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赤子情深话当年

2008-11-18 16:28:10

赤子情深话当年

黎慧敏

  1966年,一个在越南首都河内华侨小学读书的中国小姑娘,因为学业优异,受到了当时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爷爷的亲切接见。此后不久,这个扎着两个朝天辫,有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的9岁小姑娘,为躲避越南战争的炮火,随家人从海外回到了祖国。

  一晃就是十来年,当文革十年的惨痛浩劫终于成为了历史,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在一夜之间吹绿祖国大地。当年那个未谙世事的小姑娘,也就是我,也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完成了中学学业经历了工作磨练。80年代初,我以宁波水表厂一名金工机械工人的身份,在文革后恢复的宁波市青联第四届代表大会上作为侨界代表当选为市青联副主席,并在随后成立的江东区侨联成为最年轻的侨联副主席。从此,我和共和国一起,伴随并见证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宁波侨务工作的巨大变化。

  忆当年,万事开头难,拨乱反正的宁波,侨务工作百废待兴。文革十年思想封闭,人心狂热,政策混乱。有海外关系的人身背特务、间谍的嫌疑包袱,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噤若寒蝉,周边人们避之犹恐不及。而今乍一开放,乍暖还寒,海外的侨胞对党的侨务政策仍然充满了疑惑和防范。更糟糕的是,江东区侨联成立伊始,居然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还是当时一位副主席把家里的一间客厅腾出来作为临时办公室,这才算有了议事的场所。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一分钱报酬,要邀请侨属侨眷,打开心门,彼此沟通,联络感情,谈何容易。怎么办?没有场地,借。没有资金,自掏腰包。八十年代初跳舞盛行,记得我们到处借场地,江东区区域里各个单位的会议室、礼堂、歌舞厅成了我们辗转打游击的侨务活动场地。那些年,我自己都记不清求了多少单位,买了多少磁带,搞了多少场活动,全部都是自费。一批又一批的侨属侨眷们在我们的盛情邀请和真情感召下,从疑虑到尝试再到热情参与,积极投身联络海外亲友。海内海外人心人气慢慢聚拢,彼此之间增进了了解,培养了感情,建立了友谊。侨务工作的局面就这样一点一点打开。很快,江东区侨联汇集了一大批侨属侨眷,侨务工作的春天真正来到了。

  92年,我调入江东区法院,在立案庭(原称告申庭)工作。

  虽身在法院,但侨联工作仍是我社会工作的牵挂。90年代以后,小平南巡,国家对外政策更加开放,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精英远赴海外深造留学。我的侨务工作也不再像当年搞搞舞会那样简单,而是积极参与联络海外侨胞亲属,引侨引资,为家乡建设和经济发展牵线搭桥。也亲身感受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据统计,仅最近五年,江东区侨联就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授课讲学牵线搭桥约20人次,海外华侨捐赠家乡建设上共有19个项目,资金达到1200余万元。这在当年都不是不可想象的。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年我和外婆、弟弟回宁波后,住在政府安排的在梅花巷的一个老式大宅里,里面共住了15户人家,我家三代同堂,住的房子面积仅有20平方米。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客人来时只能以床入座。从越南回国时带来的一台苏联小电风扇成了全家唯一的家用电器,一直用了十多年。30年后,我家的情况与当年也有了天壤之别,单住的房屋就有100多平方米,每个房间都有电视机和空调,全家三口人汽车人手一辆,当年全家仅有的那台老式苏联电风扇也作为三十年巨变的见证成了珍贵的收藏品了。

  三十年间的巨大变化让我感慨多多,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工作和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是我们的幸福。我坚信,通过全体人民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就象歌中唱的那样:我们的明天比蜜甜。

  (征文作者简介:黎慧敏 女  通讯地址: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从1983年起至今一直担任宁波市政协委员,江东区政协常委,四度当选为宁波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和六度当选为江东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兼任市侨联副主席)

上一篇:(三等奖)改革开放好——卓炳芳
下一篇:种植未来,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