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侨情管理信息系统

(二等奖)以侨为伴 因侨而为——宋礽彤

2008-12-25 21:47:08

以侨为伴 因侨而为

——回顾25年难忘的侨务生涯

宋礽彤

  改革开放30年的侨务工作经历了“拨乱反正”和“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及“进入新世纪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三个关节点的历程。我有幸在改革开放浪潮尖端上,在实施三个关节点中,有着“一线努力拼搏”和“二线热心服务”的亲身感受。

  1984年,我从工业系统调到市侨办,时任市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秘书长 。从此,我就以侨为伴,因侨而为,到如今已整整25个年头。

  我刚上任时,正值侨务工作艰难起步,拨乱反正的紧要关头,我就和侨办的同志们一道,边落实政策,边接待侨胞,跑部门、奔乡镇,去深圳、访香港,风风火火,努力拼搏,在短短的五年中,取得了开创性的“五个第一”的好成绩。1979年9月,余姚市第一家侨属企业——朗霞西干皮草厂投产,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国际性专业经贸商城——“中国裘皮城”。1988年5月,余姚第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余姚久丰纺织制衣有限公司成立。1985年4月,余姚市第一次香港同胞座谈会在深圳“碧海酒楼”举行,如今已经发展到了市政府在香港召开“余姚现代服务项目推介会”等。1986年10月10日,余姚市第一个经济考察小组访问香港。1986年春天,美国第一位华人副州长吴仙标先生访问家乡。

  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抢先接待旅居美国的一家华侨大家庭,迎来了我市第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的诞生。祖籍余姚的美国华美集团董事长、美国“中国联谊会会长”朱艺峰先生,不仅是一位实业家,更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活动家,人才济济,智睿财旺。1986年4月26日朱氏一家为欢庆老母亲八十大寿,分别从美国、加拿大、香港陆续回大陆,簇拥着定居香港的朱老太太回乡祝寿。但当时他(她)们不知余姚设有侨务部门的情况,加上老家也没有直系亲属了,所以从上海乘火车直接去宁波搞祝寿活动,宁波市侨办范副主任也专程去沪迎接陪同来甬。由于我们捕捉信息快,从侨眷获知此情,经请示,就进行了半路截邀,当即进行了“市府领导接见、宴请、祝寿、演唱、拍照、叙旧、寻找旁系亲属……”等活动,彼此的感情急剧升温,朱氏一家决定改变行程,当晚留宿余姚,取消那晚宁波的接待活动,范副主任也只好在姚过夜。朱氏一家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见到了阔别几十年的龙山舜水和父老乡亲,并表示今后朱母每年的大寿小寿都到家乡来庆祝。以后又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帮助朱氏一家修复祖墓、去香港时作重点访问、与市棉纺总厂牵线搭桥等等。朱氏一家访故里,谒祖坟,庆寿诞,会旧朋,结新友,先后有20多人次往返家乡。殷殷桑梓情,炎黄子孙心。朱氏家族为感谢市府的亲切关怀和侨办的热心服务,终于在1988年5月,美国美华集团与我市化纤棉纺总厂合资经营总投资500万美元的“余姚久丰纺织有限公司”。这样,我市第一家中美合资企业抢搭成功了。

  在20多年前,这“五个第一”的取得,对家乡经济面貌的改观起到较大的作用,它们的带动效应,与日俱增。现在的余姚,已是吸引外资的强磁场。目前,全市共有外资企业1547家,利用外资已达25亿美元,连续八年全省第一。

  在多年的侨务工作中,我和同事们牢记“为侨服务”的宗旨,以“真心、用心、热心”待侨的精神,孜孜不倦,默默无闻,为侨胞侨眷排忧解难。有这样一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应英籍华人、“念慈桥”捐赠者史济樵先生的要求,需要将史老的一位久居在家、年已五十多年的远亲来个“今天招工、明天退休”的特事特办,虽有市府的特许批示,但要具体落实还有不少阻力和困难。为了落实此事,先要弄到招工指标,我在劳动局办公室痴痴等了三、四个钟头;为了找一家能支付这种特殊退休金的企业,我在选中的那家企业与它们主管局之间来回跑,协调、周旋、催办、等候,真是跑断了腿,看了人家不少面孔。目前这位老太太还在享受着退休待遇,她说:“我要感谢侨办一辈子。”

  1989年我退休了,那时我女儿一家已在美国定居,并加入了美国国籍。因此,我以一位老侨务工作者和侨眷的身份,在退休后的20年中,仍然以“侨”为伴继续为侨务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侨”的缘分不减当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评上先进,家庭荣获称号;争冠军,夺亚军;记者采访,报纸宣扬;网上表彰,电视台转播。好事不断,喜事成双;东奔西跑,忙个不停。众人赞誉我是一位“闲不住的退休佬!”先择选其中值得一提的“五项侨务活动”:

  一是,不忘教育“美籍华人”女儿家,动员和支持华裔外甥女在家里讲普通话、讲中国故事,引导她参加“爱祖国,叙乡情”中外小朋友通信活动。2004年全家专程回国参加了宁波市“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关于‘宁波帮’指示发表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

  二是,不忘美国探亲期间做侨务工作,通过打电话、直接会面等方式带去家乡人们对他们的问候。为此,被评为宁波市侨务系统先进工作者。

  三是,积极参加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我和香港”的活动,接受《余姚日报》记者采访,重叙廿一年前首次访港时感受到的乡谊亲情,并被编入专辑。2005年我撰写的《搞好小区服务的三点建议》一文在市政协开展的“我为建设‘和谐余姚’献一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四是,积极参加创建“侨界和谐家庭”的活动,被评为“十佳侨界和谐家庭”,《余姚日报》在“百姓故事”专栏内刊登“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文章,报导了我家庭的先进事迹,并参加了巡回报告团,电视台作了转播。

  五是,积极参加纪念“侨与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首先,我为搞好数据备用,撰写了一份“‘万字十图’侨缘情,字字句句显真情”25年侨务生涯回忆录;接着,以它为基础,搞了一份图文并茂的数据,并制作了六大板块,可以活动折迭的“侨务专版”供侨务部门宣传展览之用。宁波侨网表扬我“虽年近八十高龄,但对侨务事业情有独钟,最近制作了侨务专版。”后来,此回忆录被凤山街道胡亿钧、李迪两位老师发现,他们俩以我为主人公,一人撰写演讲稿,一人为选手,参加了五月份由我市侨联和阳明街道主办的侨与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比赛,以“声情并茂”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了第一名,被大家传为佳话:“三人合作欢,夺魁‘富舜杯’”。

  国运兴、侨运兴、家和万事兴。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侨务工作从艰难起步到大有作为,为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场伟大变革中,我可以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位“开拓者、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具体而又真实地见证了它的开始和发展。今后我一定要实现我在创建“侨界和谐家庭”表彰大会领奖台上的默默誓言:“侨呀!侨呀!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日夜与你为伴,努力拼搏,把我和侨务工作捆在一起;在大力推进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中,我还要为你奋斗、与你为伴……”

上一篇:惠泽桑梓念慈桥
下一篇:春风化雨润万家