聪梅
下一篇:三兄弟携手迈进科学的殿堂--陈世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